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经济半小时 > 近期报道
“夹生”的鞭炮禁放令((2003年02月11日 22时10分)) 

    “爆竹一声辞旧,桃符万象更新。”这是1000多年前五代十国就已经流传的一副春联。从那个时候起,燃放烟花爆竹就已经成为春节辞旧迎新的特有习俗。出于安全、环保等因素的考虑,前几年很多城市都颁布了禁令,禁止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就连华人众多的美国纽约市,也在1996年发布了禁放令。发布禁令容易,可是要真正改变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风俗却很难,很多地方禁放几年,逢年过节也没能消除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于是,有的城市又选择了开禁,而有的城市恰恰相反,不仅坚持禁放,而且还加大了惩处力度。我们记者春节期间选择四个城市,展开了调查。

    今年春节之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都再三严令,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并且还加大了惩处力度。北京规定,今年凡是违反规定燃花放炮,最高将被罚款500元人民币,广州更将私运烟花爆竹的罚款金额提高到2万元。各地的一纸禁令能禁住春节放鞭放炮这一传统习俗吗?我们记者的调查首先从除夕之夜的北京开始。

    
北京武汉:禁放区里爆竹声声


    除夕夜,记者来到北京市的一个住宅小区。这个小区是北京市公安局划定的烟花爆竹禁放区。然而那时刻,记者却可以很清楚地听到,从窗外传来响亮的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

    离开住户之后,记者下楼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儿。结果发现,楼前楼后,随处可闻爆竹之声,天上地下,满眼都是硝烟弥漫。保安告诉记者,这个小区被划定为禁放区已有几年。记者注意到,就在保安值班室的门口,张贴一份《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和一份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节日期间,小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然而,就在这个小区里,记者随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在小区里的一段马路上,时不时有汽车从正在燃放的烟花爆竹之间穿过;这里是一块草坪,记者看到,烟花正在枯草中间燃烧;而这个地方是停车场,也成了烟花爆竹的燃放地。记者所到之处,高高矮矮的楼房都被火光和硝烟所笼罩,而小区里的不少住户扶老携幼倾家而出,或者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尽情观赏。全然看不出这里是烟花爆竹禁放区。就在这个夜晚,北京市其它禁放区域,也都能听到爆竹燃放的声音。而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禁放城市武汉,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在武汉市区看到,一到晚上,在一些居民区和马路边经常有人在燃放烟花爆竹。

    其实,湖北省武汉市禁放烟花爆竹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目前武汉市的7个中心城区已经全面禁放,部分郊区也开始禁放。然而,禁放区里爆竹之声依然不绝于耳。武汉市民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到底有何看法?记者采访时听到了这样的回答。

    “炸鞭有一种气氛。中国人过春节就是要热热闹闹、打锣敲鼓,放鞭炮。”

    “我还是喜欢炸鞭,不过就是要注意一点安全。”

    在被调查的武汉市民中,大部分人希望春节期间鞭炮解禁或者部分解禁。南京市在春节前公布了一份大型调查结果:有83%的市民希望取消禁放令,理由是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民俗年节传统,更能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每年春节,全国各地都有人被爆竹烟花炸伤、炸残,火灾火警也比平时增多。从环境保护和安全的角度考虑,城市禁放鞭炮值得肯定。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人们一方面要满足春节热闹喜庆的传统心理,另一方面却又在禁放后找不到烟花爆竹的替代品。因此,这几年禁放令在很多城市,都会陷入一种尴尬境地。

    
烟花爆竹市场:暗流涌动


    北京市实行烟花爆竹禁放政策后,明令禁止在禁放区内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但一些属于禁放区的小区依然爆竹连连,那么,住户们燃放的烟花爆竹是从哪里购买的呢?

    一位住户告知记者,他是在离小区不远处的一个集贸市场——太平庄购买到了爆竹的。而根据《北京市非禁放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九条:集贸市场、节日售货大棚、展览展销会、庙会等群众聚集的场所,不准销售烟花爆竹,禁止走街串巷销售烟花爆竹。那么,在昌平区太平庄集贸市场,是什么人在销售烟花爆竹呢?

