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经济半小时 > 个案调查
目击强制收回行动 ((2002年07月23日 17时38分))

    插头插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国内插头插座合格率低的问题由来已久,却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7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对10家企业的插头插座实行强制收回,开创了对不合格产品实行强制收回制度的先例,被称为“强制收回第一单”。这一段时间,各地质检部门正在对这十家企业进行彻底清查,《经济半小时》记者目击了强制收回的过程。

    --温州:目击强制收回行动

    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名单上,这次被勒令强制收回不合格产品的10家企业中,温州有3家。我们的记者张凯华这两天赶到温州,跟踪了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强制收回行动的全过程。

    7月17日上午8点30分,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两辆执法车驶出大门,温州市的第一次强制收回行动拉开帷幕。

    温州质监局监督稽查处副处长陈勇说:“ 7月13日,我们在网上看到了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第61号公告,前天下午(7月15日)我们收到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个紧急通知以后,通过昨天一天的紧急部署与安排,我们准备今天对这三家企业立案查处。”

    9点27分,执法人员来到了第一家被列入强制收回名单的企业——温州飞来亚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在简陋狭小的生产车间,记者没有看到任何工人。据公司总经理林永福介绍,公司已经停产,他说:“我们企业不能生产了,说难听话,这种产品做出来,我们企业就倒闭了。”

    在公司的仓库,执法人员查封了所有的产品,在这些产品中间,记者找到了属于强制收回范围的电插座。

    林老板解释说:“我已经跟客户说过了,这种东西就是绝对不合格的,我不保证的,他说你不管,你价格便宜给我发出去就可以了。”

    记者问:“这个多少钱?”

    林老板回答说:“四毛钱一个。”

    记者又问:“按照一般的合格产品多少钱?”

    林老板说:“合格的产品最起码得三块五或三块八毛一个xx。”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利润的提高。但这样的插座对于消费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温州质监局监督稽查处副处长陈勇向记者介绍说:“这就是合格产品,合格产品被烧到以后,它里面有阻燃功能,材料本身有阻燃性能,烧起来以后,火就会自己灭掉,这种是合格产品。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不合格的产品,这种是不合格的产品,它的材料的阻燃性能不够,那么它燃烧起来以后呢,不像我们刚才说的合格产品一样,火会自动熄灭。你看见它现在是越烧越旺,说明这种插座非常容易引起火灾,如果说碰到明火的话,那么因为它没有这种阻燃性能,可能就会引起火灾。”

    在采访中我们还发现,飞来亚公司竟然没有帐目,它究竟生产了多少不合格的产品,这些产品又销往了哪里,根本没有办法查清。11点过5分,执法人员来到了第二家被勒令强制收回产品的企业——温州市龙湾升雕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手工作坊式的企业,既无帐目,也没有产品是否合格的检测设备。和飞来亚公司一样,他们同样是为了降低成本而生产出这些不合格插座的。

    温州市龙湾升雕有限公司经理王炳仁告诉记者,他们那种便宜的插座是一块多钱一个,而合格的产品要两块多钱一个。

    据企业的老板介绍,国家质检总局的报告经媒体报道之后,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退回了他们的货,并要求退还货款,目前公司已经停产,而他本人正为如何还款发愁。“最好的东西送去了他又不要,怎么都要退回来,退回来我没有钱拿出来,没有钱赔给他,没办法,这个事情没办法,现在再后悔有点来不及了。”王老板一边说,一边眼圈发红起来。

    下午1点40分,执法人员来到了第三家被勒令强制收回产品的企业——温州瓯海南方机电厂。据了解,这家企业的老板汪建光正在外地出差,企业由他姐姐汪德美负责。记者看到,这家企业还在正常生产,甚至面对执法人员和记者的摄像镜头,工人们都没有停下他们手中的活儿。

    记者问:“你们现在这种插座还在生产吗?”

    汪德美回答:“这个有生产。”

    问:“还在生产?”

    答:“这个,这几天有生产。”

    问:“已经被国家质检总局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了,为什么你们还要生产呢?”

