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告的数字解读科学的发展观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6日 14:36
2003年3月6号上午的人大会议上,有两个和你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报告。一个是《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另一个是《关于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每到年关的时候,你可能需要盘算一下去年的收入到底怎么样?规划一下来年的钱究竟该怎么花。而为我们国家拨动这个大算盘的,就是今天做预算报告的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要想把日子过得更好,我们不光要算好花钱的事儿,还应该给我们的生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所作的《发展计划报告》,就为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制定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今天上午听这两个报告的时候,我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两份报告使用的数字超过了200个。今天,大家面对的这些数字,每一个都非同寻常,而且呢,都和你我息息相关。正是这200多个数字,描绘和规划了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和将要感受的变化。
代表看经济冷热
去年,中国经济在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前,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就在同时,一些行业出现了不同寻常的现象:2003年,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再次抬头;煤炭、电力、交通运输供应紧张,原材料和部分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是否出现过热迹象,成为一个各方都关注的焦点。
记者李德:现在是上午10点,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刚刚做完了今年的计划报告。此前围绕这份报告一直有一个很大的争论。那就是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到底是热还是冷,针对某些行业的膨胀,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我注意到马凯在今天的报告当中就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与以往宏观调控相比不同的思路。那就是他虽然强调要坚决遏制部分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之外,但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手段运用上,却坚持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只是辅之于必要的行政手段。有代表认为,这个思路体现了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正在走向成熟。
马凯: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当前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人大代表于伟:尤其从西部来看,西部主要是发展不够的问题。是发展不够而不是过热,个别行业当然要注意。
人大代表于伟:现在过热了,特别是水泥涨价得出奇了。
记者李德:要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您觉得他这个提法跟以前有没有不一样?
人大代表陈向群:我觉得这个提法是比较好的,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如果对宏观层面的一些问题,用行政手段去解决后果很大,负面的影响,不良的作用都会很大。所以应该是用市场的办法,用经济法律的办法,但是也要赋予一定的行政手段。
代表评就业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就业率。去年,政府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增城镇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都超过了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7%。今天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对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缓解今年的就业压力,提出了一些新做法。
记者宋云天:今天我们继续关注就业的问题。昨天温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解决就业、再就业的岗位目标,具体地说就是今年要新增就业岗位是九百万个,要新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岗位是五百万个。今天上午马凯在他的计划报告中,对于实现这些目标措施进行了细划,主要是六大方面的措施。其中包括有中央财政、信贷的支持,还有就是特别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中小企业以及非公经济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另外还要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要鼓励人们自主就业和灵活就业。从这份计划报告中,我们看出政府在第二年的工作中,关于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是他们的重点工作之一。
人大代表杜青林:如何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这个政策能得到细化和实化。
人大代表朱继民:在改制的问题上,国家对这方面还有特殊的政策,专门给以支持,所以我们还要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再吸引好外部的资金,整个进行系统的操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人大代表李进巅:随着中国民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他应该承担社会更多的义务,解决社会的负担问题。
中央财政今年对“三农”投入增加300亿元
在今天的《财政预算报告》里面,还有一组数字,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央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各项开支。今年,这组数字比去年增加了近300亿元,超过了1500亿元,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财政支出前所未有的向农业倾斜,代表们会怎么看呢?
记者潘增旗: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做的2004年预算报告中提出,中央财政支出将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支出总额超过300亿元以上,比去年增加20%.此外,在科教文卫等方面增加的100亿元资金主要向农村倾斜。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 2004年中央拟安排农村税费改革专项支付资金396亿元,增加91亿元。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2004年13个粮食生产省,从粮食风险基金拿出100亿元安排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人大代表谭徽在: 全国农民都可以得到实惠,我们算了一笔账,湖北神农架每名农民可以得到50元左右的实惠,减赋就是增收,农民可以拿这笔钱搞养殖,发展多种经营。
人大代表曹志强: 国家投入300个亿,还有地方的投入,我们吉林农业税是十几个亿,平均每个农民能得实惠7、8十块钱。
代表评财政赤字
今天的《财政预算报告》中,有一个数字,我比较注意。金人庆说:今年的政府预算赤字,仍然保持在去年的水平,3198亿元左右。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了14.7%,第一次超过了两万亿元。然而,在这个基础上,今年政府的预算赤字却没有减少。对这个情况,审议报告的人大代表们会怎么看?