    第二天,记者来到了这个市场。进入市场没多远,记者就看到一个非常醒目的横幅。这里是太平庄市场上的供销社。一进店里,记者就看到里边有一排货架上全是烟花爆竹。售货员说,他们是经政府批准的一个烟花爆竹销售网点。

    售货员:“我们是公安局批的,让卖。”

    记者了解到,这家供销社的确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允许销售烟花爆竹的证照,是销售烟花爆竹的正规渠道。店里的一位顾客说,这里的售价比远郊非禁放区要高出30%左右。她在跟售货员讲价时被拒绝。

    “吉祥如意、欢乐今宵、五福临门能便宜吗?”

    “便宜不了!” 售货员说,在北京市正规渠道只有供销社独家经营烟花爆竹,价高也不愁卖不出。然而,由于老百姓有购买低价烟花爆竹的需求,这就给了地下销售市场留下了空间。记者离开供销社走出30多米,就看到了一个卖年货的摊位上摆放了一些烟花爆竹。记者称爆竹品种太少不想买,于是摊贩把记者领到了屋里。

    记者被带到了离摊位几十米远的一个小商店。一进商店,就看到柜台上摆满了烟花爆竹。鞭炮、二踢脚、闪光雷、礼花弹,无所不有。看到顾客进门,店主很快从里屋取出一包盘鞭。然而,记者接过盘鞭仔细一看,上边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生产厂家。

    记者:“这个没有产地,会不会危险?”

    店主:“什么危险?我们自己就放这个。”

    记者表示,买这种三无产品不放心。对方立即说,有正路货。

    摊贩:“像河北、河南的大礼红、天津的钢鞭,都是好的正路子货。不好,我给你反映马上退。”

    店主称,他们的正路货与供销社同产地同品种,但便宜许多。他拿出一种手持小烟花做比较。这种烟花在对面的供销社一元钱买两支。

    店主:“我们家这种货太多了。我们卖一元3根绝对不高。他们卖10000元的货,在我这里7000元就拿下。”

    这样一算,这里的烟花爆竹要比街对面供销社便宜30%左右。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店主:“它有允许卖鞭炮的牌子。”

    记者:“有牌子就贵?”

    店主:“对!它可以随便卖。”

    店主所说的“牌子”就是由公安和工商部门颁发允许经营烟花爆竹的许可证和经营执照。店主说,供销社有牌子,所以要价高;而他们没牌子,只能偷着卖,所以便宜,但依然有钱可赚。春节这几天就能赚好几千。记者随后调查了另外一些小摊贩。他们的情况大体一样,都是偷着卖,价格却比供销社便宜30%以上。与北京一样,禁放城市武汉,也形成了一个地下烟花爆竹市场,但另有自己的特点。

    记者在武汉市区做了一番调查,主要街区没有发现商店卖鞭炮。但在一辆出租车上,司机告诉记者,他知道一个地方,随后将记者带到农科院附近一个叫壕沟的村子。

    记者走进村里一家小店,店主迅速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个水果箱放在了地上,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

    “你这里是不是禁鞭区呢?”

    “这个地方很夹生。你说禁呢,每年放(鞭)吼了;你说不禁呢,又不准摆(出来卖)。”

    在随后几天的调查中记者发现,武汉市烟花爆竹地下市场从近郊成放射状形成了一个网络。距离市区10多公里远的石门峰是武汉市烟花爆竹的一个集散地。

    记者来到一个店铺,指着其中一种烟花问到:“这是多少响的?”

    店主:“1000。”

    “有其它的吗?”

