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消息(经济半小时): 2001年8月,金志国执掌青岛啤酒,有一种悲壮的色彩。青啤前总裁彭作义猝然长逝,给他留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局。临危受命,金志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事都很低调。但随着青岛啤酒今年对外与美国AB公司结盟,对内全方位推进内部管理的种种举措,我们发现现在的青啤渐渐掺入了与彭作义时代不同的味道。
2002年对青岛啤酒集团来说,平静得有些出奇。1996年到2001年,青啤曾急风暴雨般地并购了47家啤酒企业;而2002年的并购,却仅仅有2家。与此相对应的是,青啤的口号由“做大做强”转为“做强做大”,这“强”和“大”的顺序,看似不经意的调换,反映出青啤策略的重大调整,这幕后的总策划就是金志国。
金志国:我们做大是一个过程,做强才是一个本质,我们不是为大而大。
金志国,46岁,在青啤工作27年。1996年任青啤西安汉斯公司总经理,引领汉斯由巨额亏损到赢利7000多万元,被称为做市场的高手。
2001年7月,青啤前任总裁彭作义壮志未酬就猝然长逝,留下一张没有画完的战略地图。青啤董事会在反复推敲之后,作出了选择。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桂荣:选择新任总经理,要将一般的要求和特殊的要求相结合,我们选择的金志国同志,具备基本要求,而在这两个特点上是突出的。
金志国:就是用未来思考今天,我要想未来达到这个目标,今天就知道要做什么样的事情。
金志国临危受命,接掌了青啤帅印。在这位新帅统领下,青啤能否继续彭大将军在世时的风光、坐稳行业老大的位子?坐在彭作义曾工作过的办公室里,如今金志国必须在这18层的高度上思考青啤的发展方略。
金志国:当一个企业在很短的时间自身规模发生了两倍或者更多倍的快速变化之后,我们必须回过头审视我们的资源能力能否跟进我们资源的扩张。
应对中国啤酒行业的风云变幻,爱下象棋的金志国做出了战略调整。一年下来,金志国手里只做了2起并购,但都可圈可点。收购南宁万泰,青啤只买下了30%的股份,就拿到了100%的经营权。要市场不要工厂,花小钱办大事,这就是青啤老总金志国。
金志国:我们青啤要占领一些市场的制高点,就买了一些工厂,这只是一个过程,目的还是要运作市场。
2002年,向外扩张的车轮在放慢,但青啤的系统整合在加强。青啤把并购来的40多个企业组成8个集团军,形成一个稳定有力的全国市场布局。金志国把青啤的运作当成了他手中的一盘棋,步步为营,不失先机。
金志国:我们的产品一定要全面覆盖。在每一个省市都要有青岛啤酒的产品,对市场有重点运作,资源向这方面聚集。
就像是在下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这张地图上,金志国构筑了一个国际市场的三角架构。加大美洲、欧洲、东南亚三大市场的营销力度,突破一点,带动全局。今年4月,利用两岸先后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经过精心准备的青啤在第一时间进入了中国台湾地区。截止到11月底,青啤的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31%。
金志国:把我们做的事情不只是看成完成某一件事情,而应该看成是完成一项事业,一项我们毕生的事业,那就不同了。做企业要求实,一定要实在,这首先就要求要做老实人。
金志国不爱张扬,总喜欢坐火车到各地市场微服私访。
金志国:下了火车,打一个出租车,到市场上看看,甚至再坐着三轮车把一个一个点都看完了,然后我再打电话叫公司的领导来。经营者一定要沉下去,一定要贴近市场去管理。
2002年,青啤在国内啤酒业老大的地位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稳固。市场占有率由2001年的10%上升到了12.8%。7月份,青啤与全球最大的啤酒巨头美国AB公司结下了战略同盟,被称为借外力拓展国际市场的一招好棋。在香港股市,青啤的股价从去年8月的2.2港元一路升至现在的4港元附近,显示出投资者对青啤未来的信心。
金志国:作为一个经营者,对我的要求不是在经营一个产品,而实际上是在经营胸怀。我们没有这个胸怀,就不会放弃一些原来看似是我们的财富。
金志国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把自己的办公桌面向大海,站在18层这个高度,他说他需要看得更远。
今年夏天,青啤中层管理人员都集结在青岛崂山脚下,然后蒙上双眼,金志国一人在前面领路,后面的人手拉着手向上爬。艰难到达山顶时,很多人身上被划破,很多人都流泪了。与彭作义相比,金志国的作风更像青岛啤酒,虽平淡,可味道与众不同。(《经济半小时》记者 李春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