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召开 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将惠及十几亿人口
■中国经济跃上新台阶
■费改税扩大试点 《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
■调整产业结构 国企重组波澜迭起
■长江导流明渠截流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
■上海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
■根据WTO规则和对外承诺中国政府清理相应法规
■中国与东盟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
■国有股减持叫停 QFII制度正式实施
■加强税收监管 坚决打击偷漏税
十六大召开 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将惠及十几亿人口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力争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二番,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我认为这个目标是中国三步走发展战略走了前两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是第三步的头20年的一个建设规划。如果这个实现的话,我们中国现代化我认为就胜利在望了。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这是个很鼓舞人心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每年GDP要增长7%以上,达到7.2% 、7.18% 这样一个速度。
大会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年翻两番的小康目标进入倒计时。这个目标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前景,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维迎:我想这个非常重要,中国经济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我们有好多制度的潜力还没有发掘出来。那么有了这个目标,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所谓一心一意搞建设,这时候我相信中国的经济会有更好的发展。
2002年12月9日到1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勾画了明年乃至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方向和基调,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小康目标和各项任务努力奋斗。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不利环境下,中国仍然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不仅对中国人民,而且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各国都是好消息。
相关链接:
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未来20年中国大发展
中国经济跃上新台阶
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达到1000美元,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60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将超过5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被世界称为奇迹的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8%左右的高增长速度。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中国2002年GDP增长8%的速度在世界上确实是了不起的一个成就,因为世界经济还是低迷,包括美国经济还在缓慢地增长,欧洲经济、日本经济都是在低迷的情况下面,中国GDP达到8%的速度确实是了不起的。
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综合经济实力从1990年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了第六位。在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的寒风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跃上了新台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维迎:中国经济增长确实是最快的,中国经济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我相信中国经济要再这么增长10年到20 年,我们就是一个经济上非常强大的国家。那么这个时候,中国经济的变化就会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
相关链接: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重要变化
费改税扩大试点 《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
2002年3月,中国农村费改税试点范围扩大到20个省、市、自治区。积极的费改税政策使中央、地方、农民的关系进一步得到调整,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
2002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被认为是2002年审议通过的最重要的法律之一,这部将于2003年3月起实施的新法,给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物权保护,并严格限制了承包土地的收回与调整,从而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较以往更能摆脱政策影响,第一次用法律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影响是非常非常重大的,大家都知道,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是我们中国目前比较大的问题,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解决。
这部法律不仅仅是给8亿农民经营承包农村土地的一颗“定心丸”,同时将对中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度,进而对整个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这部土地承包法本身也就是鼓励农民怎么样更有效地、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而且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里头解放出来,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再过几年我们回头来看,可能会发现这个领域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改革。
相关链接:
十六大报告提出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 国企重组波澜迭起
2002年,是国企重组高潮迭起的一年。首先是中国电信一分为二。5月1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由此,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5+1”格局初步形成。这标志着中国电信市场全局性的战略重组基本完成,对于形成公平高效的竞争格局,加快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合作重组是2002年汽车业的主题,也使2002年中国的汽车业备受瞩目。6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大的一次重组宣告成功-- 一汽集团与天汽集团在北京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这次重组在中国汽车界是具有震撼性的,专业人士认为这预示着中国汽车新时代的到来。
9月 19 日,东风汽车与日产汽车签署了在中国建立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通过合资,东风和日产将协力打造这个国内首家拥有全系列的卡车、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产品的中外合资汽车公司。
10月8日,从上海传出消息,上海汽车将投资约5970万美元,收购通用汽车在韩国的新合资企业10%股份,接管大宇汽车轿车生产业务。兼并重组浪潮使我国汽车业形成北有一汽、南有东风、东有上汽,三强鼎立的竞争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汽车业今年的表现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当然你可以看到它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改革和开放的力度加强了,这个行业要重组已经说了很多年了,但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竞争的压力下,这个重组加快了。
2002年,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10月15日,电力行业改革计划出台,明确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成立新的行业监管机构“电监会”。
