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经济半小时 > 自由评说
自由评说

网友:辛夷 "51to" 于2002-09-12

  我是贵栏目山东烟台的观众。
  每天晚上收看《经济半小时》,是我的生活习惯之一。有时候很忙,错过了晚上的,我会争取看次日中午的重播。对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关注,以及对“经济”问题深入浅出的把握,使我这个搞语言文学的也能兴致盎然地收看。有很多内容,同时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犀利的针对性,令人看了不亦快哉。比如对网吧、洋垃圾的报道,对繁峙矿难、文物倒卖的调查,等等。而像发票、保险、银行业、教育等百姓身边的经济事件的条分缕析,也能使我掌握它们的来龙去脉,受益匪浅。有一些充满危险性的暗访,既使人感佩记者的眼光与勇气,又令人不得不为他们捏一把汗。真的,谢谢你们出色的工作!
  看了“9·11"事件一周年 (2002年09月11日)" 这期节目,我的感觉很奇特——去年911事件发生时我的总体反应可能只有两个字“震惊”。出于大约可以被理解的民族感情,我对这场美国的灾难无法产生更复杂的感受。后来意识到这起事件潜在地震荡了世界经济,有一些隐忧。仅此而已。但是昨晚的节目给了我新的思索。在一周年之际,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结束和开始,变动和冷静,更多的东西在烟灰消散后走进我们。
  我还不得不提到资料短片配的那一段反复出现的音乐。悠扬的旋律和无声的数字后面,看过无数遍的大楼撞击画面突然之间具备了一种深刻的穿透力,我突然间产生了迟到一年的悲悯,是的,我意识到,这的确是属于全人类的一场劫难。音乐非常优美,沉着地流动着,这一刻,不需要什么慷慨陈词,甚至不需要解说,慢慢滚动上去的数据资料就是一切。远处时空的爆炸,隐在音乐后面,反而更加悲伤沉重。不知道是哪位极具慧眼和慧心的编导编辑了这样一期节目。
  最后,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就是我非常希望知道这期节目配的这段音乐的名称。如果不会给您的工作带来额外麻烦的话,能否给我个回复呢?非常感谢!
  祝您和您的同事工作顺利!
  祝《经济半小时》更加成功!


          

网友:经济日报社评论部 薛小和 于2002-09-12

  第一次看沈冰主持是在《对话》访吴敬琏,说实话,比较糟糕,对吴敬琏缺乏起码的了解,对现场也控制不住。然后是在世界杯,虽然不懂足球,但感受到一片真诚。在《经济半小时》再见沈冰,就非常满意了,首先是态度好,像一个非常努力用功的小学生,一笔一划地在写字,一字一句地在念书,认真,且不张扬;其次是有内涵,有财经功底;最后当然是英文好。


网友:姜帅清 于2002-09-12

  经济半小时节目很有观看价值,但我更喜欢沈冰的风味,特别是每次沈姐姐着装白西装主持的时候,我更是傻了眼,不知道你能否告诉我你的白西装是什么牌子,哪里有订购。谢谢你。


网友: "袁亮" 于2002-09-11

  给沈冰提些意见
经济半小时的工作人员你们好,我非常喜欢沈冰她那独特的气质,不过我对她在经济半小时的主持可不敢恭维。
  首先我觉得她的化妆有问题,沈冰是一个身材很高的人,他的头发比主持世界杯的时候略微短了些,摄像机的镜头焦聚调的又很近,他在荧屏上的形象象个大头人,不如世界杯上的形象鲜活。希望电视台能够予以重视。
  其次,沈冰的主持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她那略带江南口音的发音,和她不是很协调的语速和说话的节奏,对于一个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这方面显然还不够标准。经济节目是一个既严谨又很有意义的节目,在播发节目时要以标准的发音和富有节奏感的感性的语言为基础加上主持人个性和风格才能更好的吸引观众。看看水均益,他的主持语言抑扬顿挫,非常感性非常的吸引人。
  至于沈冰的个性毋庸置疑是很有特点的,但是经济节目大多时候是很严谨的事情,嘴上说这经济问题,脸上还带着微笑会给观众很不舒服的感觉。希望沈冰在主持形象上多多改进,一张一弛应当协调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再看看你们组的王小丫,讲述内容时一副严谨的态度,阐述完问题后回以甜美的微笑。表情用的很恰当,沈冰应该多向同事们学习学习。
  其实是我非常喜欢沈冰的主持风格的,指出的这些她工作上的缺点,是对她的一种殷切的期望,是对她的严格要求。希望她能在自己的事业上能够作的更加的完美。
  希望经济半小时的工作人员能够把我的意见转告给沈冰,希望她百尺竿头,不断完善自我。我会永远支持她。


网友: "lishujie" 于2002-09-09

  沈冰,您主持的《经济半小时》节目非常好,赞赏的人一定不少。作为《经济半小时》的忠实观众,今天我不想加入夸奖您的行列。 不介意的话,我想给您提个希望:您知道作为主持人,咬字不准,恐怕是一个硬伤。您把“政策 zheng ce"念成“镇策 zhen ce",把“工程 gong cheng"念成“功臣 gong chen"把“争取 zheng qu"念成“真取zhen qu"等等。长此以往,您在观众心目中的人气是会打折扣的。
  水均益刚作主持人时,就犯您同样的毛病,现在改了不少,但常常收不住,兰州发音就又漏出来了,让人忍俊不住。
  您如果想把字念准确,建议您找找您们台的“三李”:李修平,李瑞英,李小萌,向她们请教一下,她们是从来不会把字念错的。
当然,您的优势是明显的,如果能改掉这个瑕疵,您就会向完美的方向前进一大步。


网友: "zhao kejian" 于2002-09-09

  其实经济新闻和体育新闻是一样的, 它的游戏规则是一致的。 但每次又都是不同的。我现在看经济半小时,觉得很有节奏感。快言快语的主持, 犀利深刻的表达,时尚新颖的角度,还要敢于直面的勇气。但我希望你们能更多的关注温州,不是为了来为温州广告, 而是给温州的经济多一份重要的参考。


