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无利可图
|
|
现在唯一阻碍中国尽快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就是它最大的两个贸易夥伴--美国和欧洲--
就保险问题发生的争执了.问题的核心是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是否应继续享
受中国政府给予它的特惠待遇,使其欧洲竞争对手继续处于不利位置.各主要国际保险巨头
都在不遗余力地敦促它们各自的政府为利益而战,看来马上要有一场好戏上演.
但是,这些企业可能弄错了.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对野心勃勃的西方保险公司一直是个难题.
一方面,亚洲地区有一些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同时,发达地区的保险业已经没有进一步
发展的空间.而另一方面,没有人能保证增长快就可以带来利润.
长远来看,如果以增长为唯一标准,那么跨国公司的地区战略应该很清楚.在一份即将出台
的报告中,世界第二大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Kai-Uwe Schanz估计,
中国和印度的保险市场到2005年规模可能翻番.相比之下,大多数在97-98金融危
机中受到重挫的亚洲市场,形势却继续恶化.
另外,已经向外国保险公司开放的东南亚市场正濒于崩溃.而印度和中国的市场高度集中,
而且刚开始走向开放.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外国保险公司已经控制了大约一半以
上的人寿保险市场.而在中国,它们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到1%,在印度市场中则更低.
增长率可能会欺骗你的判断.以中国为例,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被认为是亚洲最具发展前
景的市场.即使到2005年,保险市场规模能扩大两倍,中国的市场仍然仅能达到瑞士的
规模.如果到2010年再扩大两倍,可能达到意大利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增长率并不
能说明外国保险商能从这些市场中赚钱.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失去它的吸引力.但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几乎都没有盈利,最好的
估计是只有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国际集团曾经有少量盈利,现在则大致持平,所有其他公司
都在赔钱.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有没有世贸组织,这种情况都不大可能很快转变.在目前争
夺执照的斗争中,胜利者最终可能会反过来羡慕那些失败者.
在中国(一直到1980年代开始才有保险),保险业无利可图部分是因为能支付保单的仅
仅是那些高收入者,而且推销保险的唯一方法是派代理人登门推销,再也没有比这成本更昂
贵的推销方式了.在发达国家,保险商完全依靠投资收入盈利,因为保费收入非常少,根本
不足以支付赔偿和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在中国,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式被限定为低收益的银
行存款和政府债券.中国现在计划允许保险公司直接投资于资本市场.但是照中国着名经济
学家吴敬琏的话说,中国的股市还不如赌场.
保险公司在中国无法盈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红头文件的限制.中国保监会主席马永伟很喜
欢谈”摆在外国保险公司面前的黄金时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保监会却处处束缚外国
公司的手脚.分析人士指出,这就像是20年前的日本一样,保监会的首要任务不是服务客
户,而是保护国内行业.保监会可以容忍外国保险公司的发展,甚至可以学习它们的经验,
但是不会让它们蓬勃繁荣,这种现状即使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也不会改变.
考虑到中国对外国保险公司的束缚性管理.如果想完全进入中国市场,外国保险公司必须在
设立分支机构之前耐心地建立代表处并维持上几年.在这期间,还要想方设法和保监会的官
员们搞好关系.然后,保险公司才有可能在某一个城市开展业务--险种限定在非人寿保险,
客户群限定于在华的外国人.在人寿保险方面,中国迫使外国公司(美国国际集团例外,这
就是纷争的起因)与中国本地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外国保险公司想进入全国市场(不仅仅局
限于一个城市),只能在国内保险公司内控股25%--只有如此,才可能得到保监会的批
准.
这种规定的目的是,在外国保险公司于中国盈利之前,吸引大量专业人士进入中国并将他们
的经验传授给本地保险公司.如果考虑到这些,西方保险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师们在研
究是否向亚洲投资,以及向哪里投资,投资多少等问题时,就应该考虑得更全面了.
《摘自桥讯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