12月29日上午,随着11家中国电力新组建公司在京揭牌,备受瞩目的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终于显露峥嵘。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实现了厂网分开,引入了竞争机制,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的电力工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国务院体改办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高世楫:这次电力行业的改革是我们国家十多年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深入、一个继续,这次改革的力度比较大,涉及的领域比较广,从企业层面、从产业的结构调整以及从政府的管理体制改革都有比较大的政策出台。
2002年10月11日,中国民航运输及服务保障六大集团公司宣布成立。六大集团与中国民航总局脱钩,民航总局将弱化市场职能,强化安全监管。至此,为世人所关注的中国民航体制改革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根本性突破,标志着中国民航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重组后,中国民航竞争的总体实力将提高,行业竞争将变得有序,资源将得到优化配置,公众将从民航的规范发展中得到好处。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民航的改革跟中国电信的改革、跟铁路的改革,所有这些改革其实都是一个比较共同的主线,就是打破垄断。
相关链接:
中国电信逆风起航
汽车业降价、重组、发展
体制改革——给电力充电
民航重组:新格局下的竞争
长江导流明渠截流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
2002年11月6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合龙成功,使得万里长江在著名的三峡地区被全部截断,“截断巫山云雨”的畅想变为了现实,雄峙了亿万年的长江三峡中将横亘起一道“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奇景将初步展现。这次截流标志着三峡工程历经十年奋战即将进入收获期。
12月27日上午,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南水北调”工程包括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调水的东线、中线和西线3条调水路线。在今后50年间分3个阶段实施,总投资将达4860亿元人民币。
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这些基础工作实际上对我们整个的国家的建设拉动相当大,另外对我们启动民间资金这方面也创造了条件。
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为世纪工程创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八方会战大工程的火热场景突现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勃勃生机。
相关链接:
50年论证规划 南水北调工程即将正式开工
南水北调260亿元投资治理东线环境
上海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
2002年12月3日,经过四轮艰难的投票,上海从5个主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国际展览局将有“经济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赋予中国上海。这是继2008年奥运主办权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又一次“我们赢了”,标志着中国的繁荣稳定再次赢得了世界的信心。这同时也改写了世博会从未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历史。
国务院总理李岚清:这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在我们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振兴中华的决心信心的一个体现。
据估算,2010年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人数可能超过七千万人次。上海举办世博会所需的直接投资将超过三十亿美元,由此带动的交通、通信、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商业设施、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将是直接投资的五至十倍。2010年世博会将给上海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关链接:
世博会为申城经济发展提速
世博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根据WTO规则和对外承诺中国政府清理相应法规
2002年是中国法治进程“稳步推进、渐入佳境”的一年。可以说,2002年在WTO大家庭刚满一周年的中国,不只是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进行时”,同时也处于前所未有的“法治进行时”。
截止到2002年11月,中国政府根据WTO规则和对外承诺,清理了涉外经济法律法规2300多件,其中废止830件,修订325件,各地19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也得到清理、废止或停止执行,进一步完善了法律环境,以三大基本法律及其实施细则为主体的外商投资法律基本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相关链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周年特别报道
中国与东盟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
2002年11月4日,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十七亿消费者、近二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一点二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从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相关链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边境贸易走向自由贸易
国有股减持叫停 QFII制度正式实施
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决定,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同时,国家设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海外上市时的上缴等形式目前已达到相当规模,近期社会保障资金基本平衡,每年需补充的现金量不大,没有必要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套现来筹集资金。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周道炯:国有股要减持的政策出来以后,各个方面大家都不大理解,所以股市突然出现了下跌的情况。后来中央国务院考虑这个问题要从长远方面来考虑,所以暂时就停下来了。
据统计,从2001年6月12日出台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到2002年6月24日叫停,股市大盘从2400多点跌到1500点左右,这项政策的出台抓住了证券市场的要害和关键,是市场的“及时雨”,对稳定和发展证券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起到了四两千斤的作用。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周道炯:到底国有股法人股怎么个减持法,这个要好好研究了。我觉得要兼顾到几方面的利益,国家的、法人的,特别是股民的三方面的利益都要兼顾到。
2002年12月1日,QFII制度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外资即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标志着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大门向境外机构投资者正式开放。舆论认为QFII制度不仅启动了中国股市的股价结构和投资理念的调整, 更意味着中国股市运行机制和力量对比格局的转变。随着QFII的启动,中国股市需要在多方面同国际市场接轨。
相关链接:
中外银行抢滩托管业务 周小川说QFII进展不错
展望2003:国有股减持再凝眸
加强税收监管 坚决打击偷漏税
2002年7月24日,刘晓庆因涉嫌偷漏税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正式批准逮捕,由此引发的税收监管风暴有如七月流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这件事可能是在某些方面对那些不依法纳税的人有一种震慑的作用。
刘晓庆创下的“纪录”是,第一个由警方介入而办理的明星纳税案件。舆论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斗争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我觉得现在来讲,我们在加强税收的方面是越来越强的。
相关链接:
刘晓庆代理律师姚燕倩——真正的工作还没有开始
金人庆:合法高收入只要依法纳税就会受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