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财经频道 >  焦点透视

董文标:创新——我的生存之道
12月28日 22:06

    央视国际消息(经济半小时):年龄优势和深厚的资历背景,是董文标当选民生银行行长的重要原因。他率领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夹缝中寻找着生存机会。至于他的生存之道,只有一个,创新。


    在中国金融界,董文标有“技术型干部”之称。2000年5月,在中国民生银行的董事会上,43岁的董文标以全票当选为民生银行第三任行长。然而,外界真正了解他,是从他担任行长两年后的一件事开始的。

    2002年3月下旬,从南京传来的一条消息在中国金融业引起了轩然大波:爱立信南京公司将其贷款业务从一家中资银行转移到刚刚进入中国的美国花旗银行。这个被称为“爱立信倒戈花旗”的事件,被看做是中国加入世贸以来金融界的一场大地震。

    就在人们开始担心,面对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有着绝对优势的外资银行,加入世贸后的国内商业银行还能坚持多久的时候,一家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却率先发起了对外资银行的反击战。4月18号,中国民生银行一口气推出了买方付息票据贴现业务、民生集团网等4项金融新产品。当天,北京麦当劳、南方航空等中外大公司就与民生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民生银行的新产品使人们重新看到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希望,而这场漂亮的翻身仗的指挥者,就是民生银行的行长董文标。

    1957年出生的董文标曾经担任过交通银行郑州分行行长、海通证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被国外媒体评价为“真正按商业规则运营的银行家”。外表文质彬彬、常常面带笑容的董文标对自己的评价是:想做一些事情,对工作投入并充满激情。

    董文标: 我觉得,你干任何事情,只要有激情,只要全身心地投入,都能成功,都能做得非常好。

    1996年成立的中国民生银行是我国首家以民营资本为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制度优势,使民生银行自成立以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年递增。但是,董文标清醒地看到,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外资银行的进入,民生银行的制度优势将变得不那么明显、突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董文标: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我们业务的推动以及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产品创新,而不是在传统领域里和同业进行竞争 。

    在董文标的推动下,2002年成了民生银行的产品创新年。从买方付息票据贴现业务到资产转让业务、民生集团网,再到账户信息即时通、住房二次抵押贷款以及个人委托贷款、非凡外汇理财工作室,民生银行接连创下了业内的许多第一。

    创新使民生银行树立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商业银行的崭新形象,实现了低风险、快增长、高效益的战略目标。截止到2002年9月底,民生银行资产规模达到2159.57亿元,存款总额1615.92亿元,2002年1—9月实现税后利润6.6亿元。

    董文标:最核心的就是,我们注重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提升民生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创新的背后,是董文标所大力倡导的制度创新。他果断决策,将民生银行单一的连通性网络改造为全国性统一网络,把全行的数据集中起来,真正实现了全行一本账,做到了与国际接轨,这在国内还是第一家。在人才体制上,董文标为民生银行建立了“三卡”工程,即培训卡、绩效卡、福利卡,使民生员工感到有发展、有奔头、有保障,大大增强了民生银行的凝聚力。另外,民生银行还选送高级管理人员出国培训,并与高校合作建立“民生班”,有针对性地培养民生所需要的人才,这在国内商业银行中都是首创。有国外媒体评论道,董文标的一招一式都对迎来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中国金融业具有示范作用。在这位“真正按商业规则运营的银行家”的领导下,中国民生银行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董文标: 我想,我们民生银行将来还是要办成一家跨国性的大型金融集团。

    就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董文标在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成立5周年庆典上曾说,银行业专门做存贷款是很愚蠢的,民生的经营绝不能像其他银行一样,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业,必须闯出自己的路子。2002年里,董文标的确正一步步实践着自己的这些想法。(《经济半小时》记者 李卫兵)


责编:小荷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