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经济半小时 > 近期报道
善待农民进城务工((2003年02月12日 22时28分)) 

    春节刚过,全国很多大中城市就迎来了民工返城的高潮。与往年正月初八初九劳务市场还是一片冷清形成鲜明对照,今年民工外出务工的时间普遍提前了。正月初七,铁路春运日客流量达到426万人次,随后几天都维持在400万人次以上,这中间主要都是到外地打工的民工。春节前,《经济半小时》关注了民工回家过年的话题,那么他们是怎样打点行装、返城打工的呢?

    
广州:老民工比新民工吃香


    每年春运,民工节后返城的客流量都要比节前回家的增加一些,因为往往民工回家后,会吸引一些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节后一起到城里。进城的民工越来越多,工作也就越来越不好找。今年很多民工没等过完年就早早出门找工作了。珠江三角洲, 每年几乎吸收了全国一半左右的跨省流动民工,那里现在已经出现了民工返城高潮。记者来到了民工最集中的广州进行了调查。

    广州火车站从2月5日起每天接到旅客数量节节上升,到今天更是达到了25万人!据火车站的负责人介绍,这当中主要是节后回流的民工。

    虽然已经是晚上11点,但是记者发现几乎每隔20分钟就有一趟列车进站,这些车大部分是临时增开的,而且每节车厢都载满人。记者随机采访到的人均是到广东打工的民工。广州火车站站长任虹告诉记者:“乘客中返程民工流占据的比例较大,占了客流的将近八成。”

    广东省是雇佣跨省民工的大省,占到全国总量的35%,这么多的民工进入了广东,那么广东的劳动力市场压力会有多大呢?当记者来到广州市的劳动力市场时,发现与人潮汹涌广州火车站相比,这里显得有点冷清。来找工作的民工和来招工的企业都寥寥无几。

    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宝颖,他说:“节后来登记找工作的民工并不多,比平时约减少50%,每天大概300人,而平时为500到600人左右。”

    张主任向我们出示这份文件和墙上招工启示,多少对这里的冷清做出了解释,为了减轻每年春运压力,所以今年广东规定,节后一个月内不许企业招新民工。我们见到的大部分是老民工,这些老民工都有自己固定的工作。

    记者:“在这打工多长时间了?”

    老民工:“去年来的,回家过节后就回来工作了。”

    老民工大部分在珠江三角洲的深圳、东莞、中山这几个城市工作,他们一般下了火车后会到离广州火车站不到一公里的广州市汽车客运站去坐车,这个车站是省内短途客运的枢纽之一,这几天广州汽车客运站也出现了运输高峰,从原有每天1600个班次增加到了近3000个班次,最高日运送旅客17万人次,负责人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下了火车的民工运送到目的地。

    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总经理施用明说:“从行李和衣着上可以看出,今年春运回来的民工中老民工比较多。他们一般行李比较少、方向比较明确、路比较熟,下了火车以后一般会直奔售票处。”

    采访中,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是已经有了工作的民工,但是也不乏有新的面孔,那么今年广东省到底需要多少民工呢?

    广东省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王观玉预计,民工需要量在1200万左右,不会有很大的增量,纯增加民工仅为70万左右。

    根据劳动和就业保障厅的统计,今年广东省新增岗位有60万-70万个,而广东省本身就有140万人需要就业,加上跨省就业的民工70万,所以今年广东的劳动力市场整体将是供大于求。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还是有一些民工不了解有关规定,盲目到广东找工作,对就业形势、需要带什么样的证件都一无所知。广东省劳动和就业部门对此再次提醒民工,不要在节后一个月内到广东找工作,对工作的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

    沿海城市是民工主要流向地,此外,正在积极筹备奥运会的北京也是民工外出务工的热点地区。北京街头这两天也开始渐渐增加他们背着大包小包的身影。

    不少民工是冲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商机而来的。据北京西站蔡丰祥副书记的介绍,截止到元月10日,从北京西站下车的外来民工就超过了30万人。

    一位来自河南信阳的打工者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来北京。选择北京,是觉得北京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申办下来。

    提早到来的还有不少是第一次来北京的新民工。为什么外来民工今年这么早就离开家乡来北京呢?

    一位打工者说:“北京人才特别多,早点来可早点帮自己找一份好的工作。”

    另一位打工者觉得,时间并不早,春节期间兴许工作会好找一点。

    那么这些怀揣着打奥运工、赚奥运钱的民工到了北京以后能否很快找到工作呢?我们看到有不少民工下车后,非常茫然,不知该往哪里去。

    当记者问到准备找什么样的工作时,有打工者回答:“以前有熟人在这儿干,不知道他找的是啥工作,现在没有找着熟人,只好在这儿等着。”记者在采访中,很多民工都是特别盲目的,还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工作。