金人庆指出,目前我国一些社会发展领域欠账依然较多,所以维持适当的财政赤字规模,有利于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据了解,我国2001年的财政赤字规模为259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2002年财政赤字3098亿元,占GDP的3.004%,2003年为3198亿元,占GDP比重为2.9%,2003年预算财政赤字为3198亿元,战GDP比重为2.5%。而国际通行的赤字警戒线为3%。
记者窦岩:这里是北京人民大会堂,现在是上午10点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正在这里向全国人大代表做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那么在财政报告当中一个备受各界关注的数字就是财政赤字。我们注意到今年预算安排的财政赤字规模是3198亿,与去年持平。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今年预算安排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去年下降了0.4%。
金人庆:2004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维持上年的水平,主要是考虑目前国际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够巩固。再建国债项目需要后续的资金投入。
记者窦岩:戴市长,今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是3198亿,跟去年持平您怎么看待这种预算安排?您认为这个规模合理吗?
天津市市长戴相龙:非常合理。
窦岩:为什么呢?
戴相龙:因为GDP增长高了,实际比例也下降了,所以说明赤字占GDP的比例是下降了。应该说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保证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但在某些方面也适当调整,适当减少一点国债,增加一点预算内的固定产投资,保持投资的一定力度,这样调整是非常好的。
窦岩:作为一般的老百姓应该怎么样理解国家的财政赤字呢?
人大代表苗圩:过去我们有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既无外债又无内债,赤字为零这是最好的。其实现在你作为一般的老百姓,我们用明天的钱来办今天的事,不也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概念吗?一种观念。比如说我们现在老百姓来说,你买房子、买车很多都是采取了负债的方式,这个也是一种赤字。
代表反应
今天的两份报告,明确了今年政府会做哪些事,钱会怎么花。那么,对政府的这些安排,人大代表们怎么看呢?
记者罗宏进:每年两会都会有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今年这两个报告刚刚做完,我注意到有这样一个显著特点,在预算报告当中增加了名词解释部分,这显然让各行各业代表都能更好地理解这份报告。
人大代表周建平:今年特别增加了名词的解释,让我们代表觉得非常好理解。
人大代表陈海波:总的这次资金使用上更具体,并且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的像农村,还有一些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等这些倾斜。
记者罗宏进:您对今年的这两份报告的总体评价是什么?从经济的角度来看?
人大代表李东生:我觉得去年整个国民经济实行一种快速增长,在报告中这个数字已经很详细地有一个说明。现在代表比较关注的就是说这种经济增长速度是一种适当的速度还是说过热了。
记者罗宏进:您对这两份报告总体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人大代表贾治邦:我觉得两份报告都是符合实际的,而且是积极可行的两份报告。而且我觉得他们总结过去的工作也比较实事求是,安排今年的工作,他们都是根据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安排,而且这些安排确保了总理的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能够全面超额地完成。
记者罗宏进:您对这两份报告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评价是什么呢?
人大代表季允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这样的要求,体现了五个统筹的这样的要求。我相信这两份报告作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记者罗宏进:您对经济的调整怎么看呢?
人大代表季允石:应该说他突出了三农是重中之重,突出了结构调整的主题,也突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这样要求。提出了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以人为本这样一个本质的要求。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是很好地体现了一个科学发展观的这样一个要求,也抓住了我们大局发展的机遇。也针对当前必须面对的矛盾和问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成思危:从报告的数字中读出科学的发展观
这几天啊,有一个词儿,迅速的随着春风传播开来。这个词儿呢,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今天上午,在听完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两个报告之后,我们的记者孙岭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记者:成委员长,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上午我们听了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您能不能用一两句简单的话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报告有什么特点?
成思危:我觉得整体来说大概是首先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根本的要求,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追求效益,用社会主义制度来保障公平,来取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那么从预算的分配来看,是更多的像农村、像三农问题方面倾斜。
记者:那么像解决城乡收入之间的差异和东西之间这种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思危:对,因为科学发展观总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全面,不能只讲GDP。
记者:您认为这种科学发展观在我们计划报告里得到体现了吗?
