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经济半小时 > 近期报道
春节劳务市场四大忧患((2003年02月15日 22时08分))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按往年惯例,大批准备离家务工的民工们已到打点行装的时候了。过完节后,他们就将走出家门,进城寻找打工的机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这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周期性社会现象。那么,民工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里怎样才能如愿以偿找到工作,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失?《经济半小时》再次关注返城打工的民工。

    
务工之忧:求职遭遇黑介所


    北京历来是我国外来务工人员流入的重点地区。今年年初开始,每天进京的外地民工平均有两万多人。为了能抢先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们没等过完元宵节,就早早出门了。众多民工中,记者结识了一名叫王彦增的打工者,从中得知他这两天找工作的遭遇。

    每天早晨6点多钟,王彦增都要从远在北京亚运村小营的临时住处出发,骑上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到城区的各个劳务市场找工作。33岁的他来自河南濮阳农村,在北京打工已有十几年的经验,可这些天找工作的遭遇,还是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北京找工作太难了。好工作咱干不了,差的工作咱想出点力气多挣点钱还是找不到。不可靠劳务中介有差不多的工作但害怕上当受骗。”

    虽然工作很难找,但王彦增一直坚决不去找那些在报纸上刊登了各种招聘广告的中介公司,尽管这些广告的内容非常诱人。而这一切都是缘于几年前,自己为找工作被非法劳务中介公司骗钱的那次经历。他告诉记者:“我说我想作司机,还拿出身份证和驾驶证给他看,他先让我交五十元报名费,之后还要了一百元钱的咨询费,结果工作还是没找到。”

    有了这次受骗的教训,王彦增再也不敢轻易相信劳务中介公司。经老乡推荐,上午9点,王彦增来到位于西城区月坛公园的一家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据说这里是西城区最大也是比较正规的劳务市场。

    与大多数来京的民工不同,王彦增有机动车驾驶证和4年多的驾龄。通过在这个劳务市场的反复查找,王彦增先后看中了几个招聘司机的职位,他最感兴趣的是其中一个据说是给公司经理做轿车司机的工作。“试试看吧,但怎么说都挺喜欢这份工作的。”

    晚上8点半,奔波了一天的王彦增回到了在亚运村的住处,这是一位好心的北京朋友免费给他提供的临时的“家”。尽管小房间里空空荡荡,不过与那些初次来京、居无定所的打工者相比,劳累了一天能有个歇脚的地方,王彦增已经非常满足了。为了省钱,一杯白开水,两包方便面,这就是王彦增每天的晚饭。然而提起白天在月坛劳务市场买门票花的4块钱,王彦增仍觉得有些心疼。“今天去月坛要交一块钱门票费,加上三块钱的入场费。对我来说这四块钱就是四顿饭钱。我这一顿吃两袋方便面才花两块钱呢。”

    虽然空着肚子在外面跑了一天,但想着第二天准备面试的轿车司机的那份工作,王彦增还是掩饰不住自己高兴的心情。“他说给经理开桑塔纳,我觉得交三十块钱也值。今天还买了双鞋、一件褂子,想着明天给经理第一面留个好印象,要不然明天去了白去。”

    怀着对新工作的美好愿望,第二天一早,王彦增再次骑车进城,准备去用工单位面试,然而一位老乡的话无异于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这位老乡告诉王彦增,他昨天应聘轿车司机职位的那个公司,也是个骗钱的中介,有好几位老乡已经交了钱却没找到工作。尽管有些半信半疑,但想想自己前一天交的那30元钱的“档案费”,王彦增还是决定马上去那家公司问个清楚。

    记者跟随王彦增来到了丰台区鸿晨大厦,在3楼的一个房间找到了他应聘桑塔纳轿车司机的那家公司。经询问得知,该公司并不是用工单位,而是代理130多家用工企业进行招聘工作的代理公司。

    工作人员向王彦增出示了一份《求职服务协议书》,声称只要签订了这份协议,公司将在一年内负责为他介绍、调换各种工作,而要享受这种服务,王彦增还必须再交200元钱。而如果不签订这个协议,他们只能给王彦增提供一次就业信息,之后再也不负责。当王彦增提出退还所交的30元钱时,工作人员给予了这样的回答:“三十块钱只是电脑验资费,按道理是不给你上岗机会的,只是一个建档验资。换了你开公司,出广告费、房租,给人找工作人家不合适又回来无休止地找你,你干不干?”