                 

网友: "水玄" 于2002-09-05

  现在挥指击键的是贵栏目的一位忠实观众,很喜欢你们节目的风格,但我个人认为,与往日相比,“经济半小时”已变得温和了许多,我所欣赏的犀利的风格已减淡了不少,心中颇为遗憾,开门见山,给贵栏目提些意见和建议:
  半小时对今年美国企业信用丑闻的关注也引起了我的兴趣,现在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在以美国为蓝本,而榜样却出了问题,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半小时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节目,我想应该对美国企业信用丑闻作更为详尽的报道,最好能够请多方专家对美国某几个典型企业作案例剖析,好让中国民众加紧监督预防。也让政府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更深入的思考,不要怕节目会做得太专业,你们应当清楚你们节目受众的背景,也应当给受众更有深度的报道和评论。


"yy" 于2002-08-14

我看了沈冰八月九号的节目,很好,恭喜她!她的这种节目很贴近、有时效,但最好不需要一周重播超过两次,因为热点财经有很多且时效性很强。


网友:肖秀春 于2002-08-14

最近的节目,看到沈冰的亮相,表现不错,感觉也很好;好象最近的节目,声音和图象不够整齐,声音比图象还来的更快?以前是否也会这样。CCTV忠实的观众。


网友:"fengjia" 于2002-08-14

节目改版后,反映很好。
沈冰的主持尤其好,亲切、平和、专业、理性、有深度,再加上高水平的英语,直接采访世界级的经济界名人,让观众很有一种与世界接轨的感觉,加入WTO之后,一个大国的国家电视台,应该有这样的表现。继续努力!


网友: 西安工业学院 杨江 于2002-08-13

对垃圾收费的看法
高产出的垃圾往往是建立在高度物质化的基础上,当自然界承受不起人类无限制欲望在物质上的索取与丢弃,注定要让人类自食行为的恶果,然而人类社会的各区域阶层的不均衡发展使得人们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关注。
垃圾处理费用在信息不对称或对称成本太高的情况下其实是一种人头税,毕竟生活水平的不同,产出的垃圾量是不同的,因此收相同的费用就会使产出垃圾较少的家庭觉得有失公平。
类似的费用如有线电视使用费、电话月租费等,但人们对这两者有较高的价值认同,使其能够被广泛地接受;垃圾收费则不同,毕竟以处理垃圾为名目收费在广大老百姓的观念中还不能接受,人们或认为自己产出的垃圾危害与费用不相符或认为这是政府职能,因此很关键的是观念问题。
政府在考虑一些公共政策时很重要的要考虑当地的基尼系数,不应用平均数衡量费用比率。


网友: ofz 于2002-08-13

我们一直在讲人文关怀,我本人也相信互动电视的未来是无法限量的。因为那是一个相互尊重的时代,一个平等的时代。
我有一个想法,我觉得作为品牌节目可以多请专业调查公司做相关变动的调查,并在适当时期进行公布。包括:内容、节目设置、人员配备等等。
经济半小时是我一直喜欢的节目,希望她能越办越好,每天晚上有一道饭后的点心。


网友:"lxf" 于2002-08-13

看了沈冰8月9日晚主持的《经济半小时》,感到这才是最适合她的栏目,尽管有些紧张,但第一次达到这样的水平,足以看到沈冰的功力,此女子真是前途无量。
本着帮助沈冰进步的愿望,本人还是提出几点意见供参考。
1、双手摆放的位置。有时还是习惯两臂交叉在胸前,可否有意识地改一下?
2、语速。这次没有口误,但语速还是略微快了一些。我想可能有时间的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要说完所有的内容。
3、连线采访时的出境与主持时出境发型稍有些不同,口形有些对不上,可能是技术上的问题,希望栏目搞后期合成的人注意。
4、服装。仍然是沈冰喜爱的白色。但真希望能有所改变。观众在关注你节目内容的同时也非常在意你的服饰,这也是中国的国情吧!
我真是鸡蛋里挑骨头!说真心话,沈冰真的非常出色。从此不光香港凤凰台有能用英语采访的财经主持人,中国第一台也有了这样的主持人。过去在重大场合,没有看到央视主持人用英语采访,这样的事都让别的台做了,真感到不舒服。希望央视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锻炼,这样在有国际背景的大型活动中,央视才能取得主动,才无愧中国第一台的称号。
沈冰,你要走的路还很长,继续努力吧!
(另:上文8月9日晚没有发出,看了8月12日沈冰的节目,感到第1、第2点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本着提醒她的目的,还是将原文发出。)


网友: 叶 青 于2002-08-13

可能是看惯了平常正襟危坐的经济节目主持人,看到沈冰的手不时在屏幕的右下一角出现,就觉得有些别扭,我认为改变一下屏幕范围大小或是沈冰省去一些手势,因为这并不是对话类栏目。


网友:"cdwfj" 于2002-08-12

工作人员同志你们好:
今夜我看到中央2套节目里的“经济半小时”节目里谈论电信方面有关恶意欠费的问题,我提一点我的建议,(手机方面的)。
我们都知道电话IC卡,如果把手机卡换成电话IC卡形式的,我想可以解决欠费的问题,在出售IC卡的同时,里面包含了话费、月租费、短信等其他的费用(根据注册运营商而定)。
但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号码的问题,我们知道手机号是在卡里的,不可能买一张卡换一个号,我们可以买卡后在手机上注册自己的手机号码及手机运营商。
这需要软件的支持,更改IC卡里的软件方式,让它与各运营商产生联系,卡里只有费用,再注册的时候可以随意注册自己所喜欢的运营商,因各运营商的服务不同。注册后由运营商向卡里发送话费信息,无费自动停机。我想这样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手机欠费的问题,这样可以不用更改硬件,以免造成很大的浪费,只是更改一些软件,我们把IC卡里的操作方式设计的人性化一些,便于人们的操作注册运营商,我觉得非常的方便,避免了欠费的问题。也可以避免有人非法制作IC卡(在IC卡里加密,在注册的时候与运营商核对IC卡号密码)。
我觉得这不是天方夜谈,以现在我国的软件技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不需要更改设备硬件,只是一个软件就可以解决,无论是用户还是运营商都可以接受的。
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具体能不能行的通,还需要大家的评论。


