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经济半小时 > 近期报道
200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谢企华 以柔克刚的“铁娘子”((2002年12月29日 16时04分)) 

    宝钢集团总经理谢企华,一个上海女性,驾驭着我国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集团,8年来,带领宝钢走出了一条依靠现代化管理和持续创新的道路,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她的“眼光和领导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 也赢得了同行的认可。

    在中国的钢铁业界,谢企华是个标志性人物,被称为“驾驭钢铁航母的铁娘子”。她所率领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是中国钢铁业的典范,在中国加入世贸的一年间,宝钢公司直面严峻形势,坚决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同时,宝钢又灵活运用世贸规则,保障本应属于中国钢铁企业的合理权益。

    谢企华:“我觉得这一年来,确实体会到中国加入世贸以后,给我们带来更大市场的机会。所以确实是挑战与机遇同在,我们还是抓住了机遇,加快了发展。”

    谢企华,上海人。生于1943年,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8年加入宝钢,1994出任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在美国《财星杂志》最近评出的2002年50名商界女强人中,谢企华名列第18位。

    谢企华:我觉得评这个50名以后,或者说具有影响力的女企业家之后,我觉得这不是对个人的认可,关键是对宝钢我们这个企业的认可,说明宝钢在国际上已经有自己的品牌。

    谢企华的办公室里有很多精巧的摆设,其实谢企华就是凭着女性的细腻,管理着一个庞大的钢铁航母。

    谢企华:我觉得不光是管理钢铁企业,可能管理企业因为女性自己本身有些特征,考虑问题比较细致。另外对员工,对我们管理层之间大家亲和力比较大一点。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的第一年,这一年谢企华所在的中国钢铁业经历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洗礼。虽然中国钢铁业早在1996年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是中国钢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不是最强的。在中国加入世贸之前,谢企华和同行们都对加入世贸存在几分担心。

    谢企华:当时我们觉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钢铁行业应该是竞争的行业,所以我们是最不受保护的。不像汽车、粮食,还有几年的保护期。

    谢企华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加入世贸后的第三个月,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钢铁贸易战就把中国钢铁业卷了进去。

    谢企华:美国采取了201条款,那么其他国家(的钢铁)进入美国就肯定要减少了.但世界的整个钢铁产能是供大于求的,所以它肯定要大量地进入中国的市场,那么这样对我们钢铁企业的发展应该说是个很大的冲击。

    在美国政府启动201条款后的几个月里,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进口国。中国钢铁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各家钢铁的利润急剧下滑。

    面对危机,谢企华的态度是积极应对。

    2002年4月19日,宝钢联合鞍钢、武钢、首钢和邯钢一起向外经贸部提交了一份《关于对钢铁产品进行保障措施调查的申请》。

    一个月后,中国外经贸部宣布对部分钢铁产品采取临时保障措施。

    11月20日,外经贸部又启动了正式的钢铁保障措施。

    在世贸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中国钢铁业成功化解了这次迫在眉睫的危机。

    在化解这次危机的过程中,谢企华功不可没,但是她知道,保障措施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所有问题。

    谢企华:这个说保护,这是一种临时的措施。哪怕这是我们的正式措施,也就是3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说非常有效地非常好地抓紧这个时间,使得我们加快我们调整的步伐,真正可以跟这些发达国家(钢铁企业)去一决雌雄。

    谢企华知道,只是学会利用世贸规则是远远不够的。当年靠引进技术起步的宝钢开始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主动的技术创新上。

    今年九月,宝钢为引进的人才开出了最高40万元的年薪,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事实上,在宝钢,技术人员已经是收入最高的一个阶层,平均收入比其他岗位高出1.4到1.6倍。

    谢企华:我们的专家,那他(对宝钢)的贡献,远远不止1.4到1.6倍。

    中国的钢铁产品目前以粗钢为主,这是中国钢铁企业缺少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今年宝钢已经确定,要将汽车用钢、造船板等六种精品钢作为未来宝钢的主打产品,在5到10年内将宝钢建成中国最大的精品钢基地。

    谢企华在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在传达十六大精神的时候,谢企华始终围绕一个“新”字。

    谢企华:宝钢未来主打产品,汽车用钢、石油管、造船板、不锈钢、电工钢、高效建筑用钢。

    谢企华说,宝钢要“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要在2010年之前成为世界500强。她强调是“成为500强”而不是“进入500强”,这就意味着宝钢不只是从销售收入上达到500强的最低门槛,而是更注重做强,拥有在世界同行中的发言权和与国际大公司竞争的实力。

    《经济半小时》记者(马洪涛)
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