    答:“这个我不知道。”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种被国家质检总局在7月13日宣布为不合格产品的电插座,其包装袋里还夹有合格证,而且合格证上标明的生产日期是7月15日。那么这些合格证究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汪德美承认说:“我们,这个是我们自己冒的。”

    温州质监局监督稽查处副处长陈勇对她说:“必须在经过检测以后才能够把这个合格证放在里面,才允许出厂。你这个测都没测过,怎么把合格证放进去了?那你合格证放进去,产品就可以出厂了,是不是这么回事?你们赶紧把这个东西拿个盒子装起来。”

    在查封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同样是一家既没有帐目,也没有检测设备的企业,在检查该公司的发货记录时,执法人员发现,大量的产品销往了河南洛阳。

    陈勇处长向记者介绍说:“这个企业主要的市场在洛阳,而且比较严重的是,在7月15号这一天,他的这个强制收回的产品,就五孔插座这个产品还在发。”

    下午3点23分,执法人员又赶到了温州火车西站的托运部,对即将运往外地的插座产品进行排查。

    陈勇处长告诉记者:“为了防止温州的不合格的产品流出温州、流向市场,我们还要对流通市场、物流中心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从刚才我们这次检查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发现在国家质检总局所列的名单里面的这些产品。”

    (《经济半小时》记者 张凯华)

    --电话采访:江苏上海广东三省市场

    2002年7月16日,也就是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强制收回的不合格产品名单正式公布后的第三天,记者拨通了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质检部门的电话,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各省市执行强制收回制度的情况。

    上海: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处处长王晓诚:涉及到我们上海崇明县有两个企业,为此我们责成当地的技术监督部门马上到厂家,我们做了几件事,一个是要求他们查封所有生产的产品,第二是查帐目、流向、去向,第三个就地停产整顿。

    记者:查封的那些插座以后会怎么处理呢?

    王晓诚:查封的那些如果是同样规格型号的,对不起,全部销毁。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消费者的损失怎么办?

    王晓诚:我们就告诉消费者,赶快到你购买的地方退货。

    广东: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罗少华:困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厂子把产品卖出去了,卖出去是呈辐射状的,扩大到社会上去了,有的在本省,有的在外省,如果要企业本身去收回是没有可能的,所以我认为很重要一个办法是通过媒体曝光以后,经销企业把强制收回的不合格产品撤下柜台并退货,消费者发现不合格产品也要去退货。

    江苏: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孙春雷:我们这边一共有两个厂,新闻发布会之后,我们这边就到厂里去,当场就查封了。

    记者:你们知道这些产品的流向吗?

    孙春雷:在江苏主要在南京。

    记者:目前质监部门去查南京市场上的产品了吗?

    孙春雷:根据国家局的要求,我们责令企业自己收回。

    记者:那你觉得靠企业自己收回这个力度能够吗?

    孙春雷:我们是这样的,给企业一个自己纠正的机会。

    记者:如果他不收回呢?

    孙春雷:如果他不收回我们就要处罚,责令并且强行让他撤下柜台。

    据我们了解,在这次全国强制收回不合格插头插座的行动中,各地的做法有所不同。上海市是对企业和市场全面进行清理;江苏省则是给生产企业一个期限,责令企业自己收回不合格产品。虽然各地做法不相同,但质检部门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所有不合格的插头插座从市场上彻底清除出去。

    (附1:各省市执行强制收回制度的情况:

    2002年7月12日至17日,上海市质监部门突击检查2家企业,查封涉案插座36130只,异地封存2312只。

    2002年7月16日,广东省质检部门对2家插座生产企业和3家经销商进行集中检查,共查封涉案插座3941个,总货值约12万元。

    2002年7月13日,江苏省质监部门查封2家企业生产的7243只不合格插座。

    2002年7月19日,江苏省向甘肃、陕西、安徽、吉林等省质监部门发出通报,请他们协助收回已销往外地的不合格产品。

    附2:2002年第2季度插座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收回产品企业名单

    南京北山电器厂

    广州市海珠区粤通电业五金塑件厂

    温州市龙湾升雕电器有限公司

    慈溪市宁北电讯厂

    上海逸峰电器厂

    上海成龙电器厂

    江苏三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温州飞来亚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温州市瓯海南方机电厂

    中山市小榄镇国龙五金电器厂 )

    (《经济半小时》记者 高杨)