网友: 三木wsm333 于2002-08-11

提一点小意见:背景太暗了,主持人的头发和背景分不开,看上去效果很不好。


网友:沈阳的王 于2002-08-11

寄语沈冰:要学会驾驭规律
任何新的工作都摆脱不了:从陌生到熟悉,从成熟到随心所欲。没有人能左右这个规律,但人可以驾驭这个规律。对于一个需要不断面临新工作的主持人,用最短时间适应新的工作,不掌握驾驭规律的能力,是不能有出色成绩的。
别人的经验是老师,但最好的学生要能超过老师,要有自己的经验积累。你要从这次新的工作中注意“从陌生到熟悉,从成熟到随心所欲。”的过程衔接变化,总结一些规律,驾驭规律。学习知识对你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对经验的体会和认识是靠人的自悟能力而不是学习,人的能力差异也就在体现这里。
人生社会问题才是我最需要关注的事情,比起它们,经济问题没有那么重要,所以不太可能常看《经济半小时》。我很欣赏你,对你第一次在《经济半小时》亮相总要把自己的欣赏见诸行动,所写的看法只是参考型的,面对你的陌生我所能做的只有这些,如果你已经不用我说就知道这些了,那么就被看成是知音之言,肯定别人会带来快乐。


网友:luoda 于2002-08-11

沈冰,看看世界杯时的录像,你的画面挺好的。今天可能打光的原因抑或镜头的远近高低?面部尤其上唇部总不如以前好,或者化妆的问题?另外,头发吹起来一点,看起来太软,不够精神。其他挺好的!祝你新的岗位新的成功!


网友:段炬伟 于2002-08-11

沈冰的主持风格应该改变,经济半小时是一个传统和有深度的经济节目,希望她以后能严肃些,手势少一些。


网友:198478武斌 于2002-08-11

沈冰来了啊啊,没想到!!会呆很长时间吗??可以告诉我你和小丫的邮箱吗??
很喜欢你们的主持风格!!会支持你们的!


网友: "ma jing" 于2002-08-10

王小丫,我一直很欣赏你的主持,你那时始终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笑容实在是让人难忘。
可是为何你最近在主持中经常停顿呢?而且时常有“这个”语音词的重复出现呢?我们期待着你的改进!!!


网友: advisory 于2002-08-10

Your program is better since July. I think it is very similar to ABCNEWS' Wall Street Journal Report. this is a good style, is chinese TV program's breakthrough. I hope you can keep this style.
New hostess ShenBing did a good job in her first performance, just like she hosted the world cup. can you give me her Email, thank you.


网友:caly.wang 于2002-08-10

有关东北虎
《经济半小时》栏目组的各位领导同志,
你们好,我是一位在校大学生,自从看了7月27日的〈经济半小时〉中〈关于死亡虎如何处理〉的报道,对东北虎繁育前景犹为担心,有一些想法想和栏目组交换一下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22条规定
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驯养繁殖许可证向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按照规定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应当进行监督管理。
正如专业人士所说,对死虎的皮毛及骨骼处理受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定,但从另外一方面考虑,我们不一定要把眼光总放在死虎身上,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我们可以利用活的东北虎资源,可以将东北虎的部分驯养权“交给”个人,当然拥有部分驯养权的个人是要经过国家法律批准的,我所指的“部分驯养权”是指权利个人拥有在专业驯养员陪同下定期探视喂养东北虎的权利,同时拥有给其所认养的新生虎命名的权利,以及在虎生长过程中的部分决定权等,但必须注意的是虎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权利个人同时有支付与其拥有的权利相对应的驯养费用的义务以及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义务。
事关未来东北虎的生存质量问题,不知道我的一点意见是否能帮的上忙,如有不符规定之处,敬请回信告之,谢谢!


网友: "阿zs_588" 于2002-08-10

我一直以来非常喜欢你们的栏目,办得非常的不错!尤其是对国内外大事非常关注!
祝你们的栏目越办越好!
喜欢你的观众


网友:阿冰wyb45 于2002-08-10

你好《经济半小时》:
我很喜欢你们的节目,提点意见,右下角的徽标太大,经常挡住字幕,希望改进。


网友: "陈理志" 于2002-08-10

昨天看了沈冰的主持,我个人认为她不适合做这个节目,可能这么说太直接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其实我个人挺喜欢沈冰的,你做的《对话》我很喜欢,还有《胜者为王》。你可以看看《东风卫视》陈若华主持的节目,我认为她的经济节目做得最好!可喜的是:看到连线外国的经济学家,我们观众就是想看到中西文化,思想的融合。
我不希望看到《经济半小时》的主持人,到别的栏目做节目,除了王小丫的〈开心辞典〉。


网友:verachan 于2002-08-10

做假要做到家
今天我无意看到了沈冰采访MORGANSTANLEY专家时“连线报道”,很遗憾,沈冰的口红跟几秒钟前的她已经不同。虽然我早就明白这些所谓的连线其实基本上都是事先录好的,但是我还是希望提醒你们注意每一个细节,尽量做到不露破绽,否则观众会很难受,觉得自己饱受欺骗。一方面是说增加现场感,另一方面又是作假的感觉。可能我说得很难听,但是真诚希望你们的节目越办越好,作为观众的我,也可以从中汲取知识,养眼怡神,不断进步。谢谢。
另外,建议节目组给沈冰找一家衣服赞助商,她的衣服太少了。虽然主持了不同的节目,但是衣服始终没有换,作为主持人,衣服应该也是节目的一部分啊,这不应该是她自己的事,赶快给她添置时尚而典雅的衣服。


网友: "Songbin - Notebook" 于2002-08-09

Hi,
I just watched CCTV's Economic Half Hour program tonight.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I saw Shenbin on the show. It was great since Shenbin can talk directly around the world with other people who to be interviewed in English. And because her English is good so that we can enjoy the real time talk and get real business sense which are hardly happened in most of CCTV program. It is realy great.