    由于交不起200元钱,而先前交过的30元“档案费”眼看着也不可能退回,王彦增只得接受了这个公司提供的惟一的选择——去他们介绍的一家用工单位试车。离开这家代理公司之后,王彦增坦白地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这次很可能又被骗了。

    “我估计这次上当了,可能性太大了,她说交了三十块钱之后,我心里期望特别高,以为能找到找一份好工作呢。现在太失望了,跟昨天差远了。”

    之后,王彦增告诉记者,代理公司让他前去试车的那个地方,是另一个招聘代理公司,而不是用工单位。这第二家公司还要让他再交30块钱所谓的“建档费”,才能推荐他去一家用工单位试车。这次王彦增没有交钱,他说,他很难相信这些劳务中介了。

    
用工之忧——为何钟情黑劳务?


    由于非法劳动中介存在欺诈行为,造成了一些民工对职业介绍机构的信任危机。他们没有走进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却选择到马路边碰运气。于是,一些用人单位也就利用民工的这种心理,在不办理相关手续和证件的情况下,非法招募民工。

    上午9点多钟,记者来到了北京市六里桥附近的一条马路边,这里曾是外来务工人员找工作的一个马路劳务市场,由于前几天公安和劳动部门进行了整顿,此时在此逗留的外来务工人员寥寥无几,似乎看不到任何用工单位招工的迹象,但记者只在马路边停留了一会儿,就有一个招工的中年男人找了过来。

    记者问道:“具体什么活?”

    “应急的。印旗子,就是在布上印字。长期工。”

    老板对佯称初来乍到的记者产生了兴趣,声称只要记者愿意,现在就可以跟着他去上班。并担保,只有身份证不办证也没问题。签不签合同都没关系。“到了我那儿,让你吃不了亏呀。”

    记者质疑:“你不跟我签合同,到时不给工资怎么办?”

    “不会不会,人跑不了,而且还有地在那呢,又不是干三两天就吹了。”

    根据国家《劳动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北京市政府也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颁布了相关管理规定,用工单位招收外地人员之后,必须持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暂住证》和《外出就业登记卡》等证件,然后向劳动行政机关申领《外来人员就业证》。而对这位老板来说,这些证件办不办都无关紧要。

    随后,记者又到其他地方进行了采访,发现不少外来务工人员都有在马路边被招用的经历,并且在招用之后,很少有用人单位跟他们签订劳动合同的,大多是做完一段时间后就被辞退了。为了解到具体情况,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了一个建筑承包商范先生,他在建筑行业已经做了11年。据他介绍,在建筑行业里,为了赶工期,承包商一般采用从马路边直接招工和从朋友工地上借人的用工方式。同时,他也道出这其中的原因:“通过中介所手续来不及,去年我做了一个工程,赶到8月15日的剪彩只有三天时间,按进度算具体人数最起码得35个人。三天时间如果从中介叫人最起码得耗去一天或一天半,而且叫过来的人做活也不是想象的那回事。”

    记者:“那么,单位会不会为短期用工给外来务工人员办理暂住证、就业证和其他的证件呢?“要办临时出入证。因为没有签合同,完事就结账。其它都不用办。因为只有几天时间,本身就忙,要安排材料问题工期又追得紧,我们来不及办证。”

    一方面是工程进度紧张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办理这些证件需要时间和精力,而对两者之间的矛盾,一些用工单位就采取了避重就轻的方式,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自己的行为是违反有关劳动法规的。

    “我们清楚自己这样是违法的。但因为一般接的是钱不多的小活,到驻京办等部门办完证后,再接这个活接不着了,等于我办这证白白丢了活。”

    范先生介绍,建筑行业的工程一般都是经过层层转包,到他这儿已经是第3、第4级转包了,属于最基层做工程的。范先生坦言,由于没有合法的用工制度,去年,范先生自己也尝到了苦果,自己承包了两个小工程,工程结束至今,承包商没有给自己应得的工钱,手下工人的工资也没钱支付,由于是非法用工,至今也不敢到劳动部门申诉。

