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报道自播出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也包括许多经济学家。今天,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接受了本栏目的独家专访,那么,在吴老的眼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关键的问题在哪里呢?
记者: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离不开政府和民众,当然也离不开经济学家,首先感谢吴老,谢谢您的鼎立支持。您也会经常遇到假货吗?
吴敬琏:有这样的笑话,随时随地都会有假那当然我也免不了。
记者:您也吃过假货的苦头?
吴敬琏:那当然,那当然。
记者:经济学家的感受和老百姓的感受有什么区别?
吴敬琏:经济学家会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为什么会普遍流行。
记者:您拿到这个假货的时候怎么解释?
吴敬琏:用一句流行的话,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个别问题个别解决能够把我们这种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记者:这个系统工程非常复杂吗?
吴敬琏:对,非常复杂。因为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在一个市场经济里面相当多数人,他的主要的动机都是利己的,所以在一个交易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上的约束,那么越来越多的人会趋向于利用造假来谋利,谋取自己的利益、损人利己吧。
记者:您说的那个系统工程,能够改变人们利己的想法吗?
吴敬琏:这不能改变,但是要设法把利己的动机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使得利己的动机迫使他非要同时也利人不可,市场经济本来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所说的就是通过市场机制使得每一个利己的人,他不能不利他,不能不利社会。
记者:比如说我就是要造假,我就是要利己,您用什么样的系统工程来改变我呢?
吴敬琏:问题就在于,这个信息经常是不对称的,我卖的是假货但是您不知道。
记者:对。
吴敬琏:这在经济学上就是说卖者是信息的强势方面,他有一些信息是他的私人信息,这个买方不知道,所以就买了假货。
记者:在国内有很多情况,老百姓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但是它便宜我还会去买,还是有买方的,那么假货还是断不了。
吴敬琏:要提高它的成本,要给它经济上的惩罚,,现在这个惩罚不利。
记者:成本太小。
吴敬琏:就是他失信,他贩假成本太低。
记者:您觉得这个程度能不能量化一下呢?
吴敬琏:现在报上已经有好多文章了,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它规定受损害的人起诉,如果判决是卖方犯了法,赔偿是受损金额货价或者服务费用两倍。
记者:您觉得两倍太少了?
吴敬琏:要看情况,对大宗货物来说这肯定太少,因为他卖了一千件,这中间有几个人会去起诉呢?十个人起诉了,这十个人赔了一倍就是赔了二十,一千分之二十赔了,赚了多少呢?赚了千分之九百八十。
记者:非常划算。在这种情况之下,您是说我们的执法部门,他是会算帐的。
吴敬琏:这不是执法部门的问题,这是法律规定的,这不是司法部门的事,它只能依法判决,它不能够超越法律的规定去罚款。
记者:惩罚的力度您觉得?
吴敬琏:我说是个系统工程,如果说没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的话,法不责众,你查不过来的,如果说全靠我们政府派出人员去查,如果说现在这样子到处都有假,那怎么查得过来呢?结果只好是逢年过节来一个运动,运动一过又没了。
记者:中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在一个过渡的过程当中,许多的食品、药品甚至像我们坐的汽车都必然要变成假的吗?
吴敬琏:我想任何情况下,多数人不愿意这样出现,为什么在转轨时期它会表现得特别严重,特别泛滥呢?就是市场的一套基础设施,就是一整套制度安排不完备,所以他打假自己可以得益,这种刺激造假、贩假可以得益,赖债、失信可以得益,因为没有这一套制度控制不住,所以它就会泛滥开来。
记者:是不是说已经过渡到市场经济了,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吴敬琏:不一定,如果已经过渡到市场经济了,这套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一样可以变成一个非常腐败的市场经济,这是完全可能的。
记者: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能不能叫做原始的市场经济?
吴敬琏:我们力求不要这样,原始的市场经济又叫重商主义时期,它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是法制的,而是行政权利干预的一种市场经济,
记者: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给它控制得短一点儿?
吴敬琏:那当然可以。
记者:用什么来控制呢?
吴敬琏:赶快把现代市场经济的各种制度建立起来。
记者:这个各种制度,还是您刚才讲的系统工程。
吴敬琏:对。
记者:这次我们在外地采访的时候,看到整顿市场秩序有标语叫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人人有责,人人有责就是人人不用负责,您认为整顿市场秩序,谁该来负这个责任?
吴敬琏:整顿市场秩序好像它隐含的就是政府的事。
记者:难道不应该是政府吗?
吴敬琏:政府当然有责任,各有各的事情。我认为政府的责任在什么地方呢?政府的责任就是尽快地把这一套制度建立起来,这是政府的责任。
记者:我记得您也讲过,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就是要建立一个非常好的环境,然后如果出现了市场失序的话,它来调整。
吴敬琏: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要把这个工作做得更经常、效率更高,最重要的、首先一条就是要把利益受损的人发动起来,千百只眼睛比由政府由上到下来查办,恐怕效率要高得多,而且它解决的问题要更加广泛,它也能够做得更加经常。
记者:按照我们现在消费者的基础,群众的基础能完成您说的这个任务吗?
吴敬琏:我认为群众想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点是没有疑义的,问题在哪里?问题就是他们是信息的弱势方面,刚才我已经说了,对于一个产品他不可能知道那么多信息,比如我们买一个耐用消费品,我怎么知道它的内在信息,内在质量怎么回事是不可能的,那政府要用一套制度安排,保证他能够拿到信息。应该相信如果群众有这个信息的话,他不会那么对自己的利益漠不关心,他是愿意保护自己的利益的,问题是他没有这个信息。
记者:有人请您写文章来总结20年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体会,您引用了狄更斯《双城记》最开头的话,我们现在可以去上天堂,也可以下到地狱。天堂在哪里,地狱又是什么?
吴敬琏:所谓天堂用我们来说,近期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一个文明、富裕、法制的国家,这就是天堂了。看来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前进,但是另一方面所谓地狱就是说,你看我们现在的问题这么严重,这么多的问题。
记者:现在正处在这个关口吗?
吴敬琏:是,两个趋向都存在,我们所有的工作就指向一个目标了,就是堵住向地狱前进的道路,使得我们更快向我们改革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前进。
记者:这可能是两个路口,我们离哪个更近一点儿呢?从20年的经历看起来,我们的进步不小,这点使人满怀希望。
吴敬琏:很多人不愿意这么想,但是又不得不这么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非常及时,大得人心,但是怎么才能不让它变成一阵风刮过去。作为规范秩序先要有范,先有一个范才能规范,范就是一个规则了,先有了规则才能规范。
记者:您觉得我们现在是不是正在寻找这个范?
吴敬琏:这个范不用去寻找,有些事情非常明显的。
记者:那为什么下面还会经常出现南辕北辙?
吴敬琏:认识不一致嘛。
记者:我们这次到各个省去采访,发现那些政府部门,从省一直往下市、县,大家的工作热情非常高,您是怎么来照顾这些热情的?
吴敬琏:洪虎省长的热情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我非常钦佩他们这种热情,在这种热情的支持下,只要我们抓到了点子上,我想我们市场秩序就能够比较快的有所改观。
目前,全国各地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正像吴敬琏教授刚才所说: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
(《经济半小时》记者/陈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