成思危:不能用充分这个字,为认为是得到了体现。因为我们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那么科学的发展观的认识和我们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他工作重点的转变,为认为都还有个过程,但是为认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要真正落实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还有一个过程。
记者:那能不能请您举一个例子,在计划报告里面您认为哪一点他已经体现出科学的发展观,也就是显著的变化?
成思危:这体现在对教育的投入,对科技的投入以及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而我们更多重视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就体现在对低保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特别是对低保的投入,为记得翻了一番,从46亿到92亿,这是体现了这样一个精神。
记者:那么您认为从这个计划预算报告里面能不能看出来我们政府调控手段也发生一些变化?
成思危:对。政府财政调控手段应该说主要是一个叫做转移支付,这个转移支付现在很明确是向农村倾斜,向农业倾斜,向西部地区倾斜,这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就是政策的引导,就是通过一些政策的引导来激发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工业结构的积极性,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积极性。
连线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迪帕克判断2003年中国经济
对2003年中国经济形势,有一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感受最为直接。他,就是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迪帕克。他呢,已经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四年半的时间,亲眼目睹了中国经济去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现在来听听他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问:非常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节目
答:我非常高兴接受您的采访
问:您认为中国经济在2003年的表现如何?
答:2003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发生了非典疫情之后,但是中国经济的某些方面也出现了过热的现象,
问:您判断一个国家经济过热的标准是什么?
答:如果你看去年11月到今年1月的数据,就会发现消费价格,在不断上涨,从最先的1.9%、3.2%到一月的5.7%,有些人认为是粮食价格上涨,带动了整个价格的上涨,在中国粮食价格的上涨确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把粮食价格这一因素除外,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工业品价格也在上涨,这些也加剧了经济过热,投资也是一个判断经济过热的标准,去年中国投资额上涨了47%,中国政府的修正数字是45%,这是自1993年以来,数字最高的一次。
2003年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问题
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报告中说:今年,国家将要做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粮食增产。我们的记者特别选取了福建省建阳县这个全国商品粮基地进行了调研。来看看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时间:2003年4月
地点:福建“粮仓”--建阳县
事件:土地抛荒
福建省建阳县村民: 不是不种田,我们也是很勤奋,就是不挣钱。
种粮不挣钱,增收成了农民难解的心结。
福建省建阳县村民: 鱼啊肉啊经常吃吗?很少,我们不会赚钱的,很少吃。
谷贱伤农,粮食产量下滑。图板,我国粮食产量走时图。
2003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创建国以来最低,产量也创20多年来最低水平。
2003年的农业问题
主持人芮成钢芮成钢:曹先生您好,欢迎来到我们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两会特别报道的直播演播室,在今年的发改委的报告中,有一个跟温总理的报告中既相同又不同的一点,相同的一点就是说,都把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提到日程上来。但是不同的是在发改委的报告中,把粮食安全加上去了,这是为什么?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曹玉书:之所以我们很强调农民增收,主要是考虑农民如果不增收,农村的消费市场就很难起动,那么城乡之间的差别也会更进一步地扩大。而且也很实现工农这两大产业的循环。从我们计划报告来讲,就是使政府工作报告能够更具体化,对它形成一个很好的补充。2003年我们的粮食只有860多亿公斤,在从九十年代以来这十年中是比较低的,如果我们再继续遇到自然灾害,如果粮食再继续减产,这样粮食问题就会使我们遇到麻烦,因为我们目前库存比较充裕,可以弥补粮食减产所造成的亏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如果再遇到一年或者两年的自然灾害,随着库存的减少,粮食要再进一步减少,那么我们的粮食安全就会突出出来。
就业是个大问题
主持人芮成钢:今天在报告中也提到,要新增加城镇的就业机会是九百万个,可是有一种说法,说经济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之几,大概能够创造七十到八十万的就业机会,可是今年温总理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的预期增长目标是7%左右,等于这个增长率反而下降了2.1个百分之,那么这样一来我们怎么来创造这些就业机会呢?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曹玉书:因为我们现在新增的,需要提供就业岗位的一年大约有一千万,我们下岗和失业的还有一千四百万,应该说这个数量是两千多万,我们真正能够创造的新的就业岗位,按照刚才你说的比例关系,也就是七八百万,或者是更多一些。那么这中间就有一个差别,这就是我们将来会出现的失业率。所以今年我们就把登记失业率的指标提高了,过去前些年是4%,去年是4.5%,那么今年是4.7%,虽然看起来变化不是很大,但是从宏观调控的目标预测来看,就是说我们政府还得承认我们的就业问题还是很突出的。