    因为非法用工导致的劳动纠纷,近年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大隐患。非法中介和马路市场肯定不能给民工提供一个满意的工作,那么,正规的职业介绍是否就能给他们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呢?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职介之忧——正规求职有门槛


    对于像王彦增这样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目前求职途径只有两种,一是通过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再就是直接联系用人单位。几次被骗的经历让王彦增们对于整个中介行业都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但对于大多数正规的职介机构来说,这个市场上充斥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同样也让他们如履薄冰、有苦难言。

    北京西客站是许多外来工进入北京的第一站。如果没有亲朋好友的接应,他们求职路的第一步就要从这里开始。

    在西客站广场几百米的东南面就有一家北京市历史最悠久的家政服务中介机构——三八服务中心,但对于徘徊在西客站一带无数想从事家政服务的外来工来说,这里的大门是他们根本无法迈进的。

    在中心已经工作了将近二十年的总经理张先民告诉记者,从成立到现在,他们从来都不接受零散的外来务工人员。

    张经理将记者带进了一间一百多平方米的洽谈大厅,在这里,数十名节后进京的家政服务员正在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洽谈。张经理介绍说,能够坐在这里的家政服务员都是经过有计划的组织、并且能够被证明是可靠的。他表示,二十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所有用工来源为各地劳动部门、妇联组织或其他组织有组织地输送到北京来的。

    这些经过当地政府部门认可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旦进入服务中心,中心就会为他们办理相关就业证件、进行岗前培训,并且提供与用户直接见面洽谈的机会,等供需双方满意后再办理服务合同,而中心在提供了这一系列的服务后,最终只收取100元的费用。

    据介绍,家政服务业在北京一直是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春节后,他们已经组织了九百多人进京,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即便这样,服务中心也从未将徘徊在门外的零散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培训的对象。“很多人自己来并表示愿意从事家政但我不敢收。我们要收的,比如我们的服务员把姐姐妹妹带来了,这样有担保。一些来自山南海北的虽然确实证件齐全,我们也没敢收。”

    也许出于这种谨慎,三八服务中心在成立近二十年里从未发生任何事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但是张经理坦言,劳力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中心面临的最大难题。“如果零散人员被接收了,那肯定是一个相当大的人力资源。但当你推荐给用户时,用户会要求你担保、承担责任。而这个责任我们承担不起。所以我们更希望各省份的劳务部门、妇联组织能够把她们组织起来再送过来。”

    和三八服务中心谨慎做法相比,有着5年经营历史的谨正劳务服务公司对求职的外来务工人员并没有设立任何门槛。但是他们遭遇的却是求职者对中介机构的重重疑虑。该公司行政经理 石磊说:“好多求职者进门就问,怎么又是职介啊?好像职介在求职者的概念里就是骗子公司,专骗别人钱财。”

    石磊告诉记者,为了打消求职者的疑虑,他们不得不加大了公司的宣传的力度,仅去年一年,他们在报纸上投放广告的支出就占到总支出的80%以上。“现在为了排挤非法职介,我们只能把报纸的版面做得大一些,尽量让求职者到正规合法的职介来。”

    石磊透露,虽然对于每位外来务工人员,公司可以收取150元的服务费,但是这其中公司实际支出的成本已经占到了大头。“150元钱中 ,我们联系企业的人员支出50元,报纸成本、电话费、房租又占去50元,企业内部能够得到的只剩50元。碰上没有吃住的求职者还得再贴进去一部分,这样就所剩无几了。看上去企业每天好几千好几千地收钱,挺挣钱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打肿脸充胖子’,所以我们想把非法职介打掉,打掉一家算一家。打掉他们我们才能赢利。”

    采访中,石磊接到了一个电话。一求职者反映,用人单位让其交三百元服装押金。石磊向该求职者解释道:“按北京市劳动局规定,有关于用人单位不允许收报名费和服装押金,该企业违反了一定的规章制度。”他表示,不能交那笔费用,要找工作一定要去正规合法的职介。

