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股市未来运行趋势分析(之一)
|
|
下文将分析中国股市未来的运行趋势:
一、政策的中性取向将极大地降低指数暴涨或暴跌的可能
根据对2001年上半年各项政策的分析,政策已经不再对指数的上涨或下跌产生直接的推
动,而只是根据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和目标,对市场中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改革和
调整.从中国证券市场的运行历史来看,这种政策取向的转变,将大大减少指数暴涨或暴跌
的可能,可以为市场提供一个能够更多按照自身规律运行的环境,决定指数涨跌的因素将更
多地取决于机构资金的流动.
从机构资金的流动趋势看,由于上半年结构性特点的形成,客观上进一步增加了机构资金回
避风险的选择倾向,因此上半年存在的资金流动特点在下半年可能会继续存在,一方面仍将
有机构投资者在积极寻找潜在获利机会,另一方面,2000年及今年上半年已经获利的机
构投资者将继续寻找落实盈利的机会.但无论哪种投资机会的创造,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
阶段性活跃的市场,而这种资金流动特点反过来又将限制指数的持续上涨或大幅上涨.
二、现实资金供求状况使指数难以实现单向的较大突破
目前,对资金供求的分析主要侧重于对潜在资金供给量的分析,而缺乏对潜在资金供给转化
为实际资金供给是否具备客观条件的分析.从理论上讲,居民储蓄、社保基金、开放式基金、
保险公司、三类企业等将源源不断地为市场提供新增资金.但事实上,上述资金转化为现实
供给的渠道并非十分顺畅:社保基金入市具体办法尚未出台,步伐应该不会太快,短期内规
模估计也不会太大;保险公司入市比例虽然不断提高,也获准作为基金公司的发起人.但如
果没有新的基金公司成立,保险资金入市比例提高和作为发起人所能产生的资金供给都只能
是画饼充饥;开放式基金应该是最现实的资金来源,但短期内恐怕还只是处于试点阶段,不
全面推开恐怕不会对资金供给形成重大的实质性改善;居民储蓄和三类企业资金在整个市场
运行趋势没有明显改善以前,恐怕也很难出现类似2000年的大规模入市现象,这一点从
1999年以来客户保证金余额增长速度和新增开户数增幅的明显下降也可见一斑.
因此,笔者认为潜在资金供给是充裕的,而向现实资金供给转化却是需要条件的.相反,对
于资金的需求却是实实在在的,无论从证券市场历年筹资额变化趋势,还是国有股减持、增
发新股泛滥等原因来看,下半年的资金需求压力还是相当大.
从1998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的筹资金额始终保持上升趋势,而且与当年指数的上涨幅
度和活跃程度保持着较高相关性.从今年上半年的新股发行、增发以及配股的总筹资金额来
看尚未达到去年的一半,但市场依旧保持了6.97%(上证综合指数)的上涨幅度,虽然
考虑到市场活跃程度由去年同期超过300%的换手率下降到了150%左右,但从总量上
与去年基本持平恐怕还是必要的,换句话说上半年筹资额略低将给下半年的筹资带来巨大压
力.
此外,以下三方面因素更是前所未有的影响因素:一是从上半年增发新股的平均价格和发行
规模来看,要远远高于配股的筹资规模,而目前公告增发计划的公司已超过100家;国有
股减持将伴随新股发行或增发带来10%的新增资金需求;可转债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新的
筹资方式,目前符合可转债发行要求的上市公司大概有200多家.因此,下半年现实的资
金供求关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松.
三、增发的迅速普及将成为影响指数运行的重要因素
2001年上半年影响个股股价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上市公司公告增发方案或计划,股
价一般都会在增发消息的影响下下挫5%以上.根据我们的统计:
2001年4月实施配股的只有1家上市公司,且筹资金额由3月份的133.39亿元急
剧下降至4亿元,而5月和6月更是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实施配股方案;与此同时,2001
年上半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则达到了14家,是去年全年实施增发的73.68%,而公
布增发意愿的上市公司已超过100多家.
我们假设关于国有股减持实施细则能够在9月底前出台(这是下半年实施增发的必要条件之
一),以每周增发2家的速度实施,那么将至少有22家上市公司实施增发,而配股家数按
照目前势头分析应该不会超过90家,较以前年度将大幅下滑.
显然,上市公司选择再融资形式时已明显倾向于增发,而不再选择配股,但这客观上却成为
影响个股运行趋势的最大不稳定因素,如果下半年再有50-100家上市公司发布增发公
告,按照目前市场个股平均总市值计算,下跌5%将对指数造成9-18个点的波动.
(待续)
《摘自桥讯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