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热身北京申奥(之二)
接上
|
|
要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市在环保方面进行了不遗余力地投入:1998年至200
2年共计划投入460亿元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前不久北京市政府再次决定,在接下来的
2003年到2007年四年期间,将继续追加投入540亿元.也就是说,近10年期间
北京市用于环保的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占同期北京市GDP的4%以上,这在本届所
有申奥城市中是最多的.
奥运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商机非常看好,应该说所有变化都是有利的.但是,外界往往期待
过高.其实,就是不办奥运会,北京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继续加大投入,申奥只是起到一
个加速作用.
事实上,北京奥申委提交的《申请报告》承诺,北京举办奥运对市政建设的唯一影响是,只
会新建两项与奥运直接相关的城市基建项目:一项是由地铁五号线通往规划中的奥林匹克公
园的一条支线,长5公里;另一项是新建8个奥运场馆.如果申办不成,这两项会停建.北
京市”十五”规划本来就要建设的11个新场馆,与奥运新建项目无直接关系.
整体而言,如果完成奥运的所有基建(场馆、地铁、奥运村、记者村、电视中心等),只不
过相当于在北京”十五”规划中单个年份投资额的9%,如果从2001-2008年分七
年进行投资,平均每年占北京市投资还不到1.3%.从这个意义上说,若成功申办奥运,
对北京整个经济面的影响,并不像外界想象那样大.
魏纪中个人估计,奥运带动的所有产业,期间大约每年可为北京创造100多亿人民币的G
DP贡献.
这个100多亿的奥运商机具体体现在:从宏观上看,奥运会带来北京乃至国内投资环境的
较大改善,有效推动消费需求和服务经济的发展.但直接效果未必有外界渲染的那么大;从
微观上看,也只有很有限的几个产业会受益,如体育、旅游、建筑、建材、通信、商业服务
等产业.但对这些产业而言,奥运更像一个机遇,谁能真正从中获益,还要通过市场竞争来
说话.
北京申奥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是北京的宝贵财富;如果申办成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也已经承诺会大力支持,这是北京胜过其他竞争对手的亮点.
北京提交的申办报告,共16.25亿美元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都比较保守,最后盈余0.
16亿美元只是处于中等水平.魏纪中对国际奥委会官员解释说,有中国政府全力支持,奥
运预算能够灵活运用政府资源来调节.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
(待续)
《摘自桥讯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