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数字评说中国经济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4日 22:49
在今年经济频道的两会报道中,有一个人一直在用数字,为大家解读两会上的报告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这位善于用数字说话的人,就是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我们听到宏观经济的很多重要数据,都是出自他的口中。那么,对于两会上大家最关心的一些经济问题,姚景源是如何看待的呢?《经济半小时》的记者马洪涛对他进行了采访。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是否存在通货膨胀的危险,成了代表和委员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作为国家统计局的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始终认为,中国没有出现通货膨胀
的基础。他肯定的告诉记者说:“我们应当看到中国还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特别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姚景源给我们提供了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由1月份的3.2%下降到2.1%,物价上涨的势头开始出现回落。
记者:“通货膨胀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姚景源:“通货膨胀的风险是存在的。之所以讲它风险存在,主要是我们分析去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运行趋势,在第四季度是一种迅速上扬的趋势。很多人印象很深刻的最近的两次通货膨胀,都是从粮油价格开始的,那时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可以说是需求的迅速增长,导致供给跟不上。于是暴发了全社会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现在的话这种状况是很难发生的。”
记者:“也就是你一再强调的,我们现在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基础?”
姚景源:“从目前看来讲,我们这些制约通货膨胀的因素会发生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就也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人他得了咳嗽或者是肺炎,发展下去可能是癌症,但是那是发展下去现在不是癌症,所以你现在不能用治疗癌症的手段来治他的咳嗽或者肺炎。”
记者:“经济学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适度的一个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姚景源:“目前正在工业化的进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那么对于中国来说3%到5%这样一个通胀率,我们是可以承受的。”
今年头两个月,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出现了多年不见的贸易逆差,虽然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了35.4%,但是进口总额比出口总额整整多了79亿美元。
记者:“在2月份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逆差是78.7亿美元,这个逆差已经是多年没有过了。”
姚景源:“我觉得是正常的。就是对一个国家在月度或者季度,甚至年度出现贸易逆差都是正常的。”
记者:“这个2月份的逆差在未来是一种继续加大的趋势,还是会逐渐的缩小?”
姚景源:“我觉得会有可能还要加大,我觉得今年整个逆差会超过这个数。”
记者:“进口的外贸的结构是合理的吗?”
姚景源:“合理的,合理的。因为我们现在进口的主要结构还是国内短缺的资源性的原材料,以及一些高技术含量的装备。”
记者:“那就是说我们没有必要为这种逆差,或者会继续增大的逆差感到担心?”
姚景源:“不用。我觉得逆差顺差都是正常的,过多的顺差也不是好事,你会增加贸易摩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设定在7%左右,大大低于去年的9.1%的实际增长速度,非常巧合的是,去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是7%,但是姚景源认为,两个7%的含金量完全不同。
记者:“姚先生,有没有听到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说从9.1%调低到7%,这个急刹车是不是急了点?”
姚景源:“不是踩刹车,更不是踩急刹车。所以从9.1%到7%的话,是我们求真务实,是分析了方方面面的因素,百分之几是合适的,中国经济增长它是这样的。你增长速度太低不行,太低了我们财政就业方方面面都会出现问题。但是太高了也不行,比如去年我们在9.1%的情况下,我们确实就遇到这些问题。我们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经济瓶颈出现,我们的消耗,我们的环境都出现很多问题。”
记者:“今年这个7%跟去年定的7%有什么不同?”
姚景源:“实际上去年也是7%,实际运行到9.1%。但是我们在去年定7%的时候,那个时候事实求实的讲,我们去年对于科学的发展观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的理解。即使都是7%,但是质量是不一样的,质量会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理解7%,最重要的要理解新的科学的增长观,要理解转变增长方式,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核心。然后落实到我们行动上,坚决的制止盲目建设,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更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记者:“这个增长百分之几跟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姚景源:“应该说我们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我们转变到以人为本这样一个科学的发展观上。那么我相信我们今年2004年我们民众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感知度会提高,人民群众所得到的实惠会比去年提高。”
姚景源今天还说,过去我们的速度虽然很高,但是发展的质量并不高,老百姓很多时候,只是看到了经济数字的增长,而没有实际感受到增长给自己带来的好处。随着政府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老百姓会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也就会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中国经济前行的脚步。
《经济半小时》记者:马洪涛 康敬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