    “有。”

    据店主介绍,由于这里交通方便,不到半个小时就可到达繁华闹市区。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也发现,除了石门峰,在距离市区更远一些的郊县,如:江夏、黄皮、菜甸等地还有更多的烟花爆竹批发点。武汉市政府从1994年开始实行禁放政策以来,尽管每年都严厉打击烟花爆竹地下市场,但每到节日,烟花爆竹依然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市区。

    烟花爆竹可以算是一个利润丰厚的传统产业,每年我国向美国出口烟花一亿两千多万美元。仅湖南浏阳一地,以烟花爆竹制造为业的就有40万人。由于禁放令并不能从根本上遏止社会需求,很多地区在禁放之后,烟花爆竹反而从公开市场转向了地下非法生产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城市从对烟花制品封堵严禁,转向了有限度的开放。

    没有了鞭炮声的春节,似乎有些冷清。从1999年开始,陆续有一些城市在市民呼吁下,调整了当初的禁放令。成都和哈尔滨是两个局部解除禁放令的城市。成都规定在二环线以外可以燃放。而哈尔滨则规定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市区可放鞭放炮。今年春节,记者对这两个开禁的城市也做了调查。

    
从禁放到限放


    和北京、武汉等地不同的是,哈尔滨、成都等一些城市,市区内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这些年已经有所松动,在经过各地方人大表决通过之后,春节期间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政策,由原来的全面禁止,调整为指定地点、指定时间的限制燃放。

    哈尔滨市民:“感觉不一样,那气氛也不一样。这是完完全全的中国的传统。就是这么一个习惯,尤其是在北方,好像是一代一代遗留下来的。它好像是别的代替不了,应该是代替不了的。”

    记者在成都、哈尔滨两个烟花爆竹限放城市了解到,春节期间,成都市规定,在远离市中心的三环路周边14个指定地点,市民可以限地燃放烟花爆竹;而哈尔滨市政府则严格划定时间,规定只有在农历腊月二十三零时到正月十五二十四点之间,燃放鞭炮才是合法的。

    从禁放到限放政策的调整,满足了市民“过春节、放鞭炮”的愿望,那么限放新规定的效果如何呢?

    在成都市区春节禁放烟花爆竹之前,天府广场曾经是除夕夜鞭炮声最响亮的地方。然而今年除夕,当记者来到这里时,却只见到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广场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整个广场显得比较安静。市区内,传统灯会成了重头戏。在成都市区二环路以内,街上的店铺大都关着门,连行人都很少,既没有人放鞭炮,也没有人卖鞭炮。

    而快到除夕夜里11点多,当记者赶到集中燃放点的时候,那里鞭炮声已经响成一片。

    记者:“会不会觉得打个车到这里来放(鞭炮)不方便?”

    市民:“没有这种感觉,反而觉得挺方便的。晚上顺便出来看一看,觉得挺好的,更热闹了。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分享一下过节的快乐。”

    而在冰城哈尔滨,春节假期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在市区的街头仍然能够看到兴致勃勃燃放烟花爆竹的市民。

    市民:“过节是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但是安全也应该注意。有些鞭炮确实太大,有点不适应。”

    让市民担忧的是和这种喜庆气氛不协调的,春节放鞭炮,引发伤亡事故的发生。在哈尔滨限放政策已经实行了四年,为了弄清限放烟花爆竹后,对于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的效果如何,在2月8日假期结束的这一天,记者赶往哈尔滨市区主要医院,调查了解春节期间的收治情况。

    李庆东(哈尔滨市第一工人医院 主任):“应该说烟花爆竹伤人这个事件年年都有。今年从腊月二十三到现在,我们医院接诊了大概是十三四例。”

    据李主任介绍,像他们这种以社区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医院,每年春节期间收治的情况基本相近。虽然1999年解除禁放规定当年,市民燃放过多而造成受伤人数稍多,但限放四年总体情况基本一致。

    而在全市收治紧急病人比较集中的哈尔滨市急救中心,今年春节的收治数字,让负责人少了些忧虑。

    李晓峰(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急救中心 主任):“去年我们有一个统计数字,由于燃放爆竹所导致的外伤统计总共39人。今年从三十到初七这七天的时间,我们共接治了由于燃放爆竹所导致的外伤19例。”