主持人芮成钢:在发改委的思路里,这个九百万的新增的城镇就业机会怎么样能实现呢?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曹玉书:我们要加快发展,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根本出路。比如说一些第三产业,比如一些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也比较多,还有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就业岗位也比较多,那么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鼓励这些产业发展。
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热了还是不够热
主持人芮成钢: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经济冷热的问题,这个也是中国很多经济学家争论了很长时间的话题。但是我想在今年的这几份报告里,都提到了在中国的局部产业可能出现了经济过热的势头。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曹玉书:最突出的就是几个行业,比如钢铁、电解铝,还有水泥发展速度很快,都是80%,甚至是一倍。这个增长率从目前本身是很好的,它对于经济增长是有贡献的,但是它是有代价的,比如说有些企业就牺牲了环境。
主持人芮成钢:在发改委的报告中就明确说了,要引导和促进这几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您刚才说的这些,环境代价太大。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曹玉书:我认为我们国家全国上下,全党内外都是认可了市场经济,那么我们就必须来引导,使这几个行业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得到很好的发挥。千万不能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因噎废食,就一刀切。我们的基本政策就是既不踩刹车也不加大油门,该紧就紧,该松则松,适度适当。
主持人芮成钢:曹先生发改委的报告目的是希望代表们能够明白国家经济发展的思路,可是我们注意到财政部的今年报告里面,后面附了一个名词解释,他目的就是让两会的代表们更好地去理解政府财政的收支情况,为什么发改委的报告没有名词解释了?我觉得发改委的报告也不是那么好懂?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曹玉书:我们发改委也有很多的相关的解释资料,只是我们没有和这个报告一起装订,我们也有很多的名词解释以及其他相关的补充资料。
主持人芮成钢:再次感谢曹先生今天能和我们一起来解读发改委的报告。谢谢。
高增长为什么不会带来高就业
按照一般的经济规律,经济增长会拉动就业。可是,最近几年,一方面呢,咱们国家的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增长,而另一方面,我们的失业率却也在不断攀升。
1999年我国GDP增长率为7.1%,失业率为3.1%;2000年GDP增长率为8.0%,失业率为3.1%;2001年GDP增长率为7.3%,失业率为3.6%;2002年GDP增长率为7.9%,失业率为4.5%;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9.1%,失业率为4.3%。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却只能增加不足100万个岗位。这主要是由于目前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高技术和大规模的投资造就的,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今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现存的600多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近800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人。今年预计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个,那么缺口将是1500万。
钢材、水泥、电解铝多了, 水、电、煤运少了
去年下半年开始,接二连三的停电,成了一个让很多城市居民头疼的问题。全国有21个省市区出现了多年不见的拉闸限电。而去年出现紧张的,还不仅仅是电力。煤炭、石油、交通都供不应求。与此相对应的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今天,我的同事徐扬,在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一个金属材料市场采访时发现,从去年到今年,钢材的市场价格,每吨已经涨了一千多元钱。
记者徐扬: 这是建筑业最常用的罗纹钢,2002年年底一吨只卖2400多元,到去年年底涨到了3600多元,今天每吨已经是4250元。
据统计,去年我国能源类的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扬,其中,钢铁上涨幅度在50%;煤炭19%;电解铝40%。这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不是因为产量的不足,相反去年我国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的产量都大幅度增长,均创历史最高记录,钢材从2002年的2.1亿吨增加到2003年的2.7亿吨;煤炭从14亿吨增加到17亿吨;电解铝从430万吨增加到550万吨,水泥从7亿吨增加到8.1亿吨。
由于这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利润空间不断加大,使得许多资金纷纷流向这些产业。据调查,目前全国钢铁在建项目3000多个,总投资32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72%;铝工业在建项目280个,计划总投资720亿元,同比增长56%;水泥在建项目1050个,计划总投资780亿元,同比增长133%。
国家能源局局长徐锭明: 目前,在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出现过热现象,从长远看,我国的能源资源(煤炭、水等)和环境容量,难以支撑粗放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的超常增长。
