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车市出现过热苗头((2003年02月08日 22时57分)) |
|
|
历经多年平淡之后,2002年我国汽车市场终于迎来了一轮高速增长。全年销售汽车324.8万辆,增幅高达33%。持续升温的购车热,鼓舞了很多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它们今年纷纷订下了产量翻番的目标。但此时,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发布了《2002—2003年中国行业景气分析报告(汽车版)》,在总体肯定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却认为这中间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最主要的问题是产销不平衡。《经济半小时》记者在这份报告出台前后对今年的汽车市场进行了调查。
车市平淡迎羊年
2002年被很多人看做是中国汽车年。就在这一年,国内汽车行业产销两旺,出现了超常规增长,轿车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分别达到109万辆和112.6万辆,增长速度高达55%和56%。整个汽车行业产、销量双双突破300万辆大关,增幅近40%。汽车产业首次超过了电子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最重要的动力。那么,2003年,汽车市场开年表现如何?记者调查了北京的汽车交易市场。
近日,记者来到了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每年仅北京市就有30%的车从这里卖出。当记者来到这里时,感到这里的人气似乎很旺,但是记者驻足观察了一阵后却发现,买卖成交的并不多,跟在顾客后面极力推销的销售人员往往无功而返。一位顾客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今天就是想看看,也没什么目的。我们希望价钱再降一降之后再买。”
在调查中记者感到,来看车的顾客大多抱着观望的态度,那么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进入2003年1月以来的销售情况究竟如何呢?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信息中心副主任且小钢告诉记者:“按说两节期间,应该是汽车销售最好的时期。虽然前两天有些车型降价,也活跃和刺激了一部分消费,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汽车市场的销售情况不如我们想像的那么好。”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北京南三环的北方汽车交易市场。记者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发现这里的人气似乎不是很旺,车市里这些三三两两的人大多都是些销售人员。其中一位销售人员说:“我感觉到自从进入2003年1月份,今年的生意普遍上讲还是稍微淡一点。”
据介绍,这家汽车交易市场去年的销售曾出现了异常火爆的景象,为了扩大销售、满足消费需求,今年这家汽车交易市场又新增了不少展位、展厅,只要是市面上有的车型,现在这里是应有尽有。然而到了春节前夕本该是销售的旺季,但销售量却并没有出现“更上一层楼”的景象。北方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周明表示,目前的销量同去年二三季度的火爆情况比,略有所下降。
车市的平淡大大出乎北京销售商的意料。北京如此,其他城市目前的销售情况又如何呢?记者电话采访了云南汽车交易市场的副总经理杨阳,这是南方一家规模较大的汽车交易市场。杨阳说:“我们从2003年1月1日到18日,整个汽车交易市场的销售数字是658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今年1月1日至23日的汽车销量是4010辆,比去年9月5577辆略有下降,成都西部汽车商城今年1月1日至23日的汽车销量是2244辆,低于去年9月3419辆,云南汽车交易市场今年1月1日至23日的汽车销量是658辆,比去年9月的1100辆也有所下降。
汽车厂家:风风火火步入2003
和北京的情况相似,今年云南和四川等地的汽车交易市场都用“接近年关,反而平淡”这样的话总结第一个月销售情况。但在车市的冷清面前,汽车生产商们进入市场的脚步仍然没有放慢。新年伊始,一些厂家就开始不断推出新车型,希望用更新的配置、更高的性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我们的记者对厂家进行了采访。
1月21日,一汽和日本马自达合作生产的M6轿车隆重下线,而在6天之前,广州本田刚刚推出了与M6同属于中高档车的新版雅阁轿车。记者注意到,仅仅在1月8日到21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先后有三菱帕杰罗、广州本田雅阁、福特嘉年华和M6四款中高档车问世。
一汽轿车公司总经理张磊介绍说,今年一汽轿车的生产计划数是4万到5万辆,他认为市场能够有这个消化能力。一汽轿车公司去年的产量是2.6万辆,今年计划增长2万辆。同一汽轿车一样,其他各厂家也纷纷调高了自己2003年的产量。广州本田汽车公司总经理门胁轰二告诉记者:“今年我们计划生产11.2万辆,去年我们实际的生产量是5.9万辆,今年大概增长一倍。”
据报道,奇瑞汽车公司宣布,今年的产量要比去年的5万辆翻一番;长丰猎豹也宣布今年的产量要在去年1.54万辆的基础上提高一倍,达到3万辆。权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汽车的总产量将达到400万辆,比去年的320万辆增长25%;其中轿车产量将超过150万辆,比去年的109万辆增长37.6%。是什么原因促使国内汽车厂商胃口大增呢?据统计,去年轿车销量112万辆,比上一年提高了56%,创历史之最,仅一汽轿车公司去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42亿元。张磊在谈到去年的利润时就告诉记者,总的来说他们也算是大赚了一笔。
对市场的乐观预期促使许多厂家大幅调高了计划产量,那么,今年的车市到底能不能持续去年的火爆呢?记者注意到,一些业内人士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却又对市场前景表现得非常谨慎。日本马自达公司常务执行董事松原恒夫告诉记者,无论哪个市场都会在增长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然后继续增长,这是到目前为止其他市场的经验。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王法长也这样预言:“今年汽车持续增长的势头不会减,总量肯定要比去年还要高,但是这个比例可能不会达到去年那个程度。”
M6和新版雅阁下线成为今年年初车市的一道亮丽风景。两款新车同为中高档车,性能不相上下,就连价格也都定在25万到30万元之间。它们同时进入市场,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硬碰硬的较量。M6的生产厂家——一汽轿车公司如何看待今年车市的这种竞争局面呢?我们的记者采访了一汽轿车公司总经理张磊。
记者:去年的车市非常火爆,那一汽轿车公司赚得多不多?