网友: "MR.LIU" 于2002-08-09

小冰冰:
第一次主持经济半小时节目,很有新鲜感觉,语速再慢一点就更好啦。
革命干部老刘


网友: "MR.LIU" 于2002-08-09

建议《经济半小时》栏目为每一位主播建立信箱,如沈冰信箱,这样可以增加互动。


网友: "truename" 于2002-08-05

栏目组的叔叔、阿姨您好!
请问,沈冰什么时候能在节目里出现?
谢谢!


网友: "kyp" 于2002-08-03

《经济半小时》改版后的这个星期,首先亮相的是王小丫,这正合我们广大观众的意,很好!
每期节目关注的话题少了,信息量虽不如从前,但确是做透一条,做深一条。还有跨时空连线,采访新闻人物、相关专家等,充分体现了《经济半小时》这个品牌栏目深度报导的能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非常好! 沈冰什么时候亮相?期待她有好的表现!


网友:辽宁省辽阳县"吴琼" 于2002-08-03

《经济半小时》的全体工作人员大家好,我是一名你们这个栏目的忠实观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每天坚持收看这个节目,说实话当时我还不能完全看明白你们的节目,但是我还是坚持到高三,虽然高三的功课很多,但是我还是每天都坚持观看你们的节目,但是观看的时间,由过去的半个小时,到现在的一分钟左右,因为现在你们节目办得真是越来越离题了,我个人认为,你们每天播放的节目内容有很多跟经济无关。


网友: chenxiong2204278 于2002-08-04

我是你们栏目的忠实观众,我每天都看,一天不看心里就不舒服。我看到“球迷世界杯”里沈冰的风范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了,那时我就知道,我以后一定要看她的栏目,后来我在报纸上看见她要到你们栏目去,真的很高兴。我在这里想问一下沈冰的EMIAL是什么,可以吗?谢谢。


网友: "ds fdf" 于2002-08-03

关于收看“单位”后的感受
你好,我是一名普通教师。我在一个多月前收看了你们播出的“单位”这个节目。有点感触。
你们的节目播出以后,我们单位里的同事认为你们只是强调了过去“单位”里的调动很难,但就是到了现在,我们这里的调动还是一样的难。我们这里是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我们的人事制度还和以前是一样的。我们很多的老师因为各种原因要到别的地方工作,可就是不能调动,以至很多的老师现在在外面工作了,档案还不能拿过去。
我想现在应该是人才自由流动的,有进有出才是正常的。如果象现在这样,我们连正常的调动都很难,会打击老师的积极性。我今天写这封信,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在外面的老师因为没有档案,对工作造成很大影响。而且我也希望我们的人事制度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
我就写这点感受。我想现在人才的流动应该是自由的。每个人的发展空间也应该是广阔的。如果没有了自由流动,很多人会在不适合自己的空间里浪费才华。


网友: 雷学锋 于2002-08-02

改版成功。


网友: 李文富 于2002-08-01

好久没向贵栏目问好了!!视角独特,深入幕后,揭露本质,继续保持和发扬风格!


网友:雷学锋 于2002-08-01

沈冰加盟《经济半小时》,我想会侧重于对国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发挥其外语优势。因做经济工作的原因,一直在看《经济半小时》,但发现对国内经济分析的多,对国外经济问题分析的少。前2天分析美国股市,采访的也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很想听听真正的美国人怎么看,这样节目多视角,有说服力。做为中国第一电视台,央视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网友:雷学锋 于2002-08-01

沈冰加盟《经济半小时》,我想会侧重于对国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发挥其外语优势。因做经济工作的原因,一直在看《经济半小时》,但发现对国内经济分析的多,对国外经济问题分析的少。前2天分析美国股市,采访的也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很想听听真正的美国人怎么看,这样节目多视角,有说服力。做为中国第一电视台,央视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网友: "Wen xj" 于2002-07-31

字幕视觉效果不佳
我是《经济半小时》多年的忠实观众,对节目内容比较满意,但包装水平感觉比以前差了一个档次,很不习惯。
原来字幕以黑白红色为基调,鲜明的同时,显得稳重,与《经济半小时》的节目风格相统一。原来“经济半小时”标识的几个字采用白字半透明黑底,中间“半”字通过字体的不同、大小的不同、鲜明的红色,使整体视觉活跃起来;如今色彩多了:黑、白、红、蓝,而效果却显得较呆板,没有个性。回想一下,《新闻联播》不就是采用红白蓝黑吗,《东方时空》差不多也是。现在的“经济半小时”几个字采用黑色,底是灰白底,“半”字体也缺少变化而不够活,不如以前鲜明,艺术感不佳。节目小标题衬底由原先的半透明黑矩形,变成了浅蓝系列,有点像娱乐节目的风格,与《经济半小时》一贯稳重、深度报道的风格不相称,与它的目标收视群体不相称。
因此,总体感觉原来的字幕设计是专业水准而现在的是业余水准,如不能做到更好,建议使用以前的字幕风格,直到新版本设计满意为止。你们网页的“经济半小时”不就基本采用老版本吗,效果很好呀!


网友: "any_popmouse" 于2002-07-31

我看新版《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的改版不错。首先是开场的LOGO变得很有个性。
演播室的改变让我们了解了工作人员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但是有个问题,《经济信息联播》开播以后《经济半小时》的信息会与之重复,那观众是想看前者还是后者?
《经济信息联播》毕竟是个经济类新闻类节目,涉及的信息面会更广,你们会不会担心《经济半小时》收视率下降?