    那么,今年即将开工的奥运工程究竟会给外来民工带来多少就业机会呢?建筑单位是使用外来民工最多的行业,我们来到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王立臣副主任表示:“现在还不好预计,因为增加的数量得根据工程开展的情况。”王主任觉得用工量会有所增加的,只是量不会很大。他告诉记者,北京市建筑单位招聘外来民工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政府间的基地输送,也就是说北京市建筑民工是北京市政府从全国28个省市300多个县的劳务输出基地招聘的,一般不会对外公开招聘建筑民工。

    “一些零散的人不经过任何手续到了这儿来参加建设的,可能会和他们的愿望适得其反,恐怕不能实现他们自己想做的事。”

    记者了解,大批的奥运工程将在今年3月份完成工程招标,不过今年年内开工的工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2002年底,北京市从事建筑业的外来民工是86万,奥运工程开工以后需求量显然会增加,但是究竟增加多少,王立臣表示目前还无法估计,而且各个建设单位一般都会选择经过了当地政府集体培训的合格工人,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外来民工并没有一技之长,有的只是想来碰碰运气。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的处长冯永启提醒进京求职人员慎重考虑,在提高自身素质同时,通过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有序进京,不要盲目闯荡。

    奥运工程到底需要增加多少外来民工?北京市劳动局和建委这两个部门在采访中都表示数字目前还无法估算,并且, 奥运工程是分期开工,民工需求也是分阶段增加,今年不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

    
节后全国民工需求情况调查


    记者在北京长途汽车站采访时,正好碰到了几个刚来北京两天就要回家的山东农民。

    他表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是初八来的,之前并没有想好找什么具体的工作,两天后觉得没有希望了就只好离开。

    据了解,有一些农民工由于没有确定的工作,就早早来到城市,希望抢占一个工作岗位,但往往失望而归。那么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中显示,接受调查的2624家企业,超过六成的企业表示需要招用新民工,但招工数量有限,仅比春节前原有用工人数增加15%。中国建筑技术开发总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建筑企业,每年都要使用大量的农民工。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许杰峰说:“去年我们用工在12000人左右,今年根据业务量需要大概要增长30%。”他介绍到,北方的建筑项目一般要到3月份才开始施工。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招工时间主要集中在春节后的1到3个月内,节后半个月内招用新民工的数量仅占计划的26%,大部分都要节后1个月才会招收。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节后就出来的民工,很多都是去年就使用、回去过了春节又来的。

    由于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计划招用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冶金化工、包装印刷、建筑施工、餐饮住宿、零售批发、仓储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对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个建筑工地,陆续回来的民工正在清扫场地。

    建筑项目劳务队负责人袁朝先告诉记者:“春节刚过,就来了二十七八个人,到齐的话一百五六十人。”他介绍,他们的队伍一般很稳定,即使招收新工人,也要是高中以上学历,或者是熟练工人。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中也表明,民工需求的58%都是熟练工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比例达到了近70%。在调查的所有城市中,90%以上的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30%需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近60%的岗位需要达到初级工以上的水平,其中17%需要具备中级工的职业资格。

    在调查综合分析简报的最后,劳动保障部门向准备出外打工的农民兄弟姐妹提出了建议,最好能够对照各个城市的岗位需求、用工条件和招工时间,仔细考虑是否出行,什么时间出行,以免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徒劳往返。

    那么,全国今年的民工需求数量究竟如何?为避免民工的盲目外出,前不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24个大中城市的2624家企业节后用工意向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报告里,劳动保障部门还公布了民工今年可能获得的工资待遇。这其中,中西部地区最低,月平均工资499元,最高的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新招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716元。事实上,劳动保障部门近几年为降低民工进城打工的门槛作出了很多努力。南京市今年春节后取消了限制外来工求职的3条规定,民工求职一律平等。

    
南京:善待农民进城务工


    对于外出打工的民工来说,城市往往对他们设置了一道道门槛。以往民工们习惯聚集在南京中华门求职,这些不正规的聚集点,曾出现许多非法用工和治安环境问题,被称作“马路黑市”。对于南京劳动监察部门的叶燕生来说,这一带的管理曾是让他最头疼的事。

    叶燕生告诉记者,为了取缔这个黑市,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办公室,由公安城管及劳动保障部门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并c对黑市进行24小时的监控。

    正月初十,正是春节后民工进城打工的高峰期。记者来到南京中华门附近时,却看到这里静悄悄的,不见去年这时民工拥挤混乱的场景。一张告示显得格外醒目。我们按照上面的提示,在南京城南找到了这家专为民工成立的安德门就业市场。现场虽说有数百名民工求职,但却显得有条不紊。叶燕生说,如今有了正规市场,自己的工作职责也有了变化。

    他说:“这个市场建立以来,我们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能也进行了转换,主要是维权即维护民工合法权益。”

    在这个占地近1万平方米市场,记者看到,办证、培训、洽谈、投诉等功能一应俱全。那么在这个南京市第一家正规民工劳务市场,找工作有哪些方便呢?记者跟随民工和市场负责人陈捷做了一次切身体验。

    陈捷介绍:“这里是验证厅。三个证要齐全,验证以后对民工进行一个基础知识培训。有一个录像片对民工进行市民意识的培训。”

