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上市公司系列报道之一:天通之鉴

    今年1月18日,浙江天通股份成功的在上交所上市发行,成为了国内第一家自然人控股的上市企业,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潘广通、潘建清父子持股总数占到了公司总股本的21.8%,两人由此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屈指可数的个人富豪,上海宝钢集团、信息产业部第48研究所等单位也成为了公司的主要上市发起人,那么上市9个月之后,潘氏父子对公司的管理是否让其他股东满意呢?父子俩人又是如何与其他股东保持合作,避免家族企业可能带来的一股独大呢?为了解天通给我们的前车之鉴,记者到浙江海宁和上海进行了走访。

    上市9个月之后,天通公司已经非昔日可比,当家人潘氏父子已经搬进了崭新的办公大楼,投资5亿元的新工厂也拔地而起,从德国进口的生产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工厂的员工们正在和来自日本企业的顾问制定一套新的工厂管理体系,一切都显示着浙江民营企业特有的那种快速性,匆忙赶回的总经理潘建清告诉我们,天通上市之后不仅企业在变,自己也在变。他说:“很多人评价我们说身价几亿,我有时笑笑跟他们说,这一点我并不关注,我更关注上市以后企业怎么更有效的发展。”

    由于是第一家自然人控股上市公司,也是大家公认的市场富豪,潘建清感到不少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他的父亲,公司董事长潘广通也有同感,一贯保持低调,极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的潘广通,见到我们到来,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里面贴着几天前自己粘贴的一篇太太药业朱保国的采访文章,他对其中“家族企业不会玩猫腻”一句话深有同感:“象我们是中国第一家自然人控股的公司,你还去玩猫腻?我曾在几次省里的会议上说我要做出表率。”

    潘氏父子告诉记者,他们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外部,更重要的是来自内部的股东,为了不让股东们对父子俩人失望,俩人在上市后的第一年把工作定位在改变家族企业体制,建立现代公司管理模式上,吸收了包括董秘、财务总监在内的几百名新的人才,并且和主要股东建立了日常的决策沟通,那么公司其他大股东对潘氏父子的这些做法是否认同呢?记者采访了各方股东。

    (一)关于合作

    天通的股东中除了潘氏父子以外,宝钢集团是主要的法人股股东,由于天通股份的主要产品是用于信息产业的磁芯材料,生产原料主要是氧化铁,所以需要长期依靠宝钢供应原料,于是潘氏父子就力邀实力雄厚的宝钢对天通股份进行参股。

    上海宝钢集团企业总公司董事长徐楠说:“天通这个企业实际倒过来了,民营控股了,我们全民国有企业做了小股东,因为我们是供应原料一方,是宝钢附属产品的开发利用,天通公司鸣锣开张以后,我们当时大家都很高兴。我们董事会成员就跟他们商量,如果公司经营成功对你们来说所有的都在里面,如果公司经营失败 你们所有的就都丢了,我们有信心跟你们一起把公司经营好。”

    据天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建清介绍,到目前为止,大小股东之间没有发生过争执,因为股东关注的是每一年年底的分红,而他认为公司上市以后能够满足股东的要求。徐楠也表示,没有太大的不一致,潘家父子虽然控制很大部分股份,但也不愿与大家发生沟壑。

    (二)关于自律

    潘广通、潘建清父子对天通的持股占总股本的21.8%,而作为国有企业的宝钢集团持股只有7.84%,潘氏父子能不能信守职责,做到规范经营,保护小股东权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潘建清说:“一股独大首先要看一股独大的背景,一股独大所有者是谁。如果一股独大所有者是个人,一股独大所有者是法人,或者一股独大的法人,它们所有者是国有的,这个里面必须区分股权所有的背景,我感觉到我们民营企业 一股独大反而压力大。”

    每次潘家父子开会,徐楠说他们都要听听他的意见。原因可能“一是宝钢公司比较有实力,另外一个就是做事比较规范。”

    (三)关于未来

    天通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能够上市自然有它的实力,公司从80年代创业以来,主业一直围绕在磁芯材料上,这一产品主要用于彩电、电脑等产品的零部件上,天通在这方面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在全球排位第5。

    天通通过上市募集到一定的资金,也有了很高的信誉。尤其潘家父子对公司非常珍惜,像对他们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天通,一定要克服家族企业弊病,广纳社会人才,选择好今后发展投资方向,做到生产一批、销售一批、储存一批、研发一批,跟上产品升级换代要求,谋求公司的长久发展。潘建清清楚地认识到,发展一个新产业是非常难的,做好一个新产业更难,所以天通上市以后主题很明确——把主营业务做大。

    作为一个先行者,潘建清对其它想进入资本市场的民营企业的建议和忠告是:“民营企业上市以后不要过多去考虑多元化或非理性的投资,应该把精力集中在企业发展,如何把握企业的主业强项上。” (赵悦 刘永波)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