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周袁红
主持人:欢迎收看《商界名家》,相对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可能会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人文奥运究竟要展示什么呢?就这个话题,我们今天请来了北京奥组委的副主席蒋效愚先生,同时还有奥委会策划部的副部长徐达先生。欢迎二位。同时参加我们话题讨论的,还有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张胜友先生,北京八达岭长城特区办事处李满先生,北京大学首都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晓峰先生。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征集意见活动中,这三位老先生从展示古都风貌的角度,建设人文奥运的角度给奥组委递交了一份永定门地区建设的提案,该提案对天坛周边地区的文物保护和开发做出了具体的规划。
正是有了他们的参与,《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征集意见活动圆满结束,共收到来信来电3000多人次,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主持人:奥运行动规划公布以后,公众的反映是非常强烈的,这些老百姓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跟原来规划里的差距大不大?
蒋效愚:我觉得丰富了原来的规划,差距不大。
主持人:现在我想请教一下在座的各位,对人文奥运是怎么理解的?
观众:开奥运会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些东西全面地展示给世界人民看,让世界各国人民能够了解北京、认识北京。
张胜友:我想人文奥运不单是给我们提供商机,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到一种挑战。为什么说更重要的是一种挑战呢?我想谈人文奥运要从更大的层面上去谈,比如更快、更高、更强,这种竞争意识,比如重在参与,这种开拓进取的理念,比如公开、公平、公正,这种奥运的比赛规则,对我们国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对我们人文精神的提升,有很多启迪意义。这也是目前我们搞经济建设当中也是一种欠缺的东西,还需要提高的东西。提升我们的人文精神,提高我们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我想这一点非常重要。
主持人:蒋先生您是怎么看人文奥运的?
蒋效愚:人文奥运也是我们筹办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我觉得人文奥运应该是充分展示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也是充分展示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结合的这样一个过程。同时,人文奥运也是进一步展示我们中国人民精神风貌和我们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同时,我觉得人文奥运不仅是展示我们自己,而且人文奥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一个机会,使我们中国人民通过奥运会,更好的来了解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能够学习、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的成果,以便更好的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强我们的先进文化建设。
奥林匹克运动会既是人类强健体质的盛会,又是优秀文化碰撞和交流的盛会,每一个奥运会的主办城市都需要制订文化方案来展示该城市和所在国家的文化生活,因此,现代奥运会非常注重开幕式、闭幕式和奥林匹克艺术节这三个文艺重头戏,中国的奥林匹克艺术节将在2004年拉开序幕,每年举办一届,大规模长时间的文化活动将拉动旅游、出版、演出等行业消费。
主持人: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非常的丰富,像长城、天坛、故宫都是举世闻名的,也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全世界每天有很多的人,到中国,特别是到长城去旅游,我现在就想问一下我们北京八达岭长城的李满主任,每天大概有多少人在北京爬八达岭长城,每天的门票大概能有多少?
李满:登长城分淡旺季,在淡季的时候,每天是6000、7000左右,旺季在13000、14000,八达岭长城。
主持人:这块收入是多少?
李满:每年的收入是一个多亿,400万游客。
主持人:奥运会带给你的是商机更大,还是挑战更大?
李满:我认为是挑战大于商机。
主持人:为什么呢?
李满:我们有很好的资源,像长城、像故宫,应该说都是人类文化遗产,是奇迹,这是公认的。但是实事求是讲,我们在服务、软件、硬件建设方面,离国际的水平,这里面还有很大的工作。说商机有,那能不能达到这个水准,到这个水准了,企业就被认可了,达不到这个水准企业就被淘汰,这种压力和挑战应该是大于机会。
主持人:你在这方面做了什么准备?
李满:刚才开始我讲了,我们根据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之后,提出三个理念,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没有感觉奥运来了,机会就飞来了,我们不是这么理解的,八达岭长城,举世瞩目的景点,可能大家对它的要求、标准更高了,我们应该按照国际化的水准,把它规划好,把软件、硬件建设做好,把环境做好。
徐达:我们有两大优势,一个优势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好东西,这是现成的。还有就是我们改革开放20多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与旅游相关的,像饭店、交通等等各个方面,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是我们也有弱项,可能就是说在服务上我们要进一步的提高。总的来说,奥运会的舞台,最直接的受益的是旅游业。
记者:这次奥运对北京的旅游业到底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徐达:从这几届奥运会,旅游与奥运的联系是越来越紧密。应该说像巴塞罗那奥运会,像悉尼奥运会,都是通过奥运会的平台,大大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我觉得巴塞罗那奥运会是最典型的,通过这么一届奥运会,在近10年来,西班牙的旅游创汇在国际上是一路攀升。我最近见到的一个资料,它已经是仅次于美国,跃居于世界的第二位,人们认为西班牙本身旅游资源并不丰厚,比起我们的5000年文明,它差得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奥运会。
徐达: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您觉得中国能不能成为旅游第一大国?