张磊:去年,应该说一汽轿车实现了历史的突破。红旗的产销量前几年一直徘徊在2万辆以下,只有在去年产销量都突破了2.6万辆。应该说一汽轿车公司在去年的经营过程中与前年相比利润提高幅度很大。
记者:具体提高了多少?
张磊:作为上市公司,应该说有一些规矩。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完全审计完毕,没有报证监会或者是证券交易所,我在这儿没有权利过早地把数字透露出去。
记者:今年有31款新车上市,而随着关税的下调,进口轿车也将进一步涌入,这些都给你压力了吗?
张磊:当然对我来说是有压力的,但是我想各品牌的老总都会有压力。
记者:年初已经陆续有好几款中高档车下线,那中高档车市场会不会出现争相降价的场面?
张磊:我觉得中高档车里面现在还谈不上价格战,因为中高档车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那么在这个档位里的车,我觉得价格是很重要的方面,但不是完全绝对的方面。
记者:红旗明仕刚刚降了一万多,那红旗轿车的利润空间到底还有多大?红旗车今年还会降价吗?
张磊:红旗明仕的商务版和明仕二代应该说利润已非常薄了,短期内我们没有能力再承受降价所带来的压力。
记者:你认为今年的车市还会持续去年的火爆吗?
张磊:从今年的汽车市场走势来看,应该说跟去年相比,绝对量是绝对应该增加的,但增长的幅度不应该超过去年。
记者:你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张磊:一些制约因素其实也在不断显现,例如城市交通现在的拥挤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在信贷方面,想要在短期内做出一些突破是很难的,一个是信贷本身的信誉度问题,另外恐怕还有个超前消费的观念问题,这些都会制约汽车的发展。总体来看还是供大于求,这倒是事实。
记者:那企业该怎么做呢?
张磊:我想在热的时候,大家还是应该冷静下来。
记者:那你觉得你本人在做决策的时候,是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吗?
张磊:我应该属于居中吧。对市场的前景我很乐观,同时在分析市场的过程当中,我还是比较冷静的。
汽车行业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去年国内车市出现“井喷”行情,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很多消费者预计大量进口车涌入会导致车价大幅下降,多年持币待购心理一经解脱,迅速转化成实际购车需求。
价格成为车市最重的砝码
节前国内车市反应平淡,另一方面新车型又频频下线,使得一场降价之风新年伊始就降临汽车市场。1月份,国产品牌的降价行动发生了10多起,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家厂商会宣布调低价格,有时甚至是产品全线降价。今年车市降价风来得早、来得急,记者对汽车交易市场和厂家进行了调查。
记者在亚运村、北方等一些汽车交易市场采访时看见,降价促销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降价的车型涉及到微型轿车、家用轿车、越野车和高档商务车,而降价的幅度则在几千到数万元。北方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周明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有将近20个车型下调了价格。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则说,他们也有十几款车部分降价了。
据了解,今年,首先冲击汽车市场的是刚刚下线的新车,纷纷以20万元至30万元的低价出现在市场上。新车忙下线,迫使老款车降价。从2003年1月1日起,本田雅阁、长丰猎豹、红旗明仕、昌河北斗星等车型降价,最高降幅5万元;接着,雪佛兰、塔菲克、富康、羚羊、奥拓也相继调低了价格,2003年轿车市场价格竞争在新年的第一个月就开始奏响。苏晖说:“原来预测是下半年才降价,现在1月就开始了。”
在采访中,记者还从五颜六色的宣传品上看到,有的厂商是直接降价,有的是变相降价。苏晖向记者透露了厂家降价的几个绝招:“有的厂家是明明白白就提出来我降低价格、调整价格,来迎接市场的挑战。有些经销商可能在这些基础上再采取一些优惠,比如说送装饰、送汽车的一些相关的配套用品,用这种方式给消费者优惠,来争取更多的消费者。”
在采访中,一些汽车生产厂家的代表告诉记者,多款车连续降价,目的就是要让利给消费者,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但一些消费者看起来却并不领情。一位消费者说:“我觉得整体上不如我想像的那么满意,因为各大报纸都说车在跌价,但真的一看,跌得很少,反正不像我想像的那么满意。”另一个人说:“我觉得就是好车的话,希望它还能再降一点才更能接受。”
截止到1月22日,北京亚运村和北方汽车交易市场的汽车销售量分别达到了3200辆和2000辆,远远没有达到销售商5000辆左右的预期目标。对此,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作了这样的分析:“厂家主动提出降价、让利,使消费者产生了新的期待心理,会不会有第二次降价?因而形成了新的持币待购。另外新车只见宣传,不见批量投放市场也是消费者等待的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车价是否还能再降,最终能降到什么程度。一汽轿车公司的老总张磊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新车出的时候,在定价时比以往会慎重,换句话说,可能利润会越来越薄。”日本马自达公司常务执行董事松原恒夫则这样告诉记者:“一些非常老的车型,由于竞争力下降而采取降价策略,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我认为新车不属于此类情况。”对于马自达和一汽刚刚推出的M6是否会降价的问题,松原恒夫说,他相信在新车问世的时候,厂家就已经推出了非常优惠也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他认为在短时间内降价是不可能的。
