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视    市场新闻    栏目荐文    市场调查    市场文化





中外银行 竞争焦点在哪里 【2001.08.06 08:50】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后,凭借良好的信誉、先进的管理方式、灵活的机制、完善的业务品种与中资银行在以下方面展开竞争。

  国内优质客户争夺战 据统计,目前中国银行业60%的利润是来自10%的优质客户,因此,争夺优质客户的竞争会非常激烈。已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凭借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及母国银行和三资企业投资者的地缘关系,经过几年的经营,已争揽了大量优秀三资企业客户。加入WTO后,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银行,除了会将客户开发的重点放在现有的优质客户上,还会着眼于未来的 发展,培养有前景的中小企业群体,因为这些中小企业中不乏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科技含量高的优秀企业,而它们将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最具活力的企业群,将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国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不仅仅是提供传统的信贷资金支持,对通过慎密考察选择的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往往在企业的萌芽期就开始介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企业的整个发展期、成熟期,甚至二次创业中都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品种。外资银行完全可能利用其国际银行网络、高新技术和综合化服务的优势为其客户提供包括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服务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目前,中资银行的情况与这种考察企业的角度和所能够提供的服务手段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优质客户的争夺战、对未来潜在市场的争夺战会异常激烈。

  国际结算业务必争之“地”

  外资银行大多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经验丰富、资信较高的金融企业,它们凭借金融结算技术先进、国际网点多、操作规范以及其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与中资银行抢夺市场,争揽客户。目前,外资银行的进出口结算虽然限制在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结算,以及经批准的非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结算和放款项下的进口结算,但因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大,国有银行受冲击仍很严重。比如外汇汇款外资银行通常一天可以到帐,而中资银行要二至三天,这使得大型三资企业基本上都是外资银行的客户,加入WTO后,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量将会大幅提高,外资银行的国际结算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

  零售业务重要战场 在入世的最初阶段,外资银行不会在零售业务上花费太多功夫,但从中长期看,零售业务将是外资银行大显身手的领域,因为中国的零售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个人零售业务上,高收入的消费者将成为外资银行的目标客户。

  ●银行卡业务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有各自的银行卡,但各行的银行卡业务都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银行卡种类多,但功能不够集中,通用性不强。二是银行卡网络系统老化,难以适应产品创新的要求。与此相比,欧美大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却先进得多。一旦它们利用国内大中城市的“金卡工程”,共享国内现有的银行网点、设备资源将对中资银行的银行卡业务产生极大的威胁。

  ●消费信贷业务个人消费信贷通常属于风险小、回收率高,发生坏帐情况少的业务。现阶段我国消费信贷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消费总额中,消费信用所占比重不足1%,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通常都高于20%。因此,中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市场十分有潜力。而在为客户理财、提供信贷消费方面,与外资银行比,中资银行无疑处于劣势。

  ●个人存款业务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外资金融机构吸收境内外汇存款规模不能超过其总资产的40%。外汇存款范围又限于境外和境内的三资企业。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可吸收的外汇和人民币储蓄存款范围拓宽,外资银行数量也会逐步增加,居民的部分存款可能转存到外资银行。外资银行虽然在机构网点上不可与国有商业银行同日而语,但外资银行可能针对高收入人士,通过个人理财服务、信用卡服务、网上银行服务、电话银行服务、家居银行业务等,扩大其对私业务的辐射面,以技术手段不断取代传统的银行柜台业务,吸引外币、人民币储蓄存款。特别是由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为数不少的知识分子阶层、白领人士对资金安全性问题比较敏感,在放开金融市场后,他们很可能把其大部分积蓄存放在外资银行,这将造成储蓄存款的分流。

  公司业务争夺趋于激烈 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与严格分业管理的中资银行相比,更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需求。外资银行以追逐利润的本性出发,不会涉足一些没把握的企业,而会重点出击,竭力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或行业,除了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外,还将包括中国的外向型企业、跨国企业、大型集团公司和高新科技企业以及很少或很难得到中资银行资金支持的民营企业。

  大型企业的现金流量大,雇员多,外资银行为其提供一揽子服务的信息搜索成本低,服务可包括现金帐户的支付、抵押贷款、融资租赁、职工的养老保险计划、消费贷款、企业资产管理和投资顾问等,同时满足企业的交易需要、企业职工的个人融资和企业财富积累等三方面的需求。而这些优质企业为扩大生产,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出于自身考虑,往往也会选择那些服务方式灵活、效率高、态度好的外资银行,久而久之,国有商业银行会丢失一批优质客户。此外,客户的忠诚度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在国有企业脱贫解困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政策的关系会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支持,外资银行则袖手旁观,而一旦其中的一些企业重振雄风,却反而成了外资银行的客户。

  人才竞争愈演愈烈 金融振兴,人才为本。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突破地域和数量限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对国内管理和专业人才需求较大,倘若只通过技术和岗位培训的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见效慢。外资银行从中资银行直接挖人才,既节省了成本和时间,又能够通过挖到的业务骨干带来一批重要客户,而国有商业银行受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条件限制,对一些资深职员和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吸引力,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已有不少优秀人才流失。外资银行全方位进入后,对人才的吸纳量迅速扩大,其优厚的待遇是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这决定了在人才竞争方面中资银行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摘自桥讯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