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视    市场新闻    栏目荐文    市场调查    市场文化





壮志未酬彭作义猝别人世,并购大战啤酒业变数顿生(之一)


  ”青岛啤酒(CN;600600)总有一天会跨过太平洋,冲杀到彼岸,赚洋人的钱.” 7月2日,彭作义一边把刚统计出来的企业中期业绩内部报告给记者看,自信地对记者说.

  然而,7月31日,时隔不到一个月,”并购英雄”彭作义却因意外事故,远离人世.这对 青啤,乃至整个啤酒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震惊.

  国内某大型啤酒集团的一位高层人士这样慨叹:”彭作义堪称一位啤酒业的并购英雄,没有 他,今天的啤酒业资本运作不可能来得这么快,啤酒市场格局也许还是一盘散沙.”   

  沉默了几许,这位高层又意味深长地补充说,”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个很好的竞争对手.”   

  并购英雄

  1995年,一直以”啤老大”自居的青岛啤酒头一遭在产销量上被其他的品牌赶超,青啤 光环失色.这时,青啤的两个关键性人物登场:原青岛市计委主任李桂荣任董事长,而彭作 义则从青岛大洋食品集团踏上了青啤这条更大的船,任总经理.此时,朱总理刚刚说过这样 一段话:”中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有两个,一个是青岛啤酒,一个是龙井茶,谁砸了青 啤的牌子谁就是对民族犯罪.”

  彭作义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我们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彭作义在7月2日接受本报专访 时感慨道,”青啤当时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拒绝进入市场,还抓着计划经济用批条子的方式来 经营销售,这无疑捆住了青啤的’手脚’.”   

  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彭决定生产大众啤酒,改变青啤高高在上的形象,提升与消费者的亲 和力,从而打响了调整青啤经营路线为青啤彻底松绑的第一轮.彭作义说,那时他第一次体 验到了处在风浪尖上的感觉.   

  这感觉仅仅是开始.此后,进入市场的彭与青啤一直在寻找一个”翻身做大”的机会.19 98年前后,全球经济疲软,洋啤酒在中国问题频出、竞争乏力,开始退潮,同时,一些中 小啤酒公司或亏或倒,啤酒业的第一次并购重组风刮起.彭作义开始”指点江山”.   

  截至今年,青啤通过破产收购、政策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已并购了39家厂子,产销 量从3年前的56万吨做到了去年的186万吨,而今年上半年的产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50%左右.   

  ”’善战者,求之于势’,青啤已经开始做大做强”,一个月之前的彭作义笑着说道,并做 了一个向上扬的手势,自信、坚定.

  也正是青啤的大打并购牌,加速了啤酒行业的整合,其他啤酒集团纷纷展开”圈地运动”, 进行资本运作,形成了目前第一集团”三国演义”,第二集团军群雄割据的新市场格局.而 彭本人也被评为2000年中国并购十大风云人物之一.   

  并购是一把”双刃剑”   

  其实,彭作义在尝试资本说话的同时,也在以切身的体验告诉同行,并购千万不要忘记整合 与消化.

  1994和1995年,青啤先后购并了扬州啤酒厂和西安汉斯啤酒厂,虽然一年只购并一 个厂,但这两个企业非但未起死回生,而且每况愈下.

  可以说,这次失败对彭作义来说,简直是刻骨铭心.他曾深有感触、直言不讳地说:”企业 并购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投入,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几乎是对等的,并购是一把’双刃剑’.”    (待续)

  《摘自桥讯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