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股市供求关系研究(之二)
接上
|
|
首先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关,上市制度由审批制转变为核准制后,并不是要放宽上市的标准,
而是部分监督的职能由管理层转向了市场,需要上市公司、主承销商、投资者共同努力,不
仅要选择优秀的企业上市,而且上市公司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惟有如此,证券市场才具
备长期走牛的基础.另外,利用上市公司在经营机制、融资条件方面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
使上市公司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几年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1999年有12家高科技或科技含量较高的公司
发行厂A股,发行量5.88亿股,共筹资43.364亿元,分别占A股发行筹资总量的
7.06%和8.77%.2000年有27家高科技或科技含量较高的公司发行了A股.
发行量14.16亿股,共筹资143.27亿元.加上相当多的上市公司通过购并、重组,
其主营已转向高科技,高科技上市公司数量已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8%左右.今后,应继续
加大高科技企业上市的比重,推动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和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的优化.
国企大盘股近几年发行较多,促进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行量在1
亿股以上的公司1997年占A股发行家数的8.25%,1998年占17.48%,1
999年上升到24.21%,2000年为16.5%.1999年发行量在2亿股以上
的公司有10家,共计发行28.33亿股,筹资额162.08亿元,比1998年2亿
股以上的6家公司发行量增长了117.92%,筹资额增长了103.75%.
2000年发行量在2亿股以上的有6家,共计发行32.25亿股,筹资额201.54
亿元.2000年大盘股的发行家数较1999年有所减少.但大盘股筹资额却在上升.随
着发行制度的不断改进,市场对大盘股发行、上市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而且,市场的股票
市值扩张后,市场也需要培育真正的蓝筹股,另外,股市是大型国企转制和筹资的重要渠道,
因此,今后会继续加快优秀的大型国企上市的步伐,使得在股票市值达到相当的规模后,国
企在股市中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2.一级市场的筹集资金量跳跃增长
随着发行方式的创新、发行定价的进一步市场化,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发行价格不断增高,
一、二级市场的差价越来越小.今后,发行价格向二级市场价格靠拢是必然的趋势.这有利
于消除长期以来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的收益和风险极不对称的现象.
2000年新股发行的密度和发行的数量居历年之最,增发股票和法人配售在发行体制上出
现了新的突破,今年法人配售新股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高潮,在培育机构投资者方面迈出了实
质性的一步.2000年股市的筹资额超过1,500亿元,较1999年增长八成左右,
今后新股增发、配股规模会逐步扩大,二板市场的推出,以及上市范围的扩大(如将来有可
能允许外资企业在境内上市),今后年融资规模将会达到2000亿元以上,而且随着流通
市值的增加,融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
3.一级市场的认购情况
一级市场认购资金大幅增长.2000年一级市场的资金增长速度是非常明显的,上网定价
发行冻结资金数量快速增长的势头、从年初的2100亿元到11月底的7,500亿元,
增幅为2.6倍,其中个股上网申购冻结的资金更是累创新高,2000年首发上网冻结资
金最少是吴江丝绸(0301)仅92亿元,而民生银行以4,014亿元的冻结资金雄居
历史上新股发行之最.2000年新股上网定价发行平均冻结资金为3871亿元,截至1
1月,计有34次申购冻结资金,其中超过4000亿元的次数达到11次.
一级市场的认购资金在2000年之所以能够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2000年超常规发展
机构投资者的结果.一级市场的认购资金来源于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中小投资者的闲置资金.这部分的资金的流动性比较强,完全视一级市场的发行情况
和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而在两个市场间频繁流动.
二是,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其中一部分资金属于注重安全、低收益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比较
稳定,包括合理的银行拆借资金、抵押融资的资金,以及许多上市公司将首发、增发或配股
募集的资金中暂时未投入的闲置资金(这部分的认购资金量也是和整个市场的融资总量成正
比的).另一部分属于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流动性非常强.
三是,部分违规进入股市的资金.随着监管的力度加强,这部分资金量会逐步减少.
(待续)
《摘自桥讯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