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热身北京申奥(之一)
|
|
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将在莫斯科对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国归属进行最后表决.北
京的申奥工作到了最后冲刺关头.
1998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对申奥工作进行了研
究,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从此北京走上了长达1年半的申奥之路.期间,北
京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申办口号,以及”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个主
题.
奥运会不仅是一个体育盛会,还是全球体育产业的龙头.国际奥委会通过成功的商业化运作,
已经把奥运产业变成一个大金矿.如果北京最终获胜,奥运市场的开发和奥运所带动的相关
产业的发展,将是未来一个巨大商机.
6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对北京2008奥申委主席特别助理魏纪中进行了专访.
魏纪中说,体育产业近年来非常受人关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首开赢利先河,对中
国的体育产业的借鉴作用是很大的.
80年代初,萨马兰奇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对奥委会的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他首先把职
业竞技引入奥运会,使奥运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高水平的比赛;其次,他通过TOP计
划对奥运市场进行更深入的商业开发,用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来推广,实际上一举打开了
奥运市场.
如果本次申办成功,国内奥运市场的开发,完全可以借鉴国际奥委会的TOP计划.其实有
很多企业认为赞助全球TOP计划不合算,他们更愿意在中国市场精耕细作.例如前不久联
合利华(中国)公司的市场负责人就向中国表示了这样的愿望.在中国飞速增长的巨大市场
中,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市场空间相当大.关键是与国际惯例接轨进行奥运商业操作.
2000申奥失利过后,北京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北京和其他国际大都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
有相当大的差距.说实话,那时并没有想过还要继续申办.但北京市有一个决心,就是要尽
快、彻底地改变北京的面貌.当然,这个决策也为本次再度申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此后北京城市建设变化很快.从1993年到2000年,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共达319
8亿元,而且以年均9%的速度在增长,效果是北京市区版图长了近百平方公里.在接下来
的7年中,北京市还规划共拿出300亿左右的资金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待续)
《摘自桥讯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