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 经济头条

宏观调控始见成效 中国经济可望“软着陆”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24日 10:55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出现瓶颈约束,物价总水平上升等问题进一步显现。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苗头性、局部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做出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中国自去年以来展开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始见成效,从而让人们现在有理由预期:中国经济可望成功地“软着陆”。

  

中国加强宏观调控显成效

  新华社消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出现瓶颈约束,物价总水平上升等问题进一步显现。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场新考验:抑制投资过快增长,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成为经济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见微知著,果断决策。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苗头性、局部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做出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确保中国经济航船继续迎风破浪,平稳前行。5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牢牢驾驭经济全局

  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来之不易。早在200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对我国经济形势做出了清醒判断。会议强调,愈是形势好,我们愈要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

  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会议明确指出,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4月30日至5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工作时强调,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采取措施,既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又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到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上来,保持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发展。

  今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经济形势,要求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有效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系列内容实、力度大的调控政策接连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相继就资源节约、严控土地供应、深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收紧房地产信贷资金、清理钢铁、电解铝和水泥投资项目等做出具体部署。国务院七部委派出督导组分赴各地进行专项检查。

  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受到严肃查处,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被追究责任。国务院严肃查处这起案件,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严肃法纪、依法行政的决心,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目前宏观调控的效应开始显现。1至4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1至3月份回落5个百分点,投资增长过快势头有所遏制。房地产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势头开始回落,粮食价格趋稳,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减缓。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形势好转,消费市场稳中趋旺。

   运用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解决经济运行矛盾,对症施策,我国宏观调控经验日益成熟

  我国经济总量的放大和结构、体制、增长方式问题的凸现,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又要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这就对宏观调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4月底欧洲之行前夕,温家宝总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我们主要是采用经济和法律措施,同时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学家分析说,从总理的论述可以看出,这是一次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特色鲜明的宏观调控。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脉相承,始终贯穿科学发展观精神。为从源头上控制资金规模,防止信贷增长过快,从2003年8月到今年4月间的不足8个月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连续 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后两次仅间隔18天。

  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随后又联合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此外,对需要控制一些行业产品的出口,国家还下调了出口退税率。

  除了采用货币政策等调控手段外,这次宏观调控手段更加多元化,从金融领域向土地、资源节约等领域拓展,通过政策的组合作用提高了调控的有效性。中央这次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切实有效,调控艺术更加成熟。从调控方式到力度,始终把握着经济运行的主动权。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成熟,当前的宏观调控更大程度是建立在一个更多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的平台上。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中增添了很多新的元素。

  在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的同时,国家还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学家樊刚说:“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其中一个因素是由于某些地方政府在错误的政绩观引导下所致,因此必须要靠行政手段来约束。”

  在重点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的同时,中央对农业和粮食生产这一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给予积极支持。今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就农业和粮食生产作出部署,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回升,农业生产形势向好。

   坚持不懈、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促进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向前发展

  实践证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其效果必将进一步显现。

  但也要看到,尽管当前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由于经济运行的惯性作用,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然过大,货币信贷还在高位运行,煤电油运依然紧张,价格总水平继续上涨,调控工作不容有一丝的懈怠。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已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牢牢把握六大重点:一是继续加强货币信贷调控。二是加强经济运行协调。三是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四是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五是加快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和教育、科技、卫生、生态环境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继续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充分利用现有企业基础,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防止盲目铺新摊子。六是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做好对外开放工作。

  有关专家分析说,从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前景看,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一个较快增长速度。首先,这是因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适度,力度把握得当,有利于整个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结构调整。其次,当前世界经济继续好转,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此外,我国经济还处于经济新一轮的上升期,这种惯性还会推动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我们坚信,有以往成功驾驭宏观经济全局的经验,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只要全面落实好中央的决策和部署,自觉维护宏观调控的权威性、统一性和有效性,就一定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记者 贺劲松、张旭东、谢登科)

  

中国经济可望成功“软着陆”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中国自去年以来展开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始见成效,从而让人们现在有理由预期:中国经济可望成功地“软着陆”。

  部分行业投资过度是中国经济决策层密切关注和倾力解决的“要害”。引人注目的是,国家统计局本周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说,4月份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7%,增幅比3月份回落了8.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还指出,房地产投资增幅下降较明显;贷款增速下降明显;新开工项目得到初步控制。

  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日前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已“初见成效”,中国经济将继续平稳协调较快发展。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预测,若无特殊外在冲击,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能从去年的9.1%回调至8.5%左右。中国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而受投资“引擎”带动,一季度增速仍达9.8%。

  “尽管全年投资仍会较快增长,但随着中央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出台和政策效果逐步到位,增速过快的倾向在二至四季度会得到一定抑制。”刘树成说。

