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视    市场新闻    栏目荐文    市场调查    市场文化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1995年10月27日 法[1995]1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印发给你们,请按 照执行。各地在执行本纪要时有什么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

  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


  一九九五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十 四个省、市高级人民法院,六个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期货纠纷案件有关审判人员座 谈会,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副庭长莫晓明主持了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唐德华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与会同志通过认真讨论,对目前审理期货纠纷案件的 一些主要问题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现纪要如下:

  一、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应遵循的原则问题

  会议认为期货纠纷案件是新类型案件,如何公正、及时审理好前一阶段在期 贷市场盲目、无序状态下所形成的期货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裁 非法交易行为,维护正常的期货市场秩序,是当前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任务。审 理这类纠纷案件政策性强,缺乏法律依据;这类纠纷案件与其它经济纠纷案件相 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因此,处理这类案件,应特别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正确适用法律的原则,目前我国的期货交易法尚未颁布,人民法院 审理期货纠纷案件,应当以民法通则作为基本依据,同时依照有关行政法规和地 方性法规,参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期贷交易的规范性文 件规定的精神,但对这类文件不宜直接引用。还应当明确处理客户与经纪公司之 间的期货代理的纠纷不能适用经济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中关于委托代理的规定。处 理涉外、涉港澳期货纠纷案件,还应参照有关国际惯例。

  (二)坚持风险和利益相一致的原则。期货交易的投机性和风险性都很大,期 货交易者必须具备风险意识。人民法院在审理期货纠纷案件处理风险与利益的关 系时,要按照期货交易的特点既要依法保护期货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也要正确 确定其应承担的风险,任何一方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承担风险,或只承担风险而 不享受利益。

  (三)坚持过错和责任相一致的原则。在审理期货纠纷案件中,要坚持过错和 责任相一致的原则。认真分析各方当事人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的性质、大小,过 错和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据此确定他们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四)坚持尊重当事人合法约定的原则。对于当事人的约定,只要其不违背法 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期货交易的惯例,就可以作为处理当事人之间纠纷的依 据。

  会议还认为,目前人民法院受理的期货纠纷大多数是在前一阶段期货市场混 乱无序,当事人各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行为很不规范,有关期货交易方面的法律、 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对这类案件的受理和审理均应持慎重态度。 有些纠纷可先通过行政或其他有关部门解决,确实解决不了必须通过法院依诉讼 程序解决的,要依法受理。在审理过程中,遇到难度大、涉及面广或其他有关社 会稳定的案件,要主动听取期货管理机关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意见,必要时,请示 上级法院,以使案件得到及时、妥善公正地处理。

  二、关于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

  会议认为,这类案件专业性较强,审理难度大,因此,一般应由被告所在地 或期货交易所、经纪公司及领取营业执照的期货经纪公司的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中 级人民法院管辖,案件比较集中且审判人员素质较高的地方,经高级人民法院批 准,基层人民法院也可以管辖。涉外、涉港澳期货纠纷案件参照民事诉讼法第四 编第二十五章的规定确定管辖。高级人民法院作一审,须报最高人民法院同意。

  三、关于从事期货交易业务的资格问题

  会议认为,在1993年4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 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之前,经有关机关批准登记后,在获准的范围内从事境内期货经纪业务的期货经纪公司,应认定为具有经营期货经纪业务的主体资格。期货经纪公司在《暂行办法》发布后,经国家工商局重新登记注册或者予以单顷核定的,以及在规定的期限内已申请尚未予以登记或核定,但未对其作出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应认定其具有在核定的业务范围的经营期货业务的主体资格。在《暂行办法》发布后,届期不提出重新登记申请,或者提出申请后登记主管机关对其作出变更或注销登记决定的,或经中国证监会审核后不予批准或取消资格的,自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的日期之后应认定为不再具备经营期货业务的主体资格。

  会议还认为,在1994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的请示》下发前,经有关机关批准登记后,在获准的范围内,从事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的,可认定其具有经营主体资格。在该文件下发后,所有期货经纪公司不再具有从事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的主体资格。少数全国性有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已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受理审核的,在审核结束前,可以认定其具有主体资格。审核结束后,应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否则应认定为无经营主体资格。未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发的"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和"经营外汇期货业务许可证",而开展外汇期货的,应认定不具备经营此项业务的主体资格。

 四、关于经纪人的法律地位及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

  会议认为,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不能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其受 委托所从事的行为产生的责任应由其所在的期货经纪公司承担。但因经纪人的非 职务行为所产生的民事责任,应由经纪人自己承担。

 五、关于违约纠纷的处理问题

  会议认为:

  (一)在期货交易过程中,期货交易所应承担保证期货合约履行的责任。任何 一方不能如期全面履行期货合约规定的义务时,交易所均应代为履行,末代为履 行的,应承担赔偿责任。交易所在代为履行后,享有向不履行义务一方追偿的权 利。