徐达:不是旅游大国也应该进入三甲之列,我们北京奥运会的规模,按照国际奥委会已经提供的信息跟悉尼相差无几,这样一来,在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大家庭大概就有20万人,根据这几届奥运会提供的数据,游客大概在30—50万人的样子,所以说从旅游这个角度,仅仅在这16天,前前后后大概1个月左右的样子,就要有近50万海外游客涌入北京。我觉得过去我们经常讲的海外游客来北京,三件事情,一个是登长城,一个是看京剧,一个是吃烤鸭,我从这件事情上想到,2008年来北京,我们有最精彩的奥运会,我们除了有长城、有故宫、天坛、颐和园、周口店,这些文化遗址之外,我们可能还有不仅仅是京剧,而是各种歌剧、舞剧、交响乐,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至于说吃烤鸭,不仅仅是吃烤鸭。
主持人:还要吃烤鸭。
蒋效愚:客观上来讲,高水平的文化演出对旅游业来讲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比如像三高,三大男高音在这儿演出,很多人要从国外坐着飞机,坐着专机专程来看,他要来看他要住饭店,住宾馆,要消费。而且他没来过北京,顺便看看长城、看看故宫、看看天坛,这些都会带来很好的影响。
徐达:到去年年底,我们北京的海外游客,大概达到了300万,这个蒋主席比较熟悉。前两天的报纸登了,我们上半年是138万,下半年应该更多一点,估计突破300万是没有问题,到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应该在450万到500万的海外游客,如果每一位海外游客在北京消费1000美元,那么可能我们净增的收入是15到20亿美元的收入。
主持人:这只是一年?
徐达:一年,我想通过这一年,我们净增的15到20亿美元,可能我们场馆建设的那笔费用就出来了,这还仅仅是在北京,比如说我们奥运会同时举办的城市青岛,他们提出,奥运北京、扬帆青岛。大连也提出“北京看奥运,大连来旅游”,是这样的。
主持人:你刚才说道旅游业的收入的时候,大伙的眼睛都亮了,感觉钱都跑到自己的腰包里了。
主持人:因为在我们申奥的过程中,曾经提过一个口号,叫“新北京、新奥运”,什么是新北京,这个新北京到底怎么体现人文奥运这个概念?
蒋效愚:提出新北京,是因为北京有3048年的建城史,六朝古都,有这样悠久的历史传统,我们提出新北京,应该是在保留和弘扬历史上的北京的基础上,把它注入我们进入21世纪现代化的新的文明,所以我们在新北京的建设上,在文化设施建设上,也是有一个很好的计划,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像国家大剧院,目前已经规划设计准备完了的,比如我们首都博物馆新馆,这个方案已经通过了。比如我们中国电影博物馆,因为2005年是中国电影100周年,在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中国电影博物馆,包括中国科技馆三期,包括还有其它的。我刚才提到的这些,都是一些重点的新北京的文化设施建设,而且有的是带有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建设。
张胜友:刚刚蒋主席说的新的文化设施,正在建设的文化设施,包括已经建设完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当然对我们北京,新北京的整体形象是添光添彩的东西。但是这些基本上还是靠国家投入,文化产业这块怎么经营,现在我们还在探索,好象基本上除了产生社会效益以外,怎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好象我们现在还没有拿出一个好的办法。
何晓峰:面对公众提供服务的这种行业,我认为它的产业化,跟具体的商品产业化不一样,因为它的很多服务是面向社会,面向所有人的,也就是说经营的小单位,这个企业也好,事业单位也好,它很难通过微观的,能够取得他的收支平衡,甚至还盈利。所以他需要政府代表这个社会去收取,从社会收取利益,并且把利益补偿给这个企业,我认为对文化也好、教育也好,提产业化的口号,并不是照搬商品的产业化的概念,应该把宏观、微观综合协调来考虑它的效益。
在世界范围内,体育产业年的总产值到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递增,体育产业同旅游业、网络业、影视出版业一起被誉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但是在中国,它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日渐上升的经济生活,给中国体育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有人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体育产业每年有很高的收入,而且每年都以20%的速度在增长,同时也都说中国的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的市场前列是非常大的。我们中国的体育市场、体育消费与国外的那些发达国家的体育消费差距在什么地方?