  这位专家指出,中国现在的宏观调控是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中,针对局部行业过热进行的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三次调高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贷款利率,以控制贷款增速过快;商务部降低了企业出口退税率;国务院还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频遭重拳出击之下,中国市场上钢材和电解铝价格终于大幅下跌;原油价格上涨和企业对原材料进口需求的增长共同推动4月份进口值的上升,使中国贸易逆差从3月份的5.4亿美元扩大到22.6亿美元;4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9.1%,已是今年以来连续第三个月滑落。同时,对经济有“瓶颈”制约的煤电产量在增加。

  谈到这些变化,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评级董事周彬说,虽然目前的调控可能影响市场情绪和经济增长,但中国政府提早采取行动将有助于防止今后出现更大的问题。标准普尔表示,暂时无意调低中国主权评级,因为中国按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最有可能实现预想的“软着陆”,中国眼下的经济挑战远比上世纪90年代遇到的困难容易对付。

  摩根士丹利全球经济分析部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也表示相信,中国领导人已积累了多次宏观调控的经验,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在外国投资者的眼里,中国市场仍可谓一块诱人的大“蛋糕”,1至4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从一季度的7.49%上升到10.07%。分析人士还注意到,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开始缩小以及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等都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好因素。

  尽管如此,中国央行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进一步显现,有些问题还在发展。”比如说,中国确定的全年物价涨幅目标是3%,而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8%。为预防通货膨胀,国家发改委发布新规定:当某省物价涨幅月环比超过1%或同比连续3个月超过4%时,该省应暂停出台提价项目3个月。

  央行最近还明确“稳健货币政策的近期取向是适度从紧”,表示将通过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加强信贷结构调整等手段来坚决遏制投资过热。央行同时表示相信,今年初确定的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增长17%左右、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6万亿元左右的目标可以实现。

  中国有关部门也联合发文,把禁止或限制投资的项目扩大到机械、石化、轻工、纺织、医药、印刷等行业。

  

周小川:是否加息还要观察

  财经时报:市场一直在猜测,中国是否会通过作用更加剧烈的升息方式继续给经济“降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9日在此间表示:“这需要根据今后的数据,进一步观察。”

  5月19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近30位海内外金融巨头围绕“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业治理结构”主题,阐述了各自代表的机构对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改革领域诸多热点问题的观察判断。长达30分钟的演讲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闭口不谈货币政策问题。演讲结束后,周小川未能顺利离开会场。比工作人员更敏捷的大批新闻记者将他团团围住:“央行可能加息吗?”“加息条件是否成熟?”“如果美联储加息,央行怎么办?”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还没到5%,我们需要观察。”周小川一边在工作人员的护卫下挤出重围,一边留下几句话——是否加息,还要“先看看”,一是“看综合的经济指标”,二是“看以往政策出台的效果,时间会比较长一点”。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此前也曾指出,央行加息与否,主要看真实贷款利率(通胀率减去名义贷款利率)是否为负。目前中国一年期贷款利率基准为5.31%。可见周与吴的说法吻合,而且都预示着,5%的通胀率已成央行决定是否加息的重要指标。

  不过,按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预计,尽管GDP、CPI的增长率在二季度还会高位运行,但下半年都会有所回落。这或许是周小川一再强调“还需要观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是否需要加息,周行长在等今年二、三季度的数据。

  

宏观调控初见成效 专家推荐八大“后招”

  上海证券报: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宏观调控初见成效。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今年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长将面临一些周期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的抑制影响,全年出现严重过热的可能性极小。据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已向国务院提交了8条政策性建议,以促进全年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孟春,日前在南京召开的石化行业上市公司战略研讨会上透露的。

  这8条政策建议分别是:

  一,适当放缓国债投资进度,弱化其带动投资需求的作用,相机控制国债投资节奏,严格筛选投资项目。除最必要的项目外,其他诸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均应严格考虑放慢进度。

  二,货币政策既要预防通货膨胀保持金融稳定,又要防止紧缩引起经济下滑。在政策操作上把握好供给适度、增幅稳定、小步有序、灵活微调、少用猛药。广义货币M2增幅应控制在17%至19%,人民币贷款增幅控制在21%,这样既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在7%以上又能避免出现5%以上的通货膨胀。继续采取多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方向,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尤其要避免资金流入已经过热的行业。

  三,对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投资、盲目扩大城市建设的行为应当严加控制。

  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供求失衡的行业应该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来加强调节,对投资过热的行业要促进供给增长与需求增长相互适应。

  五,继续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尽管在住房汽车等领域需要加强消费风险控制,但是应当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规律,注意搞好政策引导,促使最终消费需求或中间投资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六,加强企业和银行的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意识。

  七,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在控制增长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城乡低收入者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生活问题会进一步凸现,应当早做准备。在农村应加快建设适合当地条件的农民保障制度,防止农民失地失业的矛盾,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八,认真落实支撑农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对粮食产量预测、储备情况的把握,妥善安排粮食运输问题,避免粮食暂时短缺导致市场波动。应当高度重视口粮的稳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还预测,今年将不会出现高于5%的通货膨胀;预计全年GDP增长在8%左右;工业增加值增幅在15%左右;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10%左右;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在3%左右;外商直接投资形势良好。

(编辑:小荷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