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终于被我逮到了 |
|
刚刚播出的节目《纯净水桶,垃圾制造》让观众看到大量触目惊心的镜头,人们恐惧地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装饮用水的水桶,有的竟是用洋垃圾、废旧塑料做原料,在极其肮脏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这期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这枚炸弹的'缔造者'是我们的记者王亚丹。对此,她不无自豪地说:这回终于被我逮到了!
作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特别报道组的成员,亚丹是第二次去浙江了。第一次去的时候是七月份,当时是为调查一次性医疗垃圾,结果空手而归。
八月十号,亚丹和搭挡沈焱接到线索后,再次奔赴浙江。这一回,亚丹扮作一位想要订购饮用水桶的买主,前往黄岩、慈溪一带的饮用水桶生产厂家,假称来看货。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些个生产饮用水桶的厂子,全都像一个个大杂院、垃圾场。亚丹在这些'大杂院'里出出进进,偷拍到了洋垃圾被加工生产成饮用水桶的大量镜头。
按说这一路是没白跑了,但没想到的更大的收获还在后头。从这些厂子出来,亚丹准备打道回府。就在他们上了329国道时,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景象:就在这条国道旁堆放着许多塑料回收桶。于是亚丹马上下了车,走到回收桶边决定拍一些空镜头。就在这会儿,有人主动上来问亚丹要不要买这些塑料回收桶。亚丹向他打听这些塑料回收桶从何而来。那人告诉亚丹,国道后头有一个塑料回收品市场。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这个占地达一万多平方米的垃圾市场里,有十几万袋垃圾,不少还是进口的。亚丹又心生一计:在这里找找一次性医疗垃圾,这样还能带一个片子回去。于是她故意询问旁边一位小伙子,问他有没有一次性输液器卖,小伙子说附近有一户人家专做这生意。于是在这位小伙子的带领下,亚丹他们来到这户人家。主人一听亚丹的外地口音,顿生警惕,马上说没货了。亚丹灵机一动,打开手机,用订货的伙计的口气对着手机说:"老板,这儿没货了,再高的价也没得卖。"这一招果然奏效,主人的疑虑被打消了,真以为亚丹是来进货的。于是他亲自带着亚丹来到塑料回收品市场,在大堆的垃圾中找到了许多空玻璃?瓶,瓶里还有血迹……
播出节目中观众看到那些洋垃圾、医用玻璃瓶也被用来当作饮用水桶原料的事实,就是亚丹他们在与这伙垃圾贩子的斗智斗勇中一步步、一层层挖掘出来的。亚丹原打算寻找一次性医疗垃圾继续回收利用的证据,但万万没想到它会与饮用水桶有关。
这份意外的收获是如此沉甸甸的。从慈溪回到杭州,已是凌晨一点。亚丹觉得此地不宜久留。于是马上向领导汇报,要求火速回京发稿。一查航班,从杭州飞往北京的航班最早在上午近十一点。为了早日赶回北京制做这期节目。亚丹他们在凌晨三点出发,搭上一辆过路列车,在车厢连接处站了两个小时,才到上海。然后再从车站赶到机场,坐上早上七点多的第一班飞往北京的飞机。下了飞机,亚丹直奔机房,在编导潘红梅的大力协助下,抓紧时间,通宵达旦未合眼,直到节目制作完成并顺利播出。 (《经济半小时》实习记者/ 姚丹)
(《经济半小时》实习记者/姚丹供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