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奥运经济三大预言(之一)
|
|
顾拜旦是奥林匹克的创始人,萨马兰奇则是奥运经济的缔造者.顾拜旦是奥林匹克的精神领
袖,萨马兰奇则是奥林匹克的财富英雄.执掌国际奥委会的20年间,萨翁赋予一向”赔本
儿赚吆喝”的奥运会以”镶金边儿的日子变成钱”的超能力,并使赚钱成为奥运会成功与否
的重要标志.虽然奥运的商业化招致不少非议,但奥运的经济力量正使主办城市之争日益激
烈,也使申办成功后的欢呼更加发自肺腑.
在”713”的狂欢之后,我们首先期待奥运创造经济奇迹
北京成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的第四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叶震指出,北
京申奥成功将在今后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增长0.3到0.4个百分点;时隔一
天,北京市统计局称,举办奥运会将对北京每年的经济增长产生2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
──来自政府权威部门的预言.
叶震提供的数字源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预算司的匡算,与国际着名投资集团高盛亚洲的推
测不谋而合,两者都没有透露具体的计算依据,但奥运创造经济奇迹的能力几乎不容置疑.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鲍明晓主任的观点,似乎可成为官方预
言的注脚.他认为,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有形影响主要表现在拉动投资需求、消
费需求和扩大就业3个方面.
首先,投资需求扩大.2008年奥运会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
币1323亿元,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亿-18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
42亿-144亿美元.基本建设投入的140多亿美元,主要由中央财政、市财政和国内
外企业投入,如果把基本建设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财政的投入,那么承办2008年
奥运会将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约合人民币7
45亿元.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北京经济高
速增长的助推器.
其次,消费需求受刺激.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
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另外奥运会是一个动态
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
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热点.据澳大利亚旅游者委员会预测,悉尼奥运
会所诱发的旅游者,1997-2004年总共将达到1600万元,澳大利亚将获得42.
7亿美元的收益.当数以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因奥运会而来北京观光,他们在拉动北京地区的
消费需求方面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推动北京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北京市统计局综合处处长于秀琴对此作出分析:根据北京经济增长与投资的弹性关系,投资
每增长1%,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0.42%,投资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每年约1.5个百分
点.此外,投资的增加还同时拉动消费需求上升,7年将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00亿
元,每年将因为奥运增加150亿元以上,根据经济增长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之间的弹性关
系,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每增长1%,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0.65%,据此估算,拉动经济
增长近1个百分点.因此,奥运增加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对每年经济增长的作用约为2.5个
百分点.
第三,就业机会增加74.5万个.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期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
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
10万人的就业机会.由于北京市整体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
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主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
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
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根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来
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年的6年间,其中2006年和20
08年是高峰.
现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除了企业自身要有雄厚的实力和一流的产品,还需要企业所
属国在国际上有美誉度和影响力.也就是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实际上是需要国
家这一大品牌支撑的.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的重要手段.
(待续)
《摘自桥讯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