徐达:总的来讲,我们的生活水平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用于体育消费,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跟消费观念有关,现在逐渐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光去赚钱,还得想法花钱买健康。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像阿迪达斯可能是随着奥运会的发展而逐渐的发展起来的。
蒋效愚:我觉得举办奥运会对中国的体育产业来讲,一个是我们如何企业界能够跟上世界体育产业发展的潮流,我们能够跨越式的前进,利用奥运会的机会来缩短我们中国体育产业和世界体育产业的差距,这个是个核心的问题。是不是能够利用奥运会的机会也能够推出一点带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体育上的一些著名的品牌,这也应该是我们考虑的。我觉得奥运品牌不应该盯着一两个品牌,它应该是雁阵理论。
主持人:从客观上来看,制约整个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什么地方?
蒋效愚:我觉得刚才徐达部长谈到的,就是观念的问题转变观念是包括企业界、包括政府、包括老百姓三方都应该努力的问题。比如从政府来看,我们过去政府从80年代初期一直是强调是菜篮子、米袋子,那时我们没有解决温饱时的现象。到90年代以后,大家就开始注意了药罐子,各种保健品、送礼、过年给老人全是这样。菜篮子、米袋子、药罐子,现在到了球拍子了,实际上就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体育的观念问题已经提到了日程上来了。只有树立了健康的观念,大家重视健康,参与运动,而不是坐这儿观看奥运会,好啊,球迷高兴,而是我要投身于健身运动,这样我们民族才有今后的长久的活力和生机。
主持人:实际上刚才讲到了奥运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这种连带作用是非常强的,它带动旅游业、文化产业各个方面,应该说它这种效益是非常之大,特别是张先生,我想问,对于出版业这方面奥运给你们带来的商机,你们做了哪些准备?
张胜友:现在已经开始了,围绕奥运历史、奥运人物,包括世界冠军,包括我们国家的运动员,包括世界著名的运动员,包括教练员,可以出很多很多相关的图书,现在已经在出。而且我们也还可以出展示我们优秀文化遗产的图书,包括旅游,出一些旅游图书,这些都问题不大,这个都在做,而且所有的出版社都在做,都抓住这个商机。
主持人:到2008年的这个阶段,这方面图书的出版量会越来越大?
张胜友:越来越大。比如报纸上我们的媒体就经常见到好象我们的旅游业,包括北京的旅游业,这种欺诈行为,这种强买强卖,乱收费,我想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离奥运还有六年,如果我们的管理跟不上,我们的服务质量跟不上,那个时候我们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什么东西?
主持人:当时国际奥委会对中国申奥有个评价,北京举办这次奥运会将会给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一个独特的遗产是吧?
蒋效愚:对中国和世界体育。
主持人:那这个独特的遗产是指什么?
蒋效愚:从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来看,尽管至今经历了从1894年成立国际奥委会到现在108年了,去年是107年,但是从来没有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咱们又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在咱们国家举办,肯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是能产生一个历史性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以从这一点上,他认为你会留下独特的遗产。再加上我们中国,他认为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又是一个经济蒸蒸日上、不断发展的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所以在这儿举办,将会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应该说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你也会留下独特的遗产。从我们自身来讲,我们当然希望通过奥运会在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入21世纪、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求得新发展的时候,给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给我们的民族复兴的历史留下一笔重重的遗产,所以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都会是独特的遗产。
主持人: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北京这次有没有相应的一种说法?
蒋效愚:我们不光要留下一批场馆,不光要让人家说,哎呀,北京奥运会好,长久起作用的是,我们在人文精神上,丰富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奥林匹克运动更高、更快、更强这样的格言,以及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些都带有西方文化、竞争性强的一面,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带有很含蓄的一面,带有我们更包容的一面,更和谐的一面,我们能不能够提出一点点什么样的口号,今后这个口号被世界认同,可能更丰富了,也成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一句非常出色的口号,这样会对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会留下更大的遗产。就像我们过去70年代可能提出过“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个口号本身不一定适合今天,但是就像这样的内容我们应该去考虑。我们也感觉到这是摆在我们民族的一个任务,也是我们组委会很关心的一个工作,正在研究。
主持人:举办奥运会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商机,促进了我们的经济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强调通过体育运动使人类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2008年对北京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吸取些什么,继承些什么,同时我们北京、中国也会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一些什么,贡献一些什么,好,非常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商界名家》,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