网友:labikenan 于 2002-07-29

沈冰――我喜欢的央视主持人之一,我希望她在新的道路上有新气象,我会永远支持她。


网友:李 强 于 2002-07-29

经济频道全新改版让人耳目一新,《经济半小时》中沈冰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还不是很清楚。


网友: "xiaoyonggen" 于2002-07-27

几点改版意见: 1、每期节目关注的话题少了,信息量不如从前大,显得视野不够开阔。 2、连线的形式似乎一夜之间很流行,这有一定的现场感,但问题是往往陷于为形式而形式的尴尬。其实,仔细想想,有时倒不如用别的表现形式来得直接、得体。 3、近期在题材选择上好像难以把握时代脉搏,不够新锐、非经济主流。如“加油站调查”、“信用温州”,这些都是几年前的老话题了。即使要做,也要换个新角度等。 4、改版要勇气,创新值得尊重,但这其中有风险。


网友: "steven zhou" 于2002-07-27

关于节目的安排 昨天看了一下节目,“魔术人物介绍和产业的分析”这个节目感觉没有深度,而且无趣,不太理解这样的节目。不过其他期的经济半小时节目都不错。


网友: "adm" 于 2002-07-26

谈沈冰的加盟 各位编导: 我是沈冰的忠实观众,很高兴能看到她加盟这么高档次的节目,她没选择体育部是对的,体育虽然能加大她的出镜率,但会耽误她的个人形象,她能选择经济类是明智之举。希望她加盟以后,你们的节目越办越好。

沈冰其实最适合做类似访谈方面的节目,而且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你们可以试着将外国嘉宾邀到演播室里来,和沈冰共同探讨当前的经济问题,这样才能不淹没她的个人才华,也可以为你们的节目带来新意。 再有就是能否告知,他们四个人主持有没有什么固定的顺序,沈冰下次是什么时候主持? 能否告知沈冰的个人邮箱地址。谢谢。 一个忠实的北京女孩


网友:犯困的鼠 于 2002-07-26

加油!沈冰,希望你成为真正有思想、有个性的"主播",而不要只是变成一个"播音员"。


网友:xiejiarui 于 2002-07-26

好,现在的这四个主持人都是我喜欢的。 《经济半小时》要多关心百姓生活,多替消费者说话。


网友:化子狗 于 2002-07-26

我觉得沈冰的加盟是“4大主持人”中“男女比例平衡”政策的结果。


网友:小山 于 2002-07-26

《经济半小时》是央视最值得看的节目之一,加油做得更好!


网友:豆豆 于 2002-07-26

沈冰是个好女孩,她做的节目很好,我很喜欢。


网友: "liukun66" 于 2002-07-25

7月24日经济适用房

我作为7月24日当天翠城放号的被采访者,希望你们不只关注排队购房的经济现象,还应当深挖一些:比如,北京现在经济适用房的运作及运作后的一些情况: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群构成情况,其中有没有不够资格而购买的?更低收入者他们的住房如何解决?经济适用房政策有没有的缺陷?经济适用房房屋建成之后的追综报道,比如天通苑目前的水质仍不好一些相应的配套不够完善等。作为媒体,还应让策划宣传的企业感受到压力-----作为开发翠城经济适用房的住总房产,不仅只为自己策划成功而高兴,还更应该不负政府的重托和百姓的期待。


网友:风铃里的刀声 于 2002-07-25

沈冰在《对话》的表现当然不用多说了,可以说是很不错的。她现在要去做播音员,我们不用现在就去下结论。我们应该给她时间去干!


网友:半支烟 于 2002-07-25

沈冰,生日快乐 !


网友:平原县教育局 戴海军"aaa-2" 于2002-07-20

关于十九日《经济半小时》报道的甘肃省市场化运作实现信息化教育的做法,其中学校收取学生48元上机费,这是不是乱收费?能否就此问题采访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确立该项做法的合理性,可行性。以便解放思想,全面推广,尽快实现“校校通”工程。


网友: "ken" 于2002-07-19

我是个忠实观众,对于改版的节目有很大意见.前天关于"广州工商银行对顾客分层次的服务"这条信息是很旧的新闻啦,七月初广州日报及几大报纸早己报道讨论过,做为经济类节目就应该及时报到反应给大家.


网友: "truename" 于2002-07-13

看变味网吧有感
我昨天看了《变味网吧》以后。有很大的启发,也很感慨,但是我想说的是中国的不少网吧都有类似问题。想改是很难的事情。


网友:fkr888  于2002-07-08

小丫,别上火!!
王小丫同志,怎么啦? 在《经济半小时》,脸通红,嘴唇起泡,上火啦. 感谢你的敬业精神,感谢你奉献的精彩节目!! 我最喜欢的央视女主持---王小丫


网友:上海 "[O.C.P]-Apollo" 于2002-07-07

小丫的嘴上发火气了?要保重身体啊。不要像我,受了一场台风就发烧。


网友:山西 赵晚珠 于2002-07-06

感谢小丫!7月5日晚的节目 看了7月五日的报道。我真想跑去将那害人的殷三一伙千刀万剐! 当然这是气话,但是中央台的报道太及时了,可以使以后将要发生的同类事态及时制止了,大快人心! 再看看我们的小丫,为了工作,即使嘴角上火也还兢兢业业工作,为了什么? 为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的生计!!!!! 感谢中央台,感谢经济半小时,尤其感谢小丫!!!!!!!! 劝小丫在忘我工作时,也一定注意自己身体! 因为你的健康不止属于你!


网友: "huangxiu" 于2002-07-06

关于6.22繁峙矿难,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通缉犯(矿主)的资产未被查封,如果逃犯拥有上千万资产,还用逃跑吗?那可是连教师工资都拖欠的贫困县,去年还遭受了严重旱灾。 殷三开矿已有十年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繁峙县、忻州市、义兴寨金矿主管领导难逃其咎。


网友:中南大学商学院 吴庆田 于2002-07-04

觉得节目选题很好,但节目解说人在做解说时,语调过于沉重,给人一种压抑、沉闷和心痛的感觉,象是播报某种不幸的故事。建议解说员换种语调。


网友: zhangjing1209 于2002-07-03

关于世界杯的报道 我在7月1日的晚上,看到了您们栏目报道了关于在世界杯中有哪些行业赚钱了,相反有哪些行业亏损了。我很感兴趣。谢谢您们做了这期节目。 不过,我还有一些意见。虽然不可能把各行各业都报道过,但是有一个行业不得不报道,那就是电视台——重要的新闻媒介。 只是随便说说,因为我觉得电视台是这次世界杯中的大赢家。


网友: HNSPRING 于2002-07-02

我觉得要王小丫主持好一些!