    ――强制收回:政府职能部门担当重要角色

    提起强制收回制度,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国外实行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日本三菱公司曾召回有质量问题的帕杰罗吉普,本田汽车公司曾召回在中国市场出售部分型号汽车,对于这些事情,中国的消费者并不陌生。收回和召回只有一字之差,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记者张凯华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调查,听一听他了解到的情况。

    曲向东:凯华,你好。

    张凯华:你好,向东。

    曲向东:你参与了这次温州强制收回行动的整个过程,你感觉我们的强制收回和国外通行的召回制度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张凯华: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政府部门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国外进行召回的时候,政府部门的主要角色是进行立法和监督,而在温州这次进行强制收回行动的时候,我们看到政府部门最主要的角色就是执法,他们不仅查封了企业的产品,在货运站进行了检查,而且他们甚至对温州最主要的插头、插座市场也进行了排查,可以说是在市场的各个流通环节,政府部门都有现场执法的身影。

    曲向东:在国外进行召回的时候,企业往往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自觉和自律,在强制收回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企业的表现怎么样呢?

    张凯华:我们的政府部门加大执法力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企业的表现还有许多让人不太放心的地方。比如说温州的这三家企业,它们都无帐可查,那么究竟有多少不合格的产品应该被收回,目前还很难查清,尤其是其中有一家企业,在政府部门到的时候他们还在生产那些不合格的产品。所以说,为了要从最大限度上排除这些不合格的插头、插座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政府部门不得不在市场的各个环节现场执法。

    曲向东:除了政府部门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企业的表现不同之外,召回和强制收回还有什么不同吗?

    张凯华:成本上它们也非常的不一样,召回只是对某种产品的某一个部件进行修理或者是更换,而我们的强制收回是对整个产品全部进行收回或者销毁,这对商家的损失来说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这种不同背后的原因是,国外的召回只是对有缺陷的产品进行召回,而我们国家强制收回的产品是属于严重不合格的产品。

    曲向东:好,谢谢凯华。

    (《经济半小时》记者 张凯华)

    ――连线驻东京记者孙宝印

    召回制度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采用,它与我国的强制收回制度在具体操作上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联系到本台驻东京记者孙宝印,了解一下日本方面的情况。

    曲向东:宝印,你好!

    孙宝印:向东,你好!

    曲向东:我们知道日本政府很早就已经在法律中规定了召回制度,那么日本政府在召回制度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

    孙宝印:应该说日本政府在整个召回制度当中起一个立法和监督的作用。我们拿日本汽车召回制度为例,日本是在60年代末,应该是1969年,制定了一个有关道路交通方面的法律,这个法律就颁布了有关汽车召回的制度。在1995年的时候,又对这个法律进行了修订,这个修订实际上强化了召回的措施,也就是规定如果企业出现了隐瞒不报的情况,将会对这个企业进行处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2000年8月份三菱汽车公司出现了隐瞒不报缺陷汽车的情况,当时日本政府就强制三菱公司召回了大约是62万辆有缺陷的汽车,并对三菱公司进行了处罚。

    曲向东:这些日本企业如果发现自己的产品有缺陷之后,它自己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措施呢?

    孙宝印:一般来说,企业应该是主动采取召回的制度,这是一个自律性的行为。比如说今年5月份,日本的本田公司发现它们在1996年至1999年生产的13个牌号汽车的点火器有安全隐患,结果他们就从全球召回了大约有200多万辆有点火器隐患的汽车。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三菱公司在2000年9月份也召回10万台的有缺陷的电视机和4架直升飞机。

    曲向东:那么如果这些企业不召回它的缺陷产品,它会付出一个什么样的代价呢?特别是和主动召回相比,哪个代价更低一些呢?