    石磊告诉记者,这是他对外公布的一个举报黑中介的投诉电话,只要有求职者被骗,打来投诉电话,他就会记录下来并报告给劳动监察部门。石磊希望,通过自己这种方式为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

    非法中介不仅侵害了民工们的权益,正规职介所也深受其害。事实上,非法中介的猖獗已经严重危害了整个职业中介行业的发展,扰乱了劳动力市场正常的流通秩序。对此,劳动监察部门正在采取措施,治理这些职业中介机构。

    
管理之忧——劳务黑中介待清查


    每到春节之后,民工大量进城找工作,这也是非法职业中介机构,编造虚假信息,骗取民工钱财最猖獗的时候。今年北京市将迎来200万务工人员,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从2月份开始,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过周密准备,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劳动力市场集中整治专项大检查,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记者也参加了这次检查行动。

    2月14日丰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在对管辖范围内的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上午九点,执法人员来到面积不到十平方米的嘉诚信息咨询中心,要求经营者出示营业执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或人事局发的职业介绍。但该咨询中心的人表示,他们只是家政服务。监察队长王群表示,没有经过劳动部门核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是不可以从事这项工作的,否则就是非法经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察处处长吴安泰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清理整顿,今年已经不是第一次。每年的春节过后,都是非法职业介绍行为的高发期。虽然眼下2003年春节刚过,但是已经有大量的外地务工人员涌进了北京,一些非法的职业介绍机构抓住外来人员求职心切的心理,采用欺骗的手段提供虚假信息,骗取登记费用,这段时间,针对职业介绍机构的投诉激增。

    在2003年2月11日进行的专项清理中,丰台区当天端掉的非法职业中介就有38家,整个北京市共查处127家。 吴安泰介绍,他们已经连续6年进行查处工作了,由于面临形势比较严峻,任务很艰巨。而这个严峻首先表现在两个数字上,去年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已经达到180万人,2003年北京市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就20万个,劳动力市场是明显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让非法中介有了可乘之机。虽然根据管理部门测算,全市18个区县一共四百多家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完全可以满足职介市场的需求,但是记者在此次执法检查行动中发现,对求职心切或者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即使管理机构在营业执照上明确规定了经营者的经营范围不包含中介,他们也都没有留意。巡查时,一位外来求职人员表示,他并不知道哪有合法的职介机构。于是巡查人员留下了他的地址,并给他写下了电话以供咨询。

    在监察大队的巡查过程中,像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这些来北京找工作的外地人员往往缺乏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仅仅是一张报纸,或者老乡的消息,都是他们寻找工作的重要线索。非法中介之所以年年严打年年有,钻的就是这个空子。

    如果说专项清查是节后管理部门集中精力打响的第一仗,那么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就是他们要打的长久仗。由于往年民工遭遇欠薪的问题十分突出,进入2003年,管理部门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方面。

    “一些用人单位由于部分企业经营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于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违反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这一现象,同时也侵害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有60多万家法人单位,而即使把2002年才延伸到街道的监察部门都算上,全北京市的专职监察员才一千人。王群告诉记者,对于只有11个人的丰台区劳动监察大队来说,2002年他们接到的在劳动用工方面的投诉就达到830起,是2001年的4倍,他们监察大队从去年的九月开始停休,一直到大年三十都是一种全天候出查的状态。而针对企业用工方面投诉率高的问题,吴安泰则表示对于存在违法违规的用工单位,管理部门将采取强硬的监管措施。“一旦不守法,就要接受国家政府的检查,并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条款受到处罚、惩戒。”他表示,要锁定企业的信用信息平台,通过新闻媒体曝光一些不守信用、数次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及比较恶劣的单位。

    在采访中,劳动监察部门一再提醒外来务工人员,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求职时,一定要看清楚中介机构是否有劳动部门核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尤其要注意经营证照的营业范围中包不包含职业中介业务。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时,要看单位是不是给办理相关证件、签订劳动合同。在此,我们也希望进城求职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求职路上一路走好。

    《经济半小时》记者:孙岭 宾芳 高杨 卢小波
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