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春鹰:讲述修宪背后的故事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8日 22:23
在今天听取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全国人大代表中间,有一位代表和这份草案有着特殊的渊源。她就是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助理信春鹰女士。她还有一个很少为外人知道的身份,全国人大修宪小组办公室成员。过去的一年,她全程参与了这次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起草工作。今天信春鹰向我的同事马洪涛,第一次透露了草案背后的故事。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这间办公室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专为信春鹰准备的,去年成为全国人大的专职常委以后,信春鹰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参与修宪。
信春鹰,法学专家,1956年10月出生,197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198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03年8 月,被任命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助理。
马洪涛:当时有没有想到这次修宪会让你来参加呢?
信春鹰:没有想到,因为我一直是一个教授,是个学者,把宪法看得很神圣,那么一想到修宪呢觉得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工作,以前的修宪,我们也参加一些比如说是准备资料啊,参加调研啊,但是这样直接地参与修宪对我来说我觉得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
宪法在信春鹰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她仍然记得20多年前那场关于宪法的大讨论。
信春鹰:我记得那是第一部就是我们现在这个1982年宪法通过之后,那么全国有一个讨论,这个题目就叫县长大还是宪法大。好像各个媒体都参与了,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也参与了这个讨论。我当时还是记忆犹新,就觉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认为县长比宪法大。
马洪涛:你觉得到现在的话,这样一种争论,这样一种怀疑,还会再有吗?
信春鹰:我想不会有了,因为这20多年来我们这个法制建设一个是这个观念深入人心,一个是制度也深入人心,那么大家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这个国之九鼎,就是它是非常重的一个东西,是法律的法律,规则的规则,所以再不会认为县长比宪法大。但是现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仍然能够看到一些不尊重法律,不尊重宪法权威的一些事情。普及宪法知识强化宪法的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它是一个长期的一个历史过程,因为我们从文化传统到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宪法确实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那么现在应该说我们正在做一个弥补或者说一个强化,一个教育,这样的一个过程。
被信春鹰称为“国之九鼎”的现行宪法,颁布于1982年。在随后的20多年中,全国人大分别在1988、1993和1999年对这部宪法进行了3次修正。
马洪涛: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第四次修宪?
信春鹰:这次修宪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要适应我们国家这个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上一次修宪是1999年,那么到现在已经5年了,这5年之中我们国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那么有一些问题是特别需要宪法规则来调整,还有一些呢,我们原来有一些规则,但是它和我们现在发展了的现实有一些不协调,那么还有一些就是说,我们要在宪法里面确立一些新的制度。比如说紧急状态制度,我觉得就是要回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要求。
马洪涛:如果不修会怎么样呢,也有人说其实可以等到下一次的时候一起进行大修?
信春鹰:我们也听到这样的观点,但是我觉得宪法的生命力,它的活力就在于它和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社会已经走了很远,那么宪法的规则没有动,那宪法就没有生命力了,它就没有意义了。
在将近一年的修宪工作中,信春鹰和起草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下过基层,到过农村,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说起这段经历,信春鹰至今仍深有感触。
马洪涛:能不能告诉我们在这次参加修宪工作的过程当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信春鹰:对我来说最深的一个感受就是公众对修宪的关注,很多地方它们都是带着非常认真研究的,多少条,上百条,上千条的意见来的,说这是我们这的意见,那么有的公民呢,他自己就是一条一条的论证,他觉得这个宪法应该,哪一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这个是表明了公众对宪法的亲密感吧。
马洪涛:这上千条意见你们每一条都看过吗?
信春鹰:不仅看过,我们都仔细的研究。
马洪涛:在以前我们修改宪法的时候,有没有像这次一样这么大规模的去征求意见?
信春鹰:以前我们几次修宪,是先由中央拿出来一个修宪建议,然后拿着这个建议去下边征求意见,是就建议本身征求意见。
马洪涛:这次不是吗?
信春鹰:那么这次不是,这次是我们去征求意见的时候,我们是什么都没有,我们就是去听,所以应该说这次修宪的方案是全国人民的智慧,是一点一点的,就像现在讲的两上两下,是这样集中起来的。
马洪涛:两上两下是什么概念?
信春鹰:就是我们先下去征求意见,把意见征求上来,然后做一个相对集中的整理,然后就这个再回去征求意见,然后再反馈上来,我觉得这次修宪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广泛的民主。和前三次修宪相比,这次修宪改动的内容是最多的,在宪法修正案的起草过程中,起草小组对于每一句话、每个字甚至每个标点符号的使用,都经过了反复的讨论。
马洪涛:在修宪过程当中,争议最大的事情是什么,还记得吗?
信春鹰:比如说这个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这个是怎么一个陈述的办法,是要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还是说就是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那有一些呢,那有一些还有文字上的,有人说这点是不是要个逗号,那点是不是不要逗号。
马洪涛:那么这些讨论一直都存在,每一个字的修改都有很深的含义在里面?
信春鹰:我们是非常慎重也非常严肃的,因为这个国之重器,一宪治国,一个字,那么它是不是准确,是不是用的准确,或者说它用的是不是恰当,对每个公民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整个工作过程是非常严肃,非常严谨的。
两会人物编后
亲身参与修宪,对信春鹰个人来说,也是人生一次难得的经历。以前她都是从书本上,从理论上,来认识宪法。而这次参与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起草工作之后,她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一言九鼎。她说,宪法里每一个字的改动,都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