据了解,今年煤炭社会需求量可能达到19亿吨,但是由于目前全国许多重点矿井都已经是超设计能力生产,未来两年又没有大型矿井新投产,煤炭的可供量明显低于需求量。另据电监会预测,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严峻的是华东电网和南方电网,浙江、江苏、上海将是缺电最严重地区,拉闸限电将伴随全年,夏季京津唐地区也可能出现拉闸限电现象,电力紧张形势到2006年才有缓解的可能。
吴敬琏 厉以宁:经济冷热之争
关于近期我国经济增长的状况,经济界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在我们的经济高速增长当中,已经有过热的成分,而经济学家厉以宁则认为:我国目前经济的冷热程度属于正常范围。为此,两位经济学家分别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经济学家吴敬琏:我在去年的第三季度开始,我认为我们出现了过热,所谓过热就是说它的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
经济学家厉以宁:我认为不能说经济过热,顶多说投资有结构性的问题,投资有局部的过热,但投资整体不是过热。
吴敬琏认为目前有关部门控制银行贷款规模,限制钢铁、电解铝等五大行业的扩张等措施,目的是为当前过热的经济降降温。
经济学家吴敬琏:如果投入过量,或者说经济过热,那么大上就必有大下,所以就不能让它热的太厉害了。
对这样的说法,厉以宁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目前的一些措施主要是预防过热。
经济学家厉以宁:预防火灾不等于就有火灾了,有火灾了你要去灭火,我们时刻要警惕过热,预防过热,但是现在还没有过热。
连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
关于中国经济现在是否过热,让我们再来听听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的看法:
芮:感谢你再次接受我们的采访
蒙:非常高兴再次接受你的采访
芮: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存在经济过热问题,至少有一些部门是这样,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蒙:世界上其他的大国都宁愿处在中国的位置上,也就是存在经济过热的问题。因为许多国家包括美国,他们的经济都不够热,他们只能是羡慕中国目前的状况。我不是说中国不会出现过热问题,但是中国在过去四五年内都是零通货膨胀,甚至是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中国好不容易走出了通货紧缩,物价出现了一些上涨。物价轻微上涨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且不会对经济造成什么影响,所以我不认为中国应该为此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不认为有很大的经济过热风险。
连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代表处的首席代表IMF布鲁克斯的建议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布鲁克斯,却认为,中国经济存在着过热的可能,而且呢,他还提出了一些预防经济过热的建议。
记者:非常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节目
布鲁克斯:我非常高兴接受您的采访
芮成钢:在中国越来越开放的经济环境中,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怎样一些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避免经济过热?您可以为我们提出一些建议吗?
布鲁克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信,中国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发生经济过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增长的速度要适中。我们已经看到去年中国人民银行放慢信贷增长速度后取得的成效,但是仍然要进一步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中国的预算需要进行一些轻微的调整,在一些投资增长速度已经很快的领域要放慢投资的脚步。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今天的报告,勾勒了政府未来一年的政策框架。最终需要政府调动各种手段来落实,这中间财政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今年,政府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那么,今年,政府怎么才能把财政的钱真正用在刀刃上呢?
经济频道两会特别节目将请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与我们一起解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做的《财政预算报告》。
部分收入未列入财政预算报告
主持人芮成钢:您能不能给我们用一个非常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解释一下今年整个财政报告的整体思路?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如果一个人要想了解,要想把握,要想审议政府收入与支出的情况,那么你最好就看一看政府的预算,政府预算就是政府收入与支出的一览表,它是最简洁地反映了政府收支全貌的。
主持人芮成钢:您怎么用更简单的语言给我们讲一讲今年的预算报告最大的特点和整体的思路?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前半部分反映的是2003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就是说你要想了解过去的一年中政府都干了哪些事情,政府都收了多少钱,政府为此又花了多少钱,这么这部分是一个重点。第二部分是关于2004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安排,也就是说你要想了解在即将到来的一年,也就是我们现在的2004年政府即将干什么,要收多少钱要花多少钱,花得值不值,收的对不对,那么你要把重点放到这方面上。
主持人芮成钢:您觉得今天上午的财政报告还有没有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可能呢?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目前财政部提交的这份预算报告,还不是那么完整的预算报告。
主持人芮成钢:为什么这么说呢?
