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视    市场新闻    栏目荐文    市场调查    市场文化





中国企业之风云天下


  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心区的海尔集团美国总部虽然很小但很不寻常.首先,你很难走到接待台: 因为有半打三英尺高的黑色迷你电冰箱挡住了去路.每台冰箱门上都帖着一张标签:150 美元.如果你想买一台小冰箱,海尔美国公司可以现场卖给你一台.接待台后面是一间塞得 满满的样品陈列室--食物冷藏箱,家用冰酒机,洗衣机,空调,以及世界上第一台”迷你 冰箱书桌两用台”--这是一种预计将吸引美国住校学生的新产品.

  海尔是中国最着名的家电生产商,在国内市场一贯以推陈出新着称.这家公司推出一款可以 和面的洗衣机,还推出一款可以洗土豆的洗衣机,在农民中很受欢迎.还专门为双职工的孩 子们设计了一种保护视力的电视机.这台电视机可以在任何人接近它两英尺的距离时切断电 源.很好笑吗,但是就是这些产品使得海尔的销售额达到每年50多亿美元,使它位居全球 电器销售领先行列(全球第六).而20年前,这家公司甚至还不存在.当时首席执行官张 瑞民被要求去挽救一家青岛的濒临倒闭的电冰箱厂.他成功了.今天,海尔集团拥有30, 000名员工(其中1/10以上是研究和开发人员),在外国有13个工厂(包括在南卡 罗莱纳新建的一家由美国人管理的工厂)以及正快速增长的出口业务.这个公司刚刚在纽约 购买了一栋具有历史意义的银行大楼,将成为海尔集团在美国的新总部.

  中国潮现在已经是一种广泛现象.有谁不知道中国令人惊骇的经济增长率吗(年增长率达到 8%)?有谁不知道中国广大的消费者市场吗(12亿人口)?有谁不知道这是一块吸引外 国投资者的热土吗(去年一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400亿美元)?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受到了 人们的顶礼膜拜.根据华盛顿一智囊库的报告称,”过去20年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发展对外 贸易的速度像中国那样快.日本用20年的时间将外贸总额翻了一番,而中国用同样的时间 翻了四番.它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生产国.”

  但是在中国经济增长的神话中还是有一些欠缺的--那就是中国跨国企业的发展.没有一家 中国的重要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建立自己的品牌.但是海尔的表现显示,这是改变的开始.经 过100年的贫困和混乱,以及外国跨国公司的影响,中国企业开始走向国际.

  确实曾有许多中国企业仿制外国着名品牌的产品,然而在亚洲国家倾销.但是新一代大型企 业已经在中国出现,它们涉及电子,家电乃至高科技领域.一些企业在大陆市场已经占据重 要地位,现在正为产品寻找新出路--通过出口,或是在海外建立工厂,主要是在东南亚. 例子之一: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从2000年的800万美元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7.6 6亿美元.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力度一直大于海外投资力度--东南亚领导 人都忙于应付中国这个经济巨人.虽然外国投资再度增长,但是东盟各经济体的经济不仅受 到中国进口的打击,而且还受到生产能力输于中国的威胁.目前正处于经济衰退过程中的台 湾面临创记录的高失业率,而且它曾经一度辉煌的信息技术行业正逐渐转移到大陆.岛内第 二大手提电脑生产商Compal公司最近宣布将生产转移到大陆,此前扫描器生产商和电脑磁盘 驱动器生产商已经将生产转移到大陆.而英特尔和戴尔最近都将重要的生产线从台湾转移到 香港.上个月,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克雷格敦促台湾公司在高科技领域继续前进,因为海峡对 岸的制造业发展似乎永无止境.

  同时,廉价的中国进口产品--例如摩托车和服装--已经占领了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国内 市场.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称,”中国对地区经济施加的压力是实实在在且非常巨大.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种压力还会增加.”

  新加坡已经感到了这种压力.上周,新加坡总理吴作栋阐述了一个建设”新新加坡”的宏伟 计划,计划减轻新加坡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目前这种电子行业已经感受到了中国竞争的压 力.吴作栋说,新加坡必须加快企业化进程,发展更多的化工、制药和生化行业.他说:” 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中国正以其质优价廉的产品横扫世界的时候,如何为自己寻找一 个避风港.中国经济的潜在实力是日本的10倍.”