今年全国计划将有31种新车型下线,绝大多数新车型会以更高的性能价格比入市,这无疑将使一些技术落后的老车型在市场上陷入被动,因此价格战仍将成为众多新老车型争夺市场最直接的方式。
延续2002年突飞猛进的势头,预计今年全国轿车业生产量将超过150万辆,产能更将达到200万辆。一份来自国外的报告称,从2002年到2004年,中国汽车产量将保持47%的增长速度,2004年中国会超过西班牙、韩国等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但国家计委前不久公布了《2002——2003年中国行业景气分析报告(汽车版)》却对此有些不同的看法。
今年年初,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房地产业景气分析报告,对楼市泡沫问题提出了警告。那么今年的车市有没有出现过热甚至泡沫的迹象呢?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小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宏观经济研究,他全面参与了汽车业景气分析报告的拟订和起草工作。我们的记者对王小广进行了专访。
记者:今年许多厂家都推出了新车型,另外还纷纷地降价。但是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今年的车市并没有去年同期那么火爆。你认为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小广:可能它处于一个短期的回落。去年的增长主要是靠加入世贸的一个效应的作用,今年应该说这个效应可能稍微有点递减。这是一个原因。第二,宏观经济也可能处于一个小幅的回落态势,这样可能也有一定的压力。第三,我们的消费者可能都有很多的期待。但是总体感觉的话,应该是汽车消费增长还会保持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
记者:那有没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王小广:价格的因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另外可能也有一些原因,比如世界经济复苏还不是太乐观。
记者:既然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那你觉得今年汽车整体工业的增长速度还能达到去年的水平吗?
王小广:总体还是一个高增长,但也可能出现一个小幅的回落。
记者:为什么会回落?
王小广:从产能上讲,应该说去年有一个比较快速的释放,有可能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回落。但要讲这个供大于求,短期可能这样,但是我觉得从相对动态的长期来讲,这个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应该不是很大。供求关系基本上是一个合适的水平。
记者:那你认为这种合适的水平还能维持多长时间?
王小广:从短期讲,应该有一个即期的消费需求,大概有500万量的释放。这个我想要用三四年的时间才能消耗掉。我估计,中国的汽车消费增长至少在3到4年内保持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增长。
记者:那这种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会不会出现一种过热或者是有出现泡沫的苗头?
王小广:汽车更多的不是一种投资品,它完全是一个消费品,或者说只有很少量是投资品。我觉得不会出现泡沫,你不可能买一辆车,明天就能倒手卖更高的价格,不可能你第一天买了第二天就贬值50%。所以我觉得对汽车行业应该说不必太担心它会出现泡沫,除非在消费信贷上过度释放。
记者:今年进口车的关税将下调5.6%,进口配额也将增加15%,这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进口车涌入。您认为真正的威胁会不会在今年到来?
王小广:这一点看起来是坏事,实际上是好事。它毕竟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对价格的压力。
记者:那么你认为中高档车的价格会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吗?
王小广:我觉得空间还要大一些。中高档车实际上它的竞争同样是很激烈的,因为它的利润开始的时候比较高。在高的时候,就引入了国际国内的很多竞争,所以实行价格战或者通过价格来形成竞争优势,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记者:王先生你曾经说过,你经常把一些热的东西给它泼冷了,然后把一些冷的给它说热了。我们现在无意给中国汽车工业的火爆泼上一盆冷水,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需要给我们的汽车企业提点醒的话,你想说什么?
王小广:我最想说的就是,中国汽车行业要通过价格竞争和品牌竞争两个手段来发展我们自己的品牌。
不容置疑,2003年的中国汽车业还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有种乐观估计认为,今年只要增产80万辆车,我们国家的汽车产量能突破期盼已久的400万辆大关。王小广告诉记者,数字终究只是数字,汽车工业做大做强,不能仅仅追求统计表上的完美。如果眼下盲目乐观,汽车行业将难以走远。(《经济半小时》记者 张雪松、丁晓音、王燕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