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追踪三:为种粮农民“要钱”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7日 23:13
去年中国经济的数字里面,大部分是值得高兴的成绩,但也有一些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比如,从1998年到2003年,农民从种粮上得到收入已经连续6年低于1997年的水平。那么,怎么才能提高种粮的效益、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呢?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在代表中间收到了很多这方面的议案。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的安徽代表团的会务组,《经济半小时》的记者看到代表团的高允连代表向会务组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对农民种粮的资金支持力度的议案》。用高允连自己的话说,他的这份议案是一份为种粮农民要“钱”的议案。
当记者来到安徽代表团驻地的时候,高允连正在就他的这份议案向其他两位代表征求意见。高允连告诉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农民种粮的一个制约因素。
农民出身的高允连平时最关注的就是农民的增收问题,他经常在农村调研。在调研中高允连发现,由于粮食生产投入大、成本高,种粮农民的收入并不乐观。高允连:“农药、化肥等等,物资在大量的涨价,粮食没有涨价,肯定讲就是没有效益。没有效益的话,就丧失了种粮的积极性。”
在凤阳县黄湾乡后陈村,村民申万强告诉记者,他们家六口人,靠种11亩9分承包地生活,一年打的粮食扣除掉成本,基本上剩不下多少钱。想挣钱却挣不到,只能家里收点粮食,够小孩吃的。
像申万强这样收入偏低的纯农户在全国并不在少数。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0至2002年,全国农户中收入减少的占到了42%。在调研中高允连发现,种粮农民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是他们无法取得较好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位姓郭的农民告诉高允连,去年他本来想向农信社贷2000元钱购买化肥,但直到过了施肥的时节钱还没有贷下来,结果他种的小麦因为没有施肥而大部分没有长起来,损失了三、四千块钱。对于这一点高允连说:“国家的商业银行也好,或者是信用社也好,在这个计划,领导操作方面太烦琐。”
在调研中高允连发现,像这位郭姓农民的情况,在农村中非常普遍。许多农民由于缺乏资金,无法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耽误了生产。另外,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不足,也给农民种粮带来很大的风险。
在安徽省凤阳县黄湾乡后陈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名叫陈兴汉。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陈兴汉就靠种粮种成了“百万富翁”,人称“陈百万”。而如今,陈百万却遇到了麻烦。
当《经济半小时》的记者来到后陈村的时候,陈兴汉正在指挥工人加固围堤。去年淮河流域的内涝,使陈兴汉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他种的1300亩水稻全部被淹,颗粒无收,前期投入的十几万元打了水漂,什么也没有换来,这使他陷入了极大的困境。陈兴汉告诉记者,去年他贷了5万块钱,受灾了之后,根本拿不出钱来还。
由于还不上去年借的贷款,农信社不再把钱贷给陈兴汉。没有了前期投入资金,陈兴汉有几百亩土地已经过了播种期但还没有种上小麦,这半年只能抛荒了。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被大水冲坏的围堤、排灌渠等水利设施没有钱去修复,这令陈兴汉十分着急。但是陈兴汉却坚决不打算去修复,因为他认为:“只要一下雨,我种什么又淹掉了。”
陈兴汉种粮的命运可谓是一波三折,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就因为开荒种地而被开除过党籍,还蹲了一年的监狱。改革开放后,陈兴汉干劲十足,开荒土地10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并被评为全国劳模。陈兴汉至今还记得,1990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来他家做客时的情景。陈兴汉:“在我家楼上和我座谈了两个多小时,他讲了允许你探索,对我鼓励很大。”
后来,随着成本的不断升高,种粮的效益开始下降。但对土地的感情让陈兴汉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然而现在,资金短缺这个难题把陈兴汉给难住了,甚至让他产生了放弃的念头。陈兴汉告诉记者说:“吃那样苦还不如到外头去打工,是灰心了。”
在调研中高允连发现,许多农民因为种粮食投入大、风险高而放弃种粮,土地抛荒的现象非常严重。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已经不足15亿亩,为建国以来最低。从2000年到2003年,粮食产量已经连续4年下降,2003年只有8600亿斤。针对这种情况,高允连认为有必要提交一份扶持农民种粮的议案。高允连说:“要对农民加大种粮的资金投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已经是我国当前的当务之急。”
作为加大对农民种粮资金支持力度的措施,高允连在议案中提出,首先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兴办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其次,加大国家对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