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造假为何年年有?主营业务为何年年换?委托理财为何不规范?!
|
|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为何年年有?
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何年年换?
委托理财为何不规范?
中国的上市公司有许多现象是值得人们思考的,从8月14日起,《证券之夜》栏目特别制作“公司三问”,探讨了这三个话题。8月14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为何年年有?”8月15日,“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何年年换?”8月16日,“委托理财为何不规范?”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为何年年有?
在我们的证券市场上,从琼民源开始,到“炼”出四大贪官的东方锅炉、濒死的企业充好汉的‘ST红光’、政府文件也敢造的‘蓝田股份’,以及专门有一个做假帐班子的‘郑百文’,一直到最近被揭露的‘银广夏’问题,确实可以说是财务造假年年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很多投资者感到股市中上市公司陷阱的存在,从而使自己的投资受到了损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连公司自己都应该知道是违法,但为什么屡见不鲜?
有些公司造假,和市场的投机、做庄行为是不是有密切关系呢?
这和以前的会计制度不完善、中介机构的徇私舞弊有没有直接关系?
一般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主要体现在恶意的利润操纵和会计调节,但是对于这样的造假,一般投资者又很难读的出来,他们该相信谁呢?
二、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何年年换?
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我们很少会见到公司的主营业务今天换这个,明天又换哪个的,但是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证券市场上却是曾出不穷,如99年开始的网络热,以及近两年来的重组热,那么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何在呢?这是不是由于很多上市公司不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而造成的?
三、委托理财为何不规范?
目前市场有一种上市公司热衷委托理财的怪现象。据记者的初步统计:
今年3月至7月初, 有26家上市公司签署了委托理财协议。
进入7月, 有1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委托理财
截止8月初,
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委托理财的具体情况。
在监管层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2001年中报中披露委托理财前,多数上市公司对委托理财之事往往存在"先斩后奏"或"斩而后奏",感觉遮遮掩掩。有关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在政策上到底是怎样规定的?
详情请看《证券之夜》8月14日至8月16日“特别关注”--公司三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