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节目内容     栏目介绍         



《足迹》:上海重组(2002年11月11日)


  主持人:姚振山

  嘉宾:方星海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中国证券》,今天系列节目足迹,我们关注上海。上海是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也是公司上市最早的城市,但正因为上海的公司上市早,因此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差、产业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暴露得也最早。97年底开始,上海开始了本地上市公司大规模资产重组,五年时间过去了,现在上海的本地上市公司总体业绩据统计已经连续两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经过重组的企业,资产质量大幅提高,主营业务脱胎换骨,融资能力得到恢复和增强,另外记者在上海采访时还了解到,许多上市公司担负起了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

  上海青浦区白鹤镇的这片30亩土地,几个月前,还是一片沉寂的农田,现在却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地。这块工地,就是申能股份投资建设的西气东输进入上海的首发站——白鹤门站。唐益新作为负责这个工程的项目经理,每周都有三四天的时间在工地上巡察。

  唐益新(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目前我们两站一线的土建工程已经进入全面的装修阶段,工程的管道排管施工,已经完成总工作量的65%,整个两站一线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全面竣工。”

  唐益新工程师所说的两站一线,指的是为了配合西气东输进入上海,正在建设的天然气高压输气管网一期工程——包括白鹤门站、江桥调压站和22公里高压天然气管线。

  记者:这个工程的总投资有多少钱?

  李伟艺(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这个工程总的投资是33亿元人民币,今天我们看到的那一段,是我们天然气管网公司先期实施的两站一线工程,从白鹤首站到江桥调压门站,这一工程总的投资是2.7亿元人民币。”

  记者: 这么大的资金投量能够得到保证吗?

  李伟艺:“这么大的资金投量能够得到保证,申能股份公司对我们整个工程实施的投资,已经做了精心安排。”

  “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点项目,计划2003年建成运营,“西气东输”的终点是上海,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就是为了配合“西气东输”的管网建设而成立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15亿元人民币,申能股份占60%的股份。今年1月30日,申能股份通过增发A股募集资金16.5亿元,这次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就是上海天然气高压输气管网一期工程。

  记者:如果没有这次增发募集来资金,申能股份能够实现对天然气高压输气管网的建设吗?

  吴家骅(申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管网公司的建设是申能公司长远的战略考虑,当然有了这次增发以后,使得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做好管网公司的建设,同时可以促进其他能源项目的建设。”

  记者:“我现在是在申能大厦的26层,从这里四下望去,上海风景尽收眼底,不过,申能股份总经理吴家骅告诉我,再过几年,随着上海天然气用量逐年增加,而煤炭用量的逐年减少,上海的大气污染问题会得到解决,那时候,从这里会看到更远处、更美丽的上海风景。”

  主持人:申能股份从主营电力到进入市政建设领域,正是得益于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使他们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新项目建设。在上海,通过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上市公司还有很多,如名列沪市上市公司15强之一的上菱电器,经过几次重组,产业结构得到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记者:“提起上菱电器,许多人都会认为是一个家电生产企业,我们在上菱采访发现,上菱电器经过几年的重组,已经由一个家电生产企业转型为一家投资控股型的上市公司。”

  1994年上市的上菱电器,主营业务一直以电冰箱等家电生产为主,但随着家电行业的不景气,上菱的效益连年亏损,1997年底,危机时刻的上菱电器进行了第一次资产重组,将严重亏损的子公司股权有偿转让,由大股东注入大笔现金,缓解公司资金矛盾;1998年底,上菱电器进行了第二次资产重组,将历年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剥离,注入大股东优质资产,即上海三菱电梯52%的中方股权,恢复融资能力。在上菱总部,记者看到,只是在展示窗里,还有着昔日为上菱电器利润作出巨大贡献的电冰箱的身影,冰箱生产线早在今年初就已停产。而在上菱电器目前的主营业务——三菱电梯的生产车间,记者却看到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负责销售的副总裁姜安成兴奋地告诉记者,最近厂里刚与北京天通苑小区签订了国内最大一笔电梯安装合同,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以确保按时交工。

