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报道组最新报
江西省上栗县是有名的花炮之乡,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做鞭炮。据说,当地生产烟花鞭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但是,很多人知道上栗却并不是因为它的特产和历史,而是因为发生在这里的几起由烟花爆竹引起的特大恶性事故。不久前,记者再次来到这个有名的花炮之乡。
当记者进入上栗县境内时,抬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鞭炮的广告,司机告诉我们,当地农村有一句话,叫“宁肯炸死,不肯饿死”,这让我们多少有些紧张,在连续发生了两起恶性烟花爆竹爆炸事件后,这里的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还会不会继续在家里生产鞭炮呢?我们随机来到几个村里进行调查。
有村民告诉我们现在没有了,不能做了。他说:“政府不给做了,做了要抓人,抓了送到派出所去。”
村民们告诉我们,如果被执法人员查出在家里做鞭炮,第一次要拘留7天,第二次拘留15天,第三次就要劳动教养,据说这是江西省的统一规定。我们的疑问也由此产生,政府对非法烟花爆竹生产采取这种堵的办法,能够标本兼治吗?上栗县有41万农民,人均土地仅仅0.3亩,几乎家家户户都靠做鞭炮维持生存,全县80%的财政收入也来自鞭炮。在一年多前记者曾来这里采访,当时的情景是楼上楼下、房前屋后堆满鞭炮的作坊,在上栗县曾经是一景。
上栗县县长时卫国这样说:“天上一打雷或者一听到警报叫的声音,就是半夜我马上就跳起来了,到外面去看看是不是什么地方又出了问题。”
正是因为时时刻刻感受到了来自12000多个家庭鞭炮小作坊的压力,县里的领导天天都像坐在火山口上,执法人员对非法鞭炮生产屡次进行打击,却也屡次受到了村民的围攻。
上栗县副县长说:“村民围着我们的车子说是不能走,把我们装上车的鞭炮拉下来,车子也不能走。”
上栗县农民认为赚钱是不容易的,他们说:“你们跑来把我们的鞭炮运走,我们很生气呀,村里很多人都出来有两三百人,都来了现场。”
像有一户农民靠在自己家做鞭炮不但盖起了三层小楼,而且门前还修了一个篮球场,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对执法人员的行为采取了极不合作的态度。上栗县以堵为主的清除非法鞭炮生产的战役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时卫国县长说:“就光堵还不行,还必须采取疏的办法,以疏促堵,堵疏结合疏导和引导农民和企业主上山办厂、办基地。”
去年8月4日以后,上栗县要求鞭炮厂只能建在荒山上,目前已经有228家。县里专门为它们开通了“绿色通道”,政策上给予优惠,仅此一项就把近万名农民从家里拉到山上。另外,县上还组织农民在距离居民区至少300米远的地方建立了500多个鞭炮基地,从而取代了家庭小作坊生产。曾经抗法的一位农民,今天就乐滋滋地拉着我们去看看他刚刚建好的基地,他告诉记者他做鞭炮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元。
这位农民说,县里对鞭炮工厂和基地的管理都制定了极其严格的规定。比如:每间屋里绝不能超过6个人,最危险的鞭炮混药车间只允许1个人生产等等,甚至不允许工人穿纤维衣服和拖鞋上班,怕摩擦生电。在一家工厂,我们就遇到了冒雨前来检查的萍乡市公安局副局长。他说:“我们采取不定期检查,明查暗访的形势,不打招呼。”
像检查人员一样,我们也采取了明查暗访的方式,在上栗县整整调查了三天。就在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一位抱小孩的妇女在我们的询问下告诉我们,她家里还在继续生产鞭炮。走进她们家,只见一位四五十岁的妇女正忙着插鞭炮捻子,屋内散落着几万头鞭炮,一个小孩在鞭炮旁玩耍。
这位村民再三解释,小孩是女婿的,不经常来,家里有水桶,不怕鞭炮起火。按照有关规定,非法生产者被民事拘留七天,据介绍,如果查出一个村有三处非法生产鞭炮,村长撤职,一个镇查出三个村非法生产,镇长撤职,一个县查出三个镇有非法生产,主管副县长撤职,县长受处分。
根据上栗县提供的数字,截止今年7月底,已有7名村镇干部因为辖区内有人非法生产鞭炮而被撤职。一年以来,当地没有再发生烟花鞭炮的伤人事件。
(《经济半小时》记者/张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