高培勇:因为按照政府收支的概念,目前我们的预算报告中所含盖的政府收支,只是政府收入与支出的一部分,除了预算报告内部所列的政府收支之外,我们还有所谓的预算外的政府收支,还有制度外的政府收支,后面两块还没有完全地进入到金融部长所提交的预算报告当中来。它还是一个支离破碎的预算报告,至于制度外的收支究竟有多少,我们没法去统计它。因为它都是某个政府部门,某个政府官员一拍脑袋就可以收的钱,没有纳入到统一的制度范围当中来。那么,大体上有多少呢?可能到目前为止,也就在60%,或者多一点,至多70%。还有相当一块资金是游离在政府预算报告之外的,我们之所以要预算是为了要审议政府的收入与支出,与其报假账,不如不报账,与其只报其中一块,不如把全部的帐都拿出来。
主持人芮成钢:我们不能去怪罪财政部是吧?
高培勇:不是,不完全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部门的责任,是在转轨经济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必然现象,但是我们相信随着转轨这一历史进程的结束,这种特殊的矛盾现象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灾情即是命令
主持人芮成钢:我们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很多同事很多记者,特别是跑财经频道的记者,跟我说在财政部流行一句话,叫灾情就是命令,我想问问您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高培勇:当发生灾情的时候,如果政府的职能不能跟上,如果财政的资金不能到位,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缺位,这是从历史角度看。如果考虑近些年来看,中国的财政领域正在进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大家越来越清楚,说到底政府是干什么的,它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说到底财政是干什么的,它就是满足公共需要当中所提出的一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那么哪些是公共的,其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项目就是一些自然灾害,当灾情到来的时候,市场是调整不了的,老百姓单个的个人和单个的企业也无力去解决的,这时候真正能够履行这项职能,真正能够担负这项工作的,除了政府没有别的。
第一是赤字不变 但比重下降 第二是留出财力搞创新
主持人芮成钢:财政赤字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字眼,我们都注意到在今天的财政报告中明确表示,仍然保持了3198亿元的财政赤字,可是咱们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增长的,打个比方,比如一个家庭,收入的钱多了,可是借的钱还保持着一样。那么多出来的钱到底是干什么的呢?为什么?
高培勇:你重视三农问题,重视生态环境问题,都要以财政支出的拨付,特别是新增财政的拨付为前提的。做财政工作的人都知道,在政府收支的调整过程中,存量往往难以调动,调整不了的。所以真正可以动用的,可以调动的只能是新增财政资金那块,而新增财政收入在相当一块是要纳入预算的。就已经形成了预算的盘子,我们说已经许了婆家,因此真正能够动用的,在我们看来只是新增财政收入当中的超预算增长的部分,只有这块能动用。
主持人芮成钢:是不是还有这样一种考虑,就是国家需要留出一部分钱,用来进行财政体制的创新和建设,这样才能持续地保持财政收入的提高?
高培勇:是这样的,当我们问到是什么样的原因保持了中国经济长达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的时候,人们可能回答、分析不尽一致,但是有一条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了,那就是体制的变革,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制度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最根本的因素。所以这是我们看到的非常重要的一条,第二条,你也可以注意到,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财政资金来铺路搭桥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搞是减税让利的改革,或者叫放权让利的改革,放什么权?放的就是财政上的管理权,让的就是财政上的收入。所以以财政上的赤字开道来为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铺平道路,或许是中国改革二十多年来可以总结的一条历史经验。
农业投入是重中之重,只靠减税难以增加农民收入
主持人芮成钢:在昨天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当他提到三农问题的时候,有一个时间特别长的掌声,究竟怎么样让公共财政普照农村大地,我想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就是少取、多给,我想这个对普通观众来说可能是最直观的两个词,就是少拿多给,您在这四个词上有没有什么特别感性的个人感想?