    陈捷告诉记者:“培训完毕以后就可以给他发一个证明,叫江苏省外来人员就业证。取得该证后,在南京市就业就取得了市民资格。信息厅把整个市场采集来的用工信息在大屏幕上进行滚动发布,民工发现适合自己的岗位后到职介所的窗口与职介人员进行面对面洽谈。”

    安德门市场开业半年多来,驻场职业中介机构累计提供用工信息达7000多条,进场外来劳动力5万人次,在进行求职登记的9000多人次中,介绍成功的比率达68%以上。

    从四川来打工的小王大年初八就到了南京,她打算找一份保姆的工作,2年前,一次求职上当的经历让她今天还心有余悸。

    小王:“有时候有些介绍所在收取了介绍费后把你介绍到某些地方,那些地方在你干完几天后就不要你了。”

    小王冲着安德门市场比较正规才来求职,她说,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找监管人员。

    在市场内我们注意到,20多家经劳动部门认可的职业介绍机构分别有不同的窗口。办公室内它们的名字已经上了墙,后面还挂着评分等级的小星星。

    陈捷:“他们平时的业绩、服务态度也按照原来国有企业的管理办法来进行打分、考核、评定星级。我们年底评比还要实行末位淘汰制。”据了解,他们把一些公司的管理办法移植到了民工市场,整个市场实行企业化运作方式。与一些地方完全依靠政府投资的方式不同的是,他们将逐步实现自负盈亏。

    实行企业化运作也是劳动局的构思,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殷民说:“企业来主办这个市场,法人是企业。政府给予扶持,建这个市场外地可能花一千多万而政府花了一百多万扶持它,此外劳动部门还应给予指导。”

    他告诉记者,市场架起了民工、企业、职业介绍所3方的桥梁,使多方受益。每年,有3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南京城,过去劳务黑市出现在哪个区,哪个区都要花大量人力物力驱赶,而安德门市场成立后,不费一兵一卒,原来不规范的市场和聚集点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殷民表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也是很迅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问题回避不了。从1.5个亿到2个亿的数字变化,使这些民工必然向经济发达的地方流动。因此,与其堵它,不如顺应潮流,来规范它,有序地引导它,合理为它服务。要由堵到疏,由禁到放,由限制民工进城务工到善待民工。

    据了解,南京市劳动部门逐步撤消了对外来民工的几道门槛:2002年3月,他们取消了针对外来民工的7项收费;2002年底,废止分类对民工从事行业工种的限制;今年1月,取消了春节后一个月内不招民工的禁令,大年初四,安德门就业市场就对民工敞开了大门。

    南京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平等对待四面八方的民工,给这里的民工很大信心。照片上这位来自连云港的木匠一下长途车就来到南京安德门民工市场找活干,他告诉记者,他有一手好木工手艺,相信在南京一定会找到活干。不过,南京市劳动部门也表示,来南京找工作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当地需求的工种,盲目前往只能浪费人力物力。

    
专访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就业司巡视员王英才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年一度的民工返城潮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应该说,只要城乡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存在,民工潮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劳动管理部门在管理疏导、合理配置几千万民工上,尝试过很多方法,这些方法效果如何?我们采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巡视员王英才。

    王英才:“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努力地让民工流动更加合理有序 。有序流动的理想状态首先是按需流动 ,通过 市场的信息导向等调节手段进行劳动力合理配置,使劳动力的供求做到相对平衡。我们现在距离这种状态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供大于求,总量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农村现在还有一亿五千万剩余劳动力需要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因此要做到有序流动困难是很大的。过去,我们一直在采用行政管理手段试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劳动部在1992年专门制定了一个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有序化工程,其目的是想把较盲目的无序流动变成有序的合理流动。比如我们发一些文件规定,春节后的半月内不允许企业招工。但这些行政手段只能够起一定作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现在则利用市场导向来进行一些有序流动的促进工作。”

    记者:“仅仅通过信息引导能够解决问题吗?”

    王英才:“通过市场手段如信息引导方式来解决问题,应该说是一种方向。相对城镇的就业机制、相对农村劳动力来讲,是适用的。现在很多农民工进了城之后习惯于去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中介机构找工作。但实际上,一些中介机构本身的存在就是非法的,应该取缔。”

    记者:“取消了这些中介机构后 ,能满足那些农民工对于中介机构的需求吗?”

    王英才:“取消之后不是数量减少了,而是质量提高了。现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基本上具备给大家 提供服务的条件。”

    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记者还了解到,正月十五以后,民工返城的人流将达到最高峰。但外出打工的民工要想找到一份受到法律保护的工作,能在关键时刻维护自身权益,还需要注意这样几件事情。

    1、外出打工要持有合法有效证件,如:身份证、户口所在地政府部门签发的《外出流动就业登记卡》等。

    2、 要到正规的、有《职业介绍许可证》的中介机构求职。

    3、 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4、 要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工资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和支付形式,防止拖欠工资的情况发生。

    (《经济半小时》记者:罗垠 康敬锋 李萍萍 吴海燕 李春岩 徐虹 马洪涛 )
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