  (二)对客户下达的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交易所交易规则 的指令,经纪公司有权拒绝执行;因客户下达指令错误而造成损失的,由客户自 己承担。就缺少品种的指令,经纪公司擅自进行交易,客户不予认可的,由经纪 公司承担交易后果;只是缺少数量的,以实际交易量为准;只是缺少有效期限的,应视为当日委托有效;只是缺少价格的,应视为按市价交易。

  (三)经纪公司应当准确及时地执行客户的指令,因错误执行客户指令而给客 户造成损失的,由经纪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四)客户委派其工作人员具体操作交易的,应当在委托协议中确定操作人员 的姓名或者向经纪公司留存其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进行交易时,经纪公司 只能按照客户操作人员的指令交易,接受非操作人员指令的,由经纪公司和下指 令者共同承担责任。

  (五)交易成交后,经纪公司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交易的结果通知客户,因 未及时通知而造成客户损失的,由经纪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但非经纪公司原因未 能及时送达的,应分别情况区别对待。

  (六)期货交易中经纪公司或者客户应当按照规定追加保证金。经纪公司或客 户接到追加保证金的通知后,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追加保证金,交易所或者经纪 公司可以就其未乎仓的期货合约强行平仓,因强行平仓而造成的损失由经纪公司 或客户承担。交易所或经纪公司未履行通知义务而强行平仓,给经纪公司或客户 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七)在规定的交割期限内,卖方未交付有效提货凭证的或者买方未向交易所 帐户解交足额贷款的,交割期过后,卖方未按规定的时间、质量、数量交货,或 者买方未按规定时间提货的均属违约,违约方应当按照交易所的规则承担违约责 任。交易所委托的仓库接受卖方货物时,应当履行验收的责任,未在规定的期限 内提出质量异议或因其保管不善造成损失的,卖方不承担责任,由交易所对买方 承担违约责任,交易所再向仓库追索。

  (八)期货交易所应提供完好的设备供会员公司使用,如因信息设备发生故障 而给会员或客户造成损失的,期货交易所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设备故障的 原因如超出交易所合理控制范围的,可以免除交易所的责任。

  六、关于期货交易中侵权纠纷的处理问题

  会议认为,人民法院在处理期货交易中的侵权纠纷时,应当认真审查侵权行 为和损失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并应当按照过错大小准确 确定当事人的民事责任。有过错的一方应当对无过错方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双 方均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会议还认为,经纪公司应当将客户的保证金和自己的自有资金分户存放,专 款专用,挪用客户的保证金给客户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会员公司或者客户透 支的,应当返还占用交易所或经纪公司的款项;交易所允许会员透支所造成的损 失,应由交易所承担;经纪公司允许客户透支,并知其约定分享利益、承担风险 的,对客户用透支款项交易造成的亏损,应当按照约定承担责任,未作约定的, 由经纪公司承担。 

七、关于期货交易中的无效民事行为及其民事责任问题

  会议认为,期货交易中的下列行为应认定为无效: 
  (一)没有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主体资格而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
  (二)以欺诈手段诱骗对方违背真实意思所为的;
 (三)制造、散布虚假信息误导客户下单的;
  (四)私下对冲、与客户对赌等违规操作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上述无效行为给当事人造成保证金或佣金等损失的,应当根据无效行为与损 失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责任的承担,如果一方的损失确系对方行为所致,则应判 令对方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如果一方的损失属于正常风险,而非另一方的行为 所致,则不应判令另一方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例如,未经批准而从事期货经纪 业务的,如果有证据证明期货经纪公司已经按照客户的指令,进入期货交易市场 进行交易,客户的损失属于正常风险损失,经纪公司对此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会议还认为,对实施无效民事行为的当事人,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按照民法 通则等有关规定,对其予以民事制裁。构成犯罪的,应移送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八、关于外汇按金交易问题

  会议认为,外汇按金交易就其实质而言,属于一种远期的外汇现货交易,而 不属于期货交易,但其在形式上与期货交易有相似之处。对这类案件可参照处理 期货纠纷案件的有关原则处理。凡未经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擅自开展 外汇按金交易业务的,客户委托未经批准登记的机构进行外汇按金交易的,均属 违法行为。客户对剩余保证金可以请求返还。对客户请求赔偿损失的,也应认真 分析损失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过错责任原则予以处理。

  九、关于期货纠纷案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

  会议认为,人民法院审理期货纠纷案件,一般应当贯彻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 条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是如果客户主张经纪公司未入市交易,经纪公司否认的,应由经纪公司负举证责任。如果经纪公司提供不出相应的证据,就应当推定没有入市交易。

  会议还认为,期货纠纷案件是一种新类型案件,难度大,政策性强,为了及 时公正地审理这类案件,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抽调较强的力量,组成专门合议庭, 具体负责这类案件的审理。上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审理期货纠纷案件的监督指导,积极慎重、稳妥地完成这批期货纠纷案件的审判任务。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