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视    市场新闻    栏目荐文    市场调查    市场文化





西方商人和亚洲对手相处之道


  “亚洲”是我们每日都会看到的地理名词,但对商人来说却没有多大意义.由土耳其到日本、 由叙利亚到南印度,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是一个包含各种不同文化和习俗的大陆,当中的商 业手法和沟通模式也截然不同.

  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例,它们的商业和文化特色和远东地区便非常不同,即使在阿拉伯国家 之间,沟通模式亦不一样.直至最近为止,西方商人仍然把亚洲的商业发展重心放在日本, 主要是考虑到当地经济的重要性.然而,在东京做生意和在汉城、杜拜或加尔各答开展业务 显然是两回事.

  虽然有这些分歧,亚洲的文化特徵仍有不少共通处,例如沟通总是通过间接方式进行.亚洲 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人,一般都避免说”不”.恐防引起对方反感.相反,他们往往以退 为进,以致歉来表明反对立场,或是保持沉默,有些则委婉地表示:”我们乐于加以考虑. ”

  在很多亚洲文化体系--特别是东亚地区之中,无言的沟通往往非常重要.在西欧和美国, 沉默通常代表缺乏沟通,但在亚洲却是沟通的组成部分,代表了聆听和学习,它既保护了个 人的感情和私隐,亦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至于说话,则是表达自我才智甚至骄傲的一种手 法.西方商人和亚洲对手进行谈判时,必须习惯长时间的沉默,并且保持耐性.

  对亚洲商人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比”尊严”更加重要,他们认为这是避免”失去面子”所必 须的.不懂得维护对方的”面子”,便很难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

  过份刻意维护面子,有时难免导致误会.举例来说,一些传统的亚洲商人遇到他们不明白的 事情时,往往不愿承认,亦不会主动发问,担心会”没有面子”.结果可能是:西方商人以 为他们的亚洲合作夥伴已经同意了某种观点,但实际上,后者根本还没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 回事.

  个人关系和互信亦非常重要,当然这在欧美亦是如此,但在亚洲的重要性显然远远过之.在 沟通的过程中,传达互信是成败的其中一个关键.

  曾经在亚洲做过生意的西方商人都知道,良好的个人关系,是促成商业合作或协议的重要动 力.在很多亚洲国家,商业法律往往没有西方那么完备,而通过法庭来裁决亦不是那么通行. 影响之下,很多亚洲商人做生意时,都倾向于找那些能与他们直接接触的对手.如果生意是 基于个人关系而建立,问题出现时便比较容易解决.

  在一个相对不规范的环境中,你当然希望做生意的对手是你认识和信任的人.但无论怎样交 游广阔,你总不可能认识商界里的所有人,因此一些以建立关系为主要目的中介团体,便担 当了重要的角色.即时是国际上拥有崇高商誉的公司,也常需借助这些中介团体来撮合交易.

  通过第三者的介络,是认识亚洲业务对手的有用办法,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信誉超卓,并且和 对方有良好个人关系的第三者作为介绍人(甚至是推荐人),和对方达成协议的机会便大得 多.这些中间人无须对业务有很深入的认识,因为他们的作用主要是作为敲门砖,以及为交 易双方传达非正式的信息.

  西方商人在亚洲的生意夥伴,很多时都不是受薪的业务代表,而是管理自已家族生意的企业 家.换言之,企业的拥有者和管理者就是同一个人.这时大家便得特别小心,因为得罪了这 个人,便等于得罪了他所代表的庞大企业.

  亚洲商人多喜欢将业务多元化,因此他们对技术和细节方面的问题有时便流于表面.西方商 人如果到亚洲企业家经营的工厂参观,想从中找到这家工厂的强项和弱点,便得记紧:最能 协助你了解工厂运作的并非经营这家工厂的企业总裁,而是负责实际营运的受薪雇员.西方 商人在亚洲做生意的最大挑战之一,便是找到这个关键人物.

  最后,有意在亚洲开拓业务的西方人还得在遣辞用句方面下点工夫.在部分地区,例如阿拉 伯、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由于英语的使用非常普遍,双方沟通比较容易. 但在一些非英语国家,很少人会直接说”不”来表达他们的反对态度.这时,一名懂得英语 和当地语言,同时了解当地语言的潜在含义的翻译员便非常重要.

  《摘自桥讯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