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视    市场新闻    栏目荐文    市场调查    市场文化





中国将引发下一次”亚洲经济危机”


  上月发生的两件事似乎没有关联: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新加坡、台湾 和香港股市及汇市跌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位.但是联系起来看,它们却在 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亚洲的未来--世界将面对来自中国的巨大挑战.

  决策者和工业家今后必须更加注意中国的发展,不是因为人权、共产党的尚武主义,或者中 国市场的开放,而是中国的生产型经济将以裂变方式爆炸性增长,但世界各国迄今仍未作好 应变的准备.

  我最近访问了中国一家只有3年历史的制造厂后,对此深有体会.这家工厂位于珠江三角洲 --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有50,000名工人--全部是年轻女性,没有一个戴眼 镜的.

  我问经理:”你没有视力不好的员工?”

  他回答说:”她们视力变差时,我们就解雇她们.她们可以寻找其他工作--这不是我的问 题.希望来我们这儿工作的人太多了.”

  以工业化国家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十分残酷.同时,因劳动法的限制,这种现象在其他类似 中国的国家中也不会存在.但是在深圳、上海、苏州、大连和许多中国城市,由于有上亿的 人渴望从穷乡僻壤涌入,这却成了理所当然的做法.

  一种有前例可援的形势 要寻找一个可以类比的前例,你得回到40年前,去看一看日本战后经济的腾飞.还有狄更 生式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夜,或美国”强盗式巨商”时代,当时劳工极为便宜且新技术 不穷.

  大连一家工厂登出广告,提供相等于每月100美元的薪酬,这吸引了来自附近农村的20 00名女孩.她们蜂拥而至,希望得到面试机会.

  那些被雇用者日夜工作,就住在公司宿舍里.他们常常在午餐时间学习电子技术或其他高科 技技术.那些遭解雇者(因近视或其他原因)一般上不会再过农民生活,他们会成为中国新 城市中繁荣的都市自由业者和服务业者.

  充沛的低工资和高素质的工人,使中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还有另外三架引擎为中 国经济不可抗拒的力量提供着动力.

  一国十制

  首先是政治制度.过去几年,因为放宽经济管制的协调政策,中国已经从”一国两制”发展 到”一国十制”--一种半自治联邦和经济区.这些地区,如深圳、上海、大连、渖阳、青 岛和苏州等地,经济发展已经比任何”亚洲小虎”,如马来西亚、台湾、泰国和韩国都要快 速.

  这些”特区”平均人口大约在500-700万左右.尽管中国名义上实行共产主义,但这 些地区的企业所受到的管制,比日本、法国和瑞典的同业还要少.比较看来,中国真是个资 本主义的天堂--只要你呆在这些地区,而且不与中央政府作对.

  争取成功的急切期望

  第二,中国的工业家都渴望学习,从不自满.

  我曾经担任过几家日本公司的顾问,这些公司在1970和1980年代闯入美国市场.我 清楚记得,这些公司的执行人员在面对令人生畏的挑战时,只会问自已”我们应怎样做?” 如今,他们的继任者却趋向列举所有他们不能做的理由,把自己的麻烦归咎于经济形势和政 府.

  但是,中国的公司却继承了日本公司丢弃的东西.他们在服装、维他命补充物、食品(包括 在日本受欢迎的蘑菇和蔬菜)、手表、消费电子和电器、胶合板、鞋、精密电子和机械部件 等方面,正开发出创新的低成本出口业务.

  在珠江和长江三角洲,有超过50,000家电子部件供应商,随时准备把产品运送到日本 和台湾的制造商手中

  在日本,像Fast Retailing(以Uniqlo商标着称)这样的服装公司,利用在中国进行大 规模生产的优势,把高质量服装的消费价格降低了一半.在经济极度不景气的日本,Uniqlo 却连续3年实现销售量翻倍,盈利空间高达25%.在日本设计,于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产品, 在公司店面销售的方法,目前被称之为”Uniqlo”模式.

  许多公司正在模仿这一方法,如眼镜业和文具业公司.

  总而言之,中国正在取代其他亚洲国家花了15年以上时间才建立起来的行业.

  货币制度强健

  第3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货币的稳定.这既是一种历史的偶然,也是一种深谋远 虑的极佳范例.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时,英国同意留下大约380亿美元的储备--条件是中国必须承 诺不动用这些储备.当地三家发钞银行每发行1港元,就必须有相等于大约13美分的外汇 储备支撑--这一比例相当高.

  中国不仅接受了这个条件,而且对大陆货币实行规定汇率,人民币兑港元也是如此.他们也 禁止人民币在中国境外兑换,限制投机者投机港元.实际上,中国限制造币缓解经济痛苦, 也使自身因货币波动较小而受益无穷.货币波动曾令墨西哥、印尼、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 饱受折磨.作为一种以美元为基础的经济,中国也与美国一样,享受到免受通货膨胀侵袭的 好处.

  在此之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这样优秀的经济.因为它如此之新,其效力目前才刚刚被感 受到.

  中国目前对亚洲经济的影响,正如日本20年前对西方的影响一样.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 的币值和股价自2000年以来已经大幅度下跌.较诸1997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一些国 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和台湾,受到这一新竞争的打击更大.

  该觉醒了

  中国以外的政治家和工业家应从中得出什么教训呢?我们应该从自满中清醒过来.

  数十年来,经济学家和投资者都在等待中国觉醒,他们担心中国庞大的人口,但却渴望进入 它的庞大市场.最终,中国觉醒了,它的经济扩展速度,将比我们大多数人的预期要快得多. 如果把香港的贸易量加入到中国的进出口数量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3大贸易国,次于 美国和德国,但超过了日本.

  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很快发展成为一个”中华合众国”,大多数经济决策在地区和省级作出. Chunghua翻译成英文是”China”,实际上它意味着”繁荣世界的中心”

  中国的地方自治远强过日本和德国的自治.中国的省在争取外国投资和市场方面相互竞争. 奇怪的是,北京中央政府的结构,在所有大国中最接近美国.

  这种地区性竞争将进一步使中国经济扩张加速,那将远远超过我们至今在亚洲所看到过的景 象.美国人(还有其他国家的人)将被迫与中国进行贸易,因为消费者需要中国廉价的产品, 而生产者也需要廉价的零部件.就象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和下半叶的日本一样,中国工业 将克服保护主义势力.

  这一切做来并不容易.但是,每次中国某个行业直接与外国同行竞争,中国总是会赢.

  建立新观点

  美国政治家和商人似乎摇摆不定,或把中国视为一个詹姆斯.邦德式的反派角色,或视中国 为一个尚待开发的市场.这两种看法都过于极端化.

  中国是一个新的来势汹汹的经济竞争者,也许是自美国在上个世纪末登台以来最强劲的一个.

  短期内,中国的崛起将引发一场比上次经济危机更严重的亚洲经济危机.但是不像那些引发 1997年危机的投机者,中国不会离场.

  长期看,一家公司在这个新世界壮大的能力,将取决于它能够多好地算计如何”内化”中国 的长处,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不像报刊标题所说的那样,竞争并不是中国和美国或日本之间的一场较量,而是每一个市场 的比赛,胜利者将是最好地内化中国竞争力,来打败国内同行竞争者的公司.我们都不得不 调整自己来适应中国,因为事实是,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会拥更好的产品.世界各地的人不 久都将依赖中国提供的高质低价产品,因为它们将远远胜过其他国家.

  当我们最终在北京与对手相见时,将发现对手实际上就是自己.

  《摘自桥讯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