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视    市场新闻    栏目荐文    市场调查    市场文化





面对中国的崛起,亚洲国家应采取甚么对策?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冯国经曾经问过亚洲很多商界人士:”面对中国的竞争,你们将如何应 对?”至今为止,他仍未听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对于中国经济的急速冒起,它们的反应 是既惊心又绝望.随着大量工厂迁移到大陆,东亚的日本、韩国和台湾担心它们的工业将被 ”掏空”;而东南亚国家则忧虑,它们将在这股新的浪潮中,失去大量外国投资.日本资深 经济顾问小摩见一预测,中国的崛起将引发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其严重性和影响只会比 97-98年的一次更甚.

  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既然中国有能力制造原来由亚洲国家生产的所有产品,而且价格更加低 廉,这些国家今后将何为生?如果这种担忧成立的话,亚洲国家未来的经济调整将会异常痛 苦,因为中国加入竞争之后,它们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历史.

  亚洲的经济发展可称之为”雁行模式”.具体来说,是首先生产一些主要用作出口的简单工 业制品,例如鞋、足球之类,然后将赚得的利润再投资,提升设备,转为生产半导体和手提 电脑之类的较复杂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工资和生活水平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首先 跟随这个模式发展的是日本,然后是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四条小龙,再接下来是马来 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小虎.

  中国显然没有追随上述发展模式,它既生产尿片等最简单的日用品,亦制造电脑晶片之类的 复杂设备,而且同时进行.摩根士丹利(香港)亚洲经济师施安迪(译音)说,唯一和这种 发展模式相近的,是19世纪时的美国.充裕的劳动力有效压抑了工资的上升,而低廉的产 品价格则刺激了消费需求.中国现时已经生产种类繁多的商品,部分的生产规模足以主导这 些产品的全球价格.在这种形势下,亚洲国家实在不能不担心它们的经济前途.

  然而,这种担心可能被夸大了.英国着名经济学家里加图(DAVID RICARDO) 早于19世纪已经指出,贸易的关键不是绝对成本(中国很多商品在这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而是相对成本.ING霸菱证券经济分析师添.高顿试图利用里加图的理论,来印证亚洲现 时的实际情况:中国和泰国都生产稻米和钢铁,无论是稻米抑或钢铁,中国的生产成本都比 泰国低,但中国在钢铁生产方面的成本优势比稻米更大,那么只要中国集中生产钢铁,而泰 国则集中生产稻米,两国都能通过贸易而得益.

  这个模式的缺陷,是假设各国经济都有极大弹性,可以轻易进行调整.在以上例子中,若其 他因素不变(现实当然不可能如此),泰国关闭所有钢铁厂将导致城市工资下跌,将财富转 移至乡村,由此而产生的短期政治冲击很可能是政府不能承受的.另外,汇率变动的因素亦 被忽略了.如果中国主导了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将会上升,其他国家的货币汇率则会下跌, 从而将贸易重新导向平衡.

  中国崛起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因国而异.以日本为例,该国和中国一样面对通缩压力,但和中 国不同的是,它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日本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中国是合理的,并能从中受惠 --正如它从东亚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得益一样.日本的发展方向其实和美国类似,即经 济活动的重点由制造业转移至高增值的服务业.由于经济结构不同,日本只会从中国的经济 发展中得益,而不会受害.

  高盛(香港)投资的胡斐德(译音)认为,对飞在雁群尾部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 宾而言,形势非常明确:随着西方配额制度的撤销,它们的纺织业将不可能在中国的竞争下 生存.因此除了具有明显优势的旅游业之外,它们应集中力量于商品和农产品的生产,例如 泰国的养虾业和印尼的林木业,便不是中国所能威胁得到.

  那么,比较富裕的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又应采取甚么策略?它们在雁群中处于中游位 置,但可能很快便会受困于提供高增值服务的日本和生产廉价工业制品的中国之间,进退两 难.在90年代初的高峰期,亚洲四小龙的总产值相当于中国的1.5倍,但现在已降至和 中国相若.摩根士丹利估计到2010年时,它们的经济产值只及中国一半,到2020年 进一步降至只有10%.

  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最有利的策略,是让中国生产它们设计的产品.例如韩国和台湾的半导体 工业非常发达,它们大可利用这个优势,进一步发展在这方面的知识产权.

  亚洲各个经济体中,中国的冒起对台湾打击最大,并可能于今年录得1949年以来首次负 增长.事实上,台湾大约一半的电脑、数码相机和电脑母板,实际上都是在大陆生产,扫描 器更有接近90%在大陆制造.除了产业外移之外,台湾亦面对人才流失的问题.随着本地 经济不景,当地一些最出色的人才正纷纷前往上海和广东找寻机会.

  施安迪认为,未来的台湾可能成为另一个芬兰,亦可能变成另一个海南岛.在中国各省之中, 海南是经济发展较差的其中一个省份,而芬兰则是欧洲经济列强中一个细小而强劲的对手. 如果台湾能够像香港一样,灵活地调整经济结构去适应和配合中国的发展,没有人需要因中 国大陆变得繁荣而忧虑--除了那些效率低下的企业,以及顽固的政客外.

                        《摘自桥讯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