高培勇:我想少取、多予只是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的,为什么要少,因为历史上农民拿得过多了,就是现实农民也比城市居民拿得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税收制度是二元化的,城市有城市的一条税制,农村除了城市居民所担负的税收之外,还要多担负一笔农业税,农业特产水税。不管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来看,应当让农民休养生息,应当偿还对农民欠下的这笔债,应当少取。为什么要多予呢?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虑来进行的,在历史上我们对于农民的公共支出少了,要还历史上所欠下的这笔账。在现实来看,农民所享受的来自与公共财政的效益,也偏少了,我们也要还上这笔账。
主持人芮成钢:农民每年交的税并不多,既然不多,为什么不能全部减实呢?为什么还要逐年减免呢?
高培勇:在今天我们看来说这几百亿,占整个收入财政盘子的比例是比较小的,可是倒退若干年你会看到,比如说1993年,我们整个财政收入加起来四千多亿元的时候,那时候农业税的比例相对来说就会高一点。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说还不能走得太快,如果走得太快了,有可能就是不能保证它的可持续性。中国的改革是渐进性的改革,我想农民问题的解决,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得要有一个渐进性的安排。
财政报告加了名词解释
今天的两会上,还有一件新鲜事,人大代表们拿到的《财政预算报告》和往年相比,正文后面多加了几页纸。这是报告起草小组专门附上去的,里面对报告中提到的一些专业名词进行了简要解释,一共有20多条。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代表们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的服务意识正在加强。
公共财政就得让公众明白
主持人芮成钢:今年的财政报告上还有一个让我们眼睛一亮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财长的报告后面附了一个名词解释,我不知道这个非常新的举动,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考虑和思路呢?
高培勇:我觉得我们应该大说特说的一件事情。从前几年我一直在写东西,想唤起人大代表的注意,人大代表每年要开十几天的会,每年都开,人大代表审议若干份和若干份政府工作报告,但是他最主要抓的是什么东西?我推荐主要看政府的预算报告,为什么呢?两个原因。一个,预算报告反映的是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情况,而不管是政府的收入还是支出都连接着所有的社会成员的血脉,收入从老百姓那里收来的,支出要用到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项目当中去,所以钱上的连接是最密切的。
主持人芮成钢:一个家庭去年挣了多少钱,今年钱怎么花?
高培勇:对,所有的政府活动都是需要钱来支撑的,你只要从钱上来把握住政府的活动安排,你实际上就牢牢地把握住的政府的活动全貌,从预算可以透视整个政府活动的一种途径。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这样说过,你要想了解政府在过去的一年当中都干了哪些事情,要知道政府在即将到来的一年中即将干什么事情,不要看别的,只要看一下政府预算报告就可以了。所以预算报告极其重要是需要大家给予格外关注的。可是因为中国公共财政的历史非常短,大家对预算报告的重要性理解还不到位,因而对有关公共财政、公共预算、公共支出,公共收入方面的一些概念还相当生疏。所以财政部门能让人大代表了解预算报告,能让人大代表掌握有关政府财政的常识的角度,能够提前把一些概念列在预算报告之后,我想这是一件好的事情。
主持人芮成钢:大说特说的事情。
高培勇:应当值得几年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芮成钢: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正是因为预算报告、财政报告如此重要,所以代表们对这个报告的理解也特别重要,所以要附加这么一个名词解释帮助他们理解?
高培勇:对,人大代表,我可能说得过于绝对了。他们可以不懂其他方面的事情,或者说其他方面的事情懂稍微少一点没关系,但是如果他看不懂预算报告,那么他对于政府的监督,本来意义的一种监督,是起码要打折扣的。
非常时期的非常财政
也许,对很多老百姓来说,要完全理解金人庆和马凯今天做的这两份报告还有一些难度,但是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逐渐体会到报告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和实惠。实际上,我们再回头看看2003年那个非同寻常春天,可以看到,政府的大预算、大政策,其实和我们老百姓离得并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