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资本退潮,产业资本登场(之二)
接上
|
|
商业模式的变迁与流行
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网络模式的演化与风险投资公司追逐并跟进的步伐基本上是同步的.
从一度流行而后被众口一辞看淡的ISP、ICP、B2C、C2C、B2B,到如今被追
逐趋势的风险投资商趋之若鹜的最新商业模式,如宽带城域网、光纤网路、应用软件、系统
集成、第三代移动通信、语音识别技术、ASP、IDC、P2P(对等联网)、鼠标加水
泥模式等等,各种模式如走马灯般不断出彩.
其实,很多新奇的模式并没有离开互联网经济.例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软件越
来越成为投资的热门,在美国甚至有软件业重新排座次一说,前十位的软件公司全都与电子
商务有关;在中国,最近软件业领跑者金蝶、用友、中软等也都把基于电子商务软件的一揽
子解决方案作为核心业务来发展.与过去投资人将软件企业看成传统企业而对之大加冷落相
比,以”向服务业回归”为旨归的现阶段已开始重估应用软件的商业价值.
再举被视为”2000年业界唯一震撼人心的发现”的P2P为例.P2P技术能允许所有
的PC不通过服务器,而在PC之间互换存在硬盘上的文件、目录,甚至共享整个硬盘.通
过让绝大部分的节点和其他节点直接交互,P2P不仅真正地消除了中间商,而且使个人电
脑再一次成了”中心”和内容的主要存储地.这一技术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大部分互联网服
务都可以归入P2P的应用范围之列.然而,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这样一个可能颠覆音频、
视频甚至整个软件产业的全新商业模式,在初始阶段的互联网被忽略了.产业资本成为新引
擎
风险资本和金融资本在向企业注资时,会介入其经营管理全过程并提供某些增值服务,但它
不可能以母鸡般的耐心长期”孵化”一家企业.短则三五载,长则七八年,它总归是要退出
的,或通过IPO,或通过转让.因此,这种以”投入-回收-再投入”的方式不停运作的
金融资本,解决不了整个产业的困境.相反,为了变现,风险资本可能把经营前景良好的公
司搞得面目全非.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少吗?为了上市,8848把自己的强项B2C业务砍掉了;同样是为了
上市,eLong放弃了自己借以立足的城市生活社区,转向了本身无多少积累的B2B模式;
eTang由于找不到后期资本跟进,在业界几近消失;同样由于资金告罄,ChinaRen不得不
卖身投靠搜狐.风险资本之弊由此可见.
但产业资本就不同了──对于企业的经营者而言,是没有通道可退,也没有出口可撤的.他
必须潜下心来,老实地赚取利润,而不是热衷于资本运营和概念炒作.
互联网经济下一轮成长的主要动力源应该来自于产业资本,它不会因眼下蝇头小利就想着变
现出局,而是将所投资企业作为一份长久的基业来经营.这种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的战略发
展是有益的.当然产业资本也可以直接向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或者投资于风险投资基金.
在国外,产业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的热潮也才刚刚兴起来.如微软、西门子、戴尔等公司都介
入了风险投资领域.在国内,随着商业互联网的发育,一批在互联网导入期异常活跃的风险
投资正在渐渐淡出,而产业资本在网络作为一种产业日渐成型的情况下,则开始受到感召并
有所动作.比如,联想、海尔、TCL等传统IT企业、家电厂商都已在资本市场上连连出
手,有的已组建了自己的风险基金.来自传统产业资本的风险资金比一般风险投资更有感觉,
一旦它们成为未来互联网经济主流资本平台时,中国互联网的产业才能形成.
《摘自桥讯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