  对中国所有的出口商来说,中国公司要取得西方和日本跨国公司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方式 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中国许多最好的企业仍然至少是部分国有.更重要的是,中国缺乏管理 人才,缺乏市场和品牌意识.中国企业还受到中央计划经济长期传统的束缚,使得建立国有 公司成为一种挑战.

  但是中国人正在觉醒.原因之一是北京一直对建立强大的国内信息技术产业耿耿于怀--坚 持外国公司应该与大陆合作夥伴分享技术.这种强硬的哲学正取得效果.中国企业正通过与 西方和日本的合资企业学习如何制造一些复杂产品.例如,中国Capitel集团与诺基亚中国公 司建立了生产移动电话的联盟.诺基亚中国公司的一位副总裁说:”Capitel集团是我们的夥 伴不是竞争对手,我们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学习如何建立并推广本地品牌.这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最新的5年计划是发展芯片制造业的计划.北京计划在2005年前建造25个芯片制 造厂.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中国的芯片制造业将取得巨大进步.”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电子产品生产商,在世界家电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厦门生产的D VD现在畅销美国.而它巨大的生产能力--一年增长20%--中国人正无情地将全球价 格打压下来.分析人士说:”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都会看到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公司.”由于中 国企业对扩大规模,建立全球品牌地位倾注了太多热情,中国人忽略了盈利性问题.这种模 式曾经使韩国财阀在亚洲金融危机后陷入困境.

  20年前,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向当地市场提供家庭用品.现在,同样是 这些企业正被中国竞争者打压.维吉尼亚大学商学教授,中国管理专家陈明哲(音译)说, 所有在中国市场成为领军企业的公司都有国际化的经济规模.过去6年,外国电视机生产商 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从70%下降到不到20%.日本的松下公司1995年建立了中国 第一家微波炉生产厂.2年以后,中国企业格兰仕开始生产微波炉,并以松下产品一半的价 格销售.松下现在在日本正逐渐停止微波炉的生产,转而从中国进口微波炉.松下公司海外 事物总经理说:”他们是很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在短短三年内就取得这么巨大的进展确实 非常令人惊讶.”

  中国公司现在每年生产电视机4,300万台.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厂商之一康佳,目前 行销美国,并在墨西哥建立了工厂服务美国市场.另一家主要电视机生产商TCL去年出口 电视机1,100万台.它在东南亚建立的工厂比所有其他中国企业都多.TCL一位年轻 的经理说:”我们在科学技术上落后美国50年,从零起步的时候很难,但是我们成功地做 到了.”

  高技术仍然是外国公司手里的王牌.但是即使在这个领域,中国人也在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1990年代上半期,美国和欧洲企业如朗讯,阿尔卡特和西门子等公司与中国合作夥伴一 起统治着中国的电话交换机市场.现在这个行业由中国企业华威,大唐和ZTE控制,它们 都是1985年以后才建立的.华威在中国电话交换机市场中的份额去年翻了一番(占35 %),这家深圳企业现在正向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出口功能齐全但价格低廉的电话 设备.而且它刚刚在墨西哥的生产厂投资5亿美元.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经济雪茄董涛 (音译)预测,1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设备生产商--主要原因是台湾和 西方技术工厂在大陆的大量设立.

  和许多中国大公司一样,TCL也在亚洲迅速拓展着业务.两年前,该公司在拥有8000 万人口,电视机市场却仍不发达的越南嗅到了商机.经理特里.易被派往胡志明市就越南市 场展开调查.据他发现,主导越南电视机市场的索尼和三星一直在欺榨着消费者,在中国每 台售价400美元的电视到了越南就会卖到700美元.高价格兼之颇有潜力可挖的购买力 都构成了电视机销售的支持力量.

  经过此番调查后,易指出,TCL可以在越南以较日本和韩国竞争对手为低的成本及价格生 产并销售电视,其中获利将颇为可观.更重要的一点是,TCL时机选择非常恰当.彼时的 越南面临外商投资分散的境地,正打算解除贸易管制.易经理劝服公司高级管理层投资60 0万美元在越南修建了一座工厂,他还明智地将该子公司的全部股权掌握手中,因而避免了 和当地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时不必要的低效安排.