网友: mathew_luo 于2002-07-02

作为经济半小时的忠实观众,本人对这个节目素来情有独钟。在这里,我们可以读解到当今社会的各种经济生活的新闻及时事。而自从主持人小丫主持了这个节目之后,她亲和的笑让我们更加喜欢这个栏目。 然而在今天这个很偶然的日子,有这么一件小事让我觉得央视国际的不严谨,有失这个节目的严肃性。 今天中午的经济半不时节目期间(7月2日14:00左右),当经济半小时里,小丫播报完世界杯期间,日本的经济状况时,在屏慕的背景电脑里,赫然出现了一个QQ的聊天窗。而这样的镜头,竟然在经济半小时这样严谨的节目里一直出现了至少四次,估计最少也有十分钟。 诚然,如今的网络社会,年青人不可避免的会利用这样的工具进行即时通讯。然而这毕竟是较为私人及娱乐成分的网络工具,当它堂而惶之地出现在央视的经济半小时的背景里的时候,不免让人觉得央视经济播报的严肃性了。 当然,我们也是年青人,我们也用QQ,但是,我觉得,当它出现在央视里,而且是在经济半小时这样的节目时,就让人哭笑不得了。 呵呵,看到之后提个小小的建议,供栏目主编及各位主持人参考。 顺祝节目越办越好,这种小错还是不要再犯的好。


网友:"long" 于2002-06-06

你们栏目办得特别的好!!! 希望把报道的范围扩大,多报道一些老百姓关注的行业(如通信!医药!) 尤其是医药方面,你们报道的比较少。不过看到你们的记者冒着危险做的那些节目,真的是特别不容易!不管怎样我们一直在支持着你们!希望这个栏目越办越好! 并祝愿你们的记者一路平安!


网友:肖雄帅xxshy767 于2002-06-06

经济半小时是我最喜欢的栏目之一,你们用经济的视角来分析社会,透视人生,有许多节目非常有深度,最近播出的《人在单位》便是其中之姣姣者。 我无法知道你们当时为什么选了这样一个题目,但我已经感觉到你们没有浪费这个选题,其实这也是你们一贯的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中国做电视根本上就不缺乏好题材,而是缺乏把好题材做好的人,或者是缺乏把好题材做好的勇气和胆识。好话我不想说得太多,有一个问题想说出来与你们商榷。从播出的节目里,我觉得深度还不够,有一个问题你们一直没问,那就是“为什么会这样?”


网友:老虎3027 于2002-06-03

我曾经拥有一个很不错的单位,后来被迫离开了。诚然,单位带来的有关生老病死稳定的巨大好处是有目共睹的。离开单位时我一度感到茫然与不舍。但成为自由职业者后,我发现单位固然好,可是扼杀了人的自由和创造力,要想在单位全面发挥自己的能量基本上是不可能。
我欣赏一位征文者的话:可以没单位,但是不能没工作。如果靠工作能挣来单位带来的一切,我宁可不要单位。


网友:羊希 "yx" 于2002-05-31

《职称啊职称》观后感
看了昨晚的〈职称啊职称〉,我深有同感!还从网上下载了全文。
我深深体会到职称是一个人的水平的象征,那怕没有房子,钱少拿点,也是要职称的。我原在上海一家部属国有设计院工作。2000年我评审高级职称时深受重创。我们新来的主任在岗只有半年,非要和我一起上报评审高级职称。因为政工师高评委认为他不具备评聘条件,而未被通过,我也因此受到影响。
上面的解释是:主任没有评上,而你评上了,以后你怎么面对你们主任?你们主任怎么开展工作?明年我们一定让你过。
单位的解释是:部里评审有问题。
后来,我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这家国有设计院。
虽然我已经38岁了,但我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找到了待遇不错的工作。我再也不会进国企了。


网友:sun 于2002-05-31

评论《人在单位》
从《单位制度》到《人在单位》,晓民同志把理性的架构转换为现实缩影。其震撼力令人激荡肺腑。用人制度,多少年来只注重修补,间或搞点花样,做到了与时俱进吗?用人观念、用人方法、用人手段,是开拓创新吗?现实的状况和《人在单位》里的人、事是最好的答案。从事过这些工作的和正在从事所谓“组织人事”工作的人们应当深思。


网友: btv2000 于2002-05-29

在北京工作生活尴尬的身份
我是在北京生活的外地人,看了《经济半小时》5月25日播出的《人在单位》“等待中生活”我很有感触。
做为一个农民计算机IP工程师!!我在外企有让人羡慕的位置!但我是一个没有户籍,文凭,档案的农村人。我的坎坷和尴尬的路,大家可想而知了。记得每次在首都机场乘机时,当安检时,看到我的身份证:****山沟**村的,安检人员总是停留几分钟。好象和我的身份不符似的!但客观实实在在我就是一个农村户籍,没有文凭,没有户籍,没有档案的计算机IP工程师。


网友:黑子 "WZ Bai" 于2002-05-14


看了“顺德改制”一系列节目,感觉顺德政府实事求是的作风,及敢于吃天下先的精神,实在令人佩服。明白中国的事情已不易,敢于去做且能做明白更是艰难,政府从企业中退出来,任凭市场这把利剑来劈砍,才是真正的各负其责,才能有公平的竞争,在风雨中的企业才会不断地强壮起来。全国的各地政府应效仿之。我想该节目也是此意吧。


网友:上海 [O.C.P]-Apollo 于2002-05-09


一个月内两起空难,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乘客是怎么看待航空意外保险的呢?
4.15中有多少人买了保险?5.8又有多少呢?是心理因素作怪,还是......