    孙宝印:如果企业隐瞒不报自己的缺陷的话,它首先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要为自己隐瞒这种情况造成的损失付出高额的赔偿。另外一点就是,如果企业隐瞒不报,政府的压力和社会的舆论将会影响到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实际上为此会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比如我们还是说刚才提到的三菱汽车公司的例子,当时它这种隐瞒不报缺陷汽车的情况被舆论曝光后,它当月的国内销售额就比同期减少了2.7%,而且新车定购台数也减少了3.8%,股票的价格也大幅下跌,从7月中旬的497日元跌至340日元,下跌幅度超过32%,它的总裁也被迫辞职,而且整个企业要考虑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进行合作,实际上借此来重振企业,所以说这个代价是非常惨痛的。而主动召回相比来说成本看出来是低得很多了,比如说今年5月份本田公司发现它们点火器的隐患以后,主动召回这些有点火器隐患的汽车,但他们所付出的成本仅仅是换一个小小的点火器,虽然整个的工程是很大的,但是比较而言,它的成本可以说是低了很多,而且企业的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姿态实际上赢得了整个社会舆论的好感。

    曲向东:好,谢谢你,宝印。

    可以明显看出,国外的召回制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特点。从实行的主体来看,召回是由厂家来执行。从处理方式来看,国外召回的产品并没有被逐出市场,这些产品在经过修理达到标准后,依旧可以继续使用。从处罚来看,在国外,如果企业不主动召回缺陷产品,它将受到消费者高昂的索赔,政府也会对企业开出巨额罚单。

    ――访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

    强制收回制度能对生产厂家产生多大的威慑?我们今天请来了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纪正昆先生,请他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

    曲向东:纪司长,我们这次实行的产品强制收回制度在我们国家还是第一次,但是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像插头插座这样一个小产品来开始呢?

    纪正昆:实际上,我们已经连续四年对这个产品进行了跟踪的国家监督抽查,四年来监督抽查的合格率都很低,最低的时候达到了22.6%的合格率,所以会选择它来开第一刀。

    曲向东:那么在以后继续实行的时候,我们什么样的产品才会被强制收回,也就是说我们执行的标准是什么?

    纪正昆:第一,是这种产品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容易引起老百姓的人身财产的损害;第二,这种产品可能是长期以来处于一种非常差的质量状况。第三,我们必须要从生产源头上来进行彻底的整治,出现一些区域性的质量问题,对这样的产品,我们就可能选择它进行强制的收回。

    曲向东:这个收回制度本身的威慑力是在什么地方?

    纪正昆:首先查处的力度非常大,对于被收回产品的生产企业,第一,我们要要求这企业立即停止生产这种产品;第二,要要求企业按照它已经出厂的名单,收回所有已经销售出厂的产品,第三,我们要对它的在制品进行清理、查封。另外,对所有的经销企业要要求把这种产品撤下货架。还有,收回来的产品一定要监督销毁,或者是做必要的技术处理,就是不能再流入到市场。

    曲向东:另外,我们也非常关心,过去我们事实上已经有了像《产品质量法》或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它们对不合格产品的退换或者赔偿都有了一些相应的规定,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为什么我们还要推出这样一个强制收回制度?

    纪正昆:实行这项制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作出的原则规定,我们根据《质量法》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局长令”,这是部门规章,也是法规类,它是依据法。在这个规定当中就具体地把这项制度细化下来,比方在这项法规里,就规定要责令他们收回产品,撤下货架,监督销毁,这些具体的内容在这层法规里面。

    曲向东:但是对于企业来讲,这两个的成本是不太一样的。

    纪正昆:为什么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个收回制度比较厉害呢?就是由于它处罚是十分严厉又彻底的。

    曲向东:以后可能也会实行这种强制收回的,还有什么产品?

    纪正昆:当然这是一个原则,我们说实行强制收回,以后可能会涉及到电器类产品,另外还有最重要的是食品。

    曲向东:汽车将来会不会也纳入到这个收回的范围之内?

    纪正昆: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高科技产品,特别是目前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还在发展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选择非常适当的时候才能实行这样一个制度。

    曲向东:这个适当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时候,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纪正昆:我们实际上会选择从易到难,科技含量越高的,实行收回制度就越困难,所以我们是循序渐进,从小做起,积累经验。

    曲向东:好,谢谢你,纪司长。

    国家质检总局对不合格插头插座开了第一刀,强制收回制度由此拉开了序幕。据我们记者了解,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当地27个品牌的自行车进行了检测,结果有13种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不合格率接近50%。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责令这些企业收回不合格的自行车。同时,对于大家关心的汽车质量问题,我们了解到,国家质检部门正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经济半小时》记者 王立平)
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