  TCL位于胡志明市以东40公里的工厂一年内建成投产.目前已经以低于索尼和三星同类 产品四分之一的平均价格销售13寸彩色电视.TCL眼下已占领了10%的市场份额,位 居越南国内第三位,且此份额还在不断增长.这间同时还生产DVD的工厂今年的电视机产 量将翻倍.易不无得意地说,TCL越南工厂每月向工人支付70美元工资,远远高于该国 最低42美元的月工资.

  易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中国货在越南的恶劣名声.直到最近,中国一直将重心放在出口而非 对外直接投资之上.不过,聪明的易恰到好处地利用了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新出台的贸易准则. 按照此项准则,东盟10个成员国向贸易组织内其他国家出口商品时将被给予税收优惠.目 前,印尼从中国进口电视时徵收的税率为50%,但若从越南进口,税率仅为30%.所以 说,TCL在越南建起的不仅仅是一间电视机生产工厂,更成为一个出口基地.易已打算在 越南修建第二座生产台式电脑,冰箱和电话的工厂.

  对于地区基础制造商来说,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新准则,以及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实都 堪称恶耗.中国纺织,服装和鞋类制造业在全球首屈一指.现下,他们已让印尼生产商喘不 过气来,惟因印尼向美国和欧洲的出口份额极可能将流失于中国.印尼最大制衣公司,大河 国际执行总裁说:”中国扼杀了我们的出口市场.他们的工厂成本更低,效率却更高.”

  为了同中国竞争,大河国际不得不通过裁员四分之一来提高生产力.到目前为止,中国进口 服装尚未大举入侵印尼商店,但若卢比兑美元汇价仍坚持梅加瓦蒂总统上月加冕后的升值走 势不变,印尼制造商无疑将遭受重挫.印尼动荡不定的政局和社会治安则是另一个问题所在. 一位印尼实业家哀叹道:”我们会逐渐将市场拱手让于中国.如果表现迟迟不见起色,那么 所有的一切都会和我们说再见.”

  不久之前,美国汽车和电子制造商遭受日本同类竞争对手的猛攻.”日本型公司.”一词由此 应运而生.今后,”中国型公司”的名词或许也将不期而至.不过,中国公司仍有很长的路要 走.虽然许多中国商品已迈入国际领先品牌行列,但也有商品无论在行业设计还是质量方面 显然仍未达标.首信造型简洁的手机肯定不会和设计繁杂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及爱立信手机 混在一起.部分中国产电视机的画面品质也不算很好.最要命的是,许多中国公司似乎想生 产除了厨房水槽之外几乎所有的产品,大量资金因此而被浪费.海尔有69条不同产品的生 产线.此外,包括TCL和海尔在内,中国差不多每间大型制造商都想生产手机.

  更重要的是,公司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中国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往往非常复杂.张将海 尔公司形容为一间”集体”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事实上,该公司下属子公司中,部分属集体 所有,部分属政府公有,还有一部分则由高级管理层控股.维吉尼亚大学的陈说:”这是一 个大问题,关系到管理层积极性,决策制定,最终则会波及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你时常会 搞不清楚管理层应向何人汇报.”

  在中国公司闯入财富500强之前,中国还需进行更深层次的产业整顿改革.地方和省级政 府拥有许多企业,很多时候,这些企业的作用如同就业中心.政府应该坚持合并出售同类企 业.中国的电视机生产商多如牛毛.北京中央政府介入精简国内汽车行业之前,轿车制造商 起码有两打.

  不过,若上述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前景依然光明.中国有良好的教育体系,每年可产生14 0,000个工程师.他们就是中国蓬勃发展高科技行业的领航员.此外,虽然缺乏顶级管 理人才,但中国也正积极解决着这一问题.不到10年时间里,60多个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班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涌现.而且,许多中国公司也正逐渐走向私有化.TCL公司198 2年成立,但到90年代中期仍未成为顶级公司.随着惠州市委将42%的股份转让予公司 管理层,TCL才真正踏上振兴之路.这充分体现出,中国人天生就具有进取精神.不过, 正如陈所说:”这种素质在旧体制下已被压抑太久.”

  或许不用再等很长时间.摩根士丹利香港公司一位谢姓经济学家说,中国引其出口成绩为荣, 更以其新生代公司为傲.TCL总经理说:”为了伟大的祖国,我们立志成为扬名全球的公 司.”中国有句俗语,”手握三把刀,便可走天下.”现在,中国人已然磨刀霍霍.

                        《摘自桥讯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