网友:凌雁 于2002-04-22

报道角度有问题


  前几天看到关于木筷的报道,心里很不是滋味。别的有关中日贸易方面的不说,就光说这木筷,中国的森林资源每年都在递减,而我们一点也不珍惜它,反而把它看成是短时间里谋求利益的可以信手拈来的材料。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远高于中国,为什么他们自己不去砍自己的树,而要来变相地砍我们的树呢?他们愿意为他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无价的财富,而我们却在为子孙后代带来看不见的灾难。我觉得你们报道的角度就很有问题,拿这例子做报道很不合适。

  其实在这场纷争中即使我们赢了,我们也是最大的输家---最惨最惨的输家。


网友:邱 波 "qb" 于2002-04-14
超越认知障碍,推动全面融合
--亚洲需以一体化而重获发展动力

  来自亚洲各地的政坛显要、商业领袖及学界泰斗齐聚中国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2首届年会,就亚洲地区应对新世纪挑战的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具启示意义的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就与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总能剖析全球经济现存弊病并为其未来发展指明正确航向的情形相仿,倘使于博鳌举行的本届亚洲经济论坛年会也能准确诊断出导致亚洲经济陷入脆弱境地的成因并因此而达成有效应对挑战的相应共识从而确保本地区经济在波诡云谲的全球化浪潮中依然能够实现稳健发展的预定目标,则无疑是亚洲各地人民的共同祈愿。

  亚洲的脆弱性显而易见
  于97和98年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令亚洲地区的很多经济体历经几十年方才逐步积累起来的财富瞬间荡然无存,甚至更令其至今还依然处在由此产生的阴影之下。尽管有亚洲国家的首脑将自己蒙受的损失归因于西方金融大鳄蓄意攻击的结果,但索罗斯也曾狙击英镑并迫使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却仍旧并不能动摇英国经济基础的现实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亚洲自身所特有的脆弱;至于本地区经济始终会因西方经济的任何波动而发生激烈动荡的现实则更强烈凸显出其对外部世界的极度依赖,进而也使其内在脆弱性暴露无遗。可以不客气地断言,至少以目前的状况衡量,所谓的“亚洲世纪”还是虚无缥缈的梦幻。

  最大挑战源自失去动力
  如今的亚洲不仅早已失去了曾经笼罩在其身上令人目眩的绚丽光环,而且其经济发展更面临着由后冷战时代的新格局所构成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首个对《亚洲的奇迹》这一调查报告提出最后结果得到印证的质疑而声名远播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先生虽然对亚洲经济所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合乎实际的中肯剖析,但其对曾推动该地区迅速成长的动力因素的揭示却远不够准确,从而也就使其有关该地区将面临何种挑战的展望缺乏相应的深度。
  不错,克鲁格曼先生有关“亚洲地区从没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至其经济成就仿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随时会因任何风浪的冲击而坍塌”的论述比较切合实际,但其有关“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国家保护而获得飞速发展”的观点却并不全面;事实上,自身的勤奋和努力固然是亚洲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由美国出于冷战需要而在相当长时期里执行向亚洲地区提供无条件扶持的非经济行为的政策则或许是“亚洲奇迹”得以横空出世的决定性因素。
  曾几何时,为遏制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蔓延并显示资本主义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比社会主义更具优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周边地区选择了一些扶持对象给予从技术转让和资金提供到市场准入和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无偿援助;而受援方所作回报仅是在政治领域支持美国,由此而为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东盟国家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动力。然而,随着东欧解体和中国走上市场经济的改革之路,业已赢得冷战胜利的西方世界再也没有利用亚洲地区的经济成就作为向社会主义展示威力的必要了;失去战略及样板地位的结果意味着该地区在与西方世界的经济交往中曾经享有的只接受馈赠而不必作任何回报的幸福时光的终结。 过去的十年里,美国不仅通过世贸组织框架、甚至通过国内立法形式迫使往昔受援方为自己曾经承受的牺牲作出补偿的事实——即减少对美出口并向美开放自己的市场——标志着完全由市场力量主导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因不再享受西方世界的无偿援助而类似于被熄灭发展引擎的亚洲地区必须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重新寻找到新的发展道路以有效化解由失去动力所构成的挑战。

  需要超越的诸多认知障碍
  毫无疑问,将铸造“亚洲奇迹”的功劳大都归因于美国等西方世界的扶持,无疑会令曾因成就卓著而志得意满的亚洲精英们无法接受;但笔者所想提请注意的是,如果无视当西方无偿援助的增长引擎被强行熄灭后便从“亚洲的世纪”转变为“亚洲的无奈”这一客观现实,则不仅难以对自身作出正确评估,同时也无助于在认清自身局限的基础上推动开辟未来新途目标的实现。 其实,超越对过往成败得失的认知障碍仅仅是亚洲地区进行重新定位的一个基本步骤,而全面超越在区域内相互关系方面所存在的认知障碍则是再度获取发展动力的根本前提。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在周边地区的经济形势处于一片低迷的环境下依然获得了持续强劲的增长,以至所谓“中国威胁论”的鼓噪不仅在西方国家十分盛行,甚至还引发了亚洲近邻的共鸣;这种疑虑情绪对在亚洲诸经济体间建立基于互信基础上的一体化关系来说,无疑是极其有害的。 应该承认,目前遭遇暂时困难的大多数亚洲经济体与本地区正飞速发展着的最大国家中国之间的确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竞争关系,但潜藏于双方之间的无限广阔的合作空间则也是人们所不应忽略的;缩减由竞争造成的伤害和放大合作中蕴藏的商机作为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不仅能成就双赢互惠的结局,同时更是失去西方扶持优势的亚洲地区再获发展动力的根本途径。