    烟花变得越来越美,除了生命安全,市民也更加关心在欣赏美的同时,不要让自身的财产也化为灰烬。限时、限地的燃放,更有利于公安、消防部门的集中管理。记者在哈尔滨市人口较为密集城乡结合部,记者在康安路上采访时,遇见了正在值勤的干警。

    李云(哈尔滨市道里区公安分局康安派出所 指导员):“康安地区一共有8700多户人民群众。大年三十到初七为止一共发生过5次火警,但是火灾现象、人员伤亡没有。”

    近年来,先后有一些城市又重新允许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了,不过解禁的同时,很多地方都在烟花爆竹的燃放时间、地点或者销售渠道、销售品种上作出了严格限定,对违规销售、燃放的行为提高了处罚力度。这些防范措施能减轻燃放时的安全隐患吗?记者作了进一步的调查。

    
给燃放加上“双保险”


    记者采访了鞭炮销售业主:“都是日杂公司进的(货)吗?”

    “是。”

    “都是的吗?”

    “不是日杂公司进的(货)敢卖吗?”

    “ 你们天天都在查,还不被(没)收了呀?哪个敢卖?”

    成都的商贩看到了销售烟花爆竹的利润,也感受到了政府管理的严厉。因为除了限时、限地,对燃放烟花爆竹执行严格的规定,哈尔滨、成都等从禁放转变为限放的城市,在春节鞭炮声响起以前,就对烟花爆竹等产品的生产、采购和销售实行了严格的监督控制。

    张漾( 哈尔滨市东莱派出所 所长):“今年正式的审批点在我们管内有两家,允许销售也有一些。其他的一些业户没有什么手续的可能是去年销售剩下的今年继续卖,我们发现以后都做了及时的取缔。”

    根据国家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六部委1999年联合签发的《关于加强烟花爆竹管理的通知》的要求,烟花爆竹的销售,必须有统一的进货渠道。限放城市的烟花爆竹,都是由当地的公安部门及定点招标的公司企业,联合监制、定点销售的。销售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保证每年一发的“三证”齐全,即销售点的烟花爆竹临时销售许可证、烟花爆竹的临时销售人员证和产品的监督检验合格证。

    记者来到哈尔滨日杂总公司门前,哈尔滨实行鞭炮烟花限放以来,这是哈尔滨市区惟一指定的销售烟花爆竹的企业。它不仅为哈尔滨的市民在春节期间提供了祥和愉快的气氛,同时也给市民的燃放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走进哈尔滨日杂总公司的产品陈列室,记者看到,占据展室近一半空间的是各种式样的烟花爆竹的样品。哈尔滨市从1999年开始实行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限时燃放的规定以来,每年市民合法采购的产品都出自这里。日杂总公司的毕研龙副总经理向记者介绍,按照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政府的规定,公司投放市场的烟花爆竹产品,由省公安厅定点招标,并且由公司和哈尔滨市公安局联合监制,注有防伪标识,确保安全。同时,为商户着想,减少春节过后的安全隐患。

    毕研龙( 哈尔滨市日用杂品总公司 副总经理):“我们采取的是免费代存的这个办法。就是你社会上没有卖掉的商品全部送到我们库,我们免费代存。”

    记者:“就是说这1200家商户剩下的,你们是免费代存?”

    毕研龙:“对!代存。也就是换句话说,一个也不留在社会上。这样的话,主要是从安全角度出发,来年再销售的时候再从我们库里提出去。”

    把住生产、进货渠道的同时,针对烟花爆竹消费,时间集中,零售网点分散的特点。实行鞭炮限放的城市保障安全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公安、工商、消防联合执法的力量、加大管理和打击的力度。

    何建生( 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把原来散居在社会上经过公安机关批准的(鞭炮)销售商也相对集中在这14个燃放点,集中销售、集中燃放。当然,销售区和燃放区是拉开了很大距离的。”

    春节前成都市公安局共收缴了各种成品、半成品爆竹19419饼,烟花256件,礼花750个,取缔非法生产烟花窝点42个,刑事拘留3人、警告45人。

    《经济半小时》记者:刘煜晨 李长松 殷莉 李涓
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