  推进一体化乃再获动力之途
  近两年来,很多西方国家的媒体(当然也有亚洲地区的媒体)都对中国在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和潜力巨大的内部市场等很多国家所不具备的绝对优势地强力作用下大量吸引外资从而对也极度渴求外来投资的其它亚洲经济体的利益所可能会造成的损害表示深深担忧,并因之而此起彼伏地提及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其实,只要有关各方能以积极合作的姿态对此加以正面引导,所有这些有可能构成冲击的相关破坏因素却反而会转化成造福各参与方的巨大的创造性动力。
  人们可以设想,如果标志着欧洲经济实现全面一体化的人员、货物及资本可完全自由流通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能以亚洲版的形式问世,则中国廉价劳动力及巨大的内部市场等优势就都将轻而易举地被转向参加该联盟的其它亚洲经济体;由此造就的成果将不仅仅是实现全面联合的亚洲经济联盟具有超越以往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更会由于为亚洲各地的企业家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而将促成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亚洲经济联盟的各参与方千万不必有中国廉价劳力的到来会导致本地失业率急遽上升的担忧;就如同中国内部的华南地区在吸纳了不计其数的内地劳力后却反而收获了推动本地产业升级的成果一样,这是符合所有各方共同利益的最好结果。正如日本首相小泉最近会晤到访的中国李鹏委员长时所阐述的那样,中国不是亚洲近邻的威胁,相反,倒因双方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互补关系而将构筑共同繁荣的基础。 其实,中国的朱镕基总理在其去年的东南亚之行中已经就建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问题与相关国家进行了磋商,与此相关的谈判也正在进行之中,这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重大举措;然而,如果考虑到亚洲地区业已失去发展动力的紧迫性,扩大谈判范围、拓展谈判深度以及加速谈判进度则应是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各位精英所要着力思考的重要问题。可以认为,以全面融合的战略选择来替代因西方不再给予扶持所形成的动力缺失已是不可规避的必然趋势。
网友:费爱华 于2002-04-12
  4月10日看王小丫主持的《顺德改制2》,节目很有水平,让人深思,写了一篇观后感,发给你们留个纪念。
两张表情――《顺德改制》观后感

  4月10日中午,看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谈顺德的企业改制问题。 “改制”这个轮回了若干次的话题虽不新鲜,却很有现实意义,本文不议。我这里想说的是片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两张表情。
  一个是健力宝新主人的表情。这位27岁、刚刚从政府手上买下了健力宝70%的股份、名叫张海的年轻人,在其下榻的宾馆套房里会见了健力宝的形象代言人(也许可加一个“前”字)兼创业元老之一的李宁。一向谦和朴实诚恳的李宁显然不知记者在场,胡子拉茬,满脸疲惫,用记者的话说是“显得有点焦虑”。在张海与记者谈话时,李宁虽心事重重却很耐心地在走廊上来回踱步等待;进房后,称那位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后生为“张老师”;面对记者,他身体前倾,边思索,边回答问题。而这时坐在一旁的“新主人”的表情就自然被摄入镜头。可能是与李宁并排而坐的缘故,他身体略后仰,然后用略斜、略俯,但又略笑的眼神看着李宁。仔细品味,年轻人的表情怎么看怎么象正“欣赏”着什么。末了,他用平稳、矜持、不咸不淡的口吻说道:“李宁一直是健力宝的形象代言人”,不知是褒是贬,话音刚落就被李宁中国式的谦虚“哪里哪里”打断。
  另一个表情出现在一群青春活泼的小姑娘的脸上。她们是夜里加班的格兰仕工厂的女工,看上去年龄与城市高中女生相仿,正在职工食堂吃凌晨一时的加餐。面对摄像机镜头,刚才还忙里偷闲地吱吱喳喳,立刻就扭捏无措起来。当记者问她们每天工作多长时间时,一个小姑娘抢着答“11个小时”。但另一个稍稍沉稳的显然知道份量,马上纠正说“8、9个小时”,接着补充说有人工作快,有人速度慢,谁先完成谁休息。记者又问她们今后的打算,一个说“打算明年不干了,太苦了”。而那位刚才还表现成熟的姑娘这时却在一旁悄悄流下了眼泪,她边擦眼泪边说“不干没钱拿,干了又太辛苦,现在很想回家”。
  两个表情,出现在两张不同的年轻人脸上。一个是虽无日月风霜,但透出成熟老练,一个是尽管起早摸黑,却仍存天真活泼;一个是志得意满,另一个是无奈迷茫;一个是似笑非笑、俯看前任,一个是悄悄落泪、直说想家。
  两张表情,一个出现在高档宾馆的豪华套间里,一个出现在熙熙攘攘的食堂餐桌旁。一个是强者的表情,一个是弱者的表情;一个是主人的表情,一个是雇工的表情;一个是资本的表情,一个是劳力的表情。两种表情很典型,也就是很普遍、很普通,司空见惯,理应如此。 两张表情有时也可发挥到极致。两张极致的表情一般人无缘相见,只能想象。对前者,你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股市的庄家,经过一阵翻云覆雨后,成千上万股民的血汗钱滚滚流向你一人的口袋。这时正挥动高尔夫球棒、或正在一间密室策划下一场“圈钱运动”的你,脸上露出不测高深的微笑。而对后者,你则成了一员矿工,正在阴暗潮湿、窒息难耐的矿井下一边挥汗如雨,一边想着下班后就可拿到一年的工钱回家与老婆孩子团圆过年。突然山崩地裂,瞬间周围一片漆黑死寂,你和几百个兄弟一起被埋进了几百米深的矿井下。这时你的大脑一片空白,而你的表情则在几千年后被一位幸运的考古工作者发现。
  200年前的欧洲,两张发挥到极致的表情很招摇,所以马克思看得分明、观得仔细,他写出了《资本论》,从此世界被一分为二。今天的中国,两张极致的表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非有高深武功火眼金睛难以察觉。一次,吴敬琏们把目光投向股市,不经意间发现前一张表情“偶尔露峥嵘”,于是他们发出了“有良心”的声音。而几个有姓无名的普通人偶然探询到后一张表情的蛛丝马迹,记者们一路追寻,从此揭开了一幕幕人间悲剧。


姓名:
电子信箱: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看法:
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