  姜安成(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副总裁):

  “得到这份合同很兴奋,因为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订单,也是我们前所未有的,(签订)电梯一共是359台,合同金额近亿元。”

  姜安成副总裁告诉记者,三菱电梯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 有20多家分公司和250多家代理网点。

  姜安成:“今年我们承接的电梯订单已经突破1万2千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已经累计出厂的电梯7万台以上, 我们电梯业务对上菱电器的业绩贡献率达到了80%以上。”

  上菱电器董事会秘书曹俊告诉记者,公司通过1997年和1998年的两次重组和1999年的成功增发,主营业务已由家电制造,转变成投资电梯、冷冻空调设备、印刷包装机械等高科技产品制造业的公司。

  曹俊(上海上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秘):

  “上菱电器通过重组以后,已经不是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而是通过一种投资控股的形式,并且合作方更多的是国际跨国的公司和知名的企业,同时呢,由于上菱电器所选择的制造业这样一个行业是稳健增长的行业,它对上菱电器今后的可持续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记者:像上菱电器这样,不断通过资产重组提高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公司在上海越来越多了。2001年年报显示,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达到了1毛9分钱,总体业绩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而在97年时,上海的上市公司却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死亡板块。

  主持人:几年前,上海的上市公司之所以被称为死亡板块,有这样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在当时上海本地105家上市公司中,有近50%的公司是亏损股和绩差股,有一半的公司丧失了配股融资能力,在沪市31个地域板块中,上海本地股每股收益排在倒数第五位,这一组数据,来源于1997年的一份名为《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报告。

  早在 1997年10月,一份题为《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报告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报告尖锐指出了当时上海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进行实质性的改造。将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难题变为发展契机,将相对劣势变为相对优势,将“死亡板块”变为“活力日增的板块”。这份报告的主笔,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总监胡汝银先生。

  胡汝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总监):

  “我们之所以称它为‘死亡板块’,是因为在当时上海有110多家上市公司,它的平均业绩低于在上交所上市的全部公司的平均水平。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公司丧失了再筹资的能力,处于业绩逐步下滑的边缘。同时,有很多上市公司它的交易量、换手率、整个市场表现都要弱于其他公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够对它进行实质性重组,实际上面临很大问题。”

  可以说,1997年时的上海,一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到了不重组就死亡的边缘境地。谈起上海的重组,不能不提到位于上海申能国际大厦16层的上海上市公司重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范永进是重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在他的办公室向外望去,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低短破旧的平房交相错落,范永进觉得这些建筑就如他正在进行的重组工作,不断地除旧更新。

  记者:您所参与的上市公司重组中,您认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范永进(上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一开始的时候, 1997年初,当时因为重组的概念刚刚提出,它的内涵、它的范围,到底怎么做,这个时候是感到比较困难。后来碰到的具体问题是三个:就是涉及到债务的重组、人员的安排、还有资产的置换处理,这个是经常碰到的三大问题。”

  记者:上海上市公司重组在思路上怎样确定的?

  范永进:“重组思路上我们从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到目前为止,我们感到主要是放在四个结合,一个是把上市公司重组和资产质量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第二个就是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紧密结合起来,第三个就是跟公司的规范治理结合起来,第四个就是和国有资产、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结合起来。”

  主持人:正如范永进所说,重组领导小组大量的工作是调查、协调和督促,并不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重组。但是没有上海市政府的政策支持,没有重组领导小组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和高效的运作机制,上海就无法在短短几年内完成和推进了100多家上市公司资产的重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连线上海市主管金融工作的副秘书长吉晓辉。

  主持人:吉副秘书长,您好。

  吉晓辉(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你好。

  主持人:上海目前已完成第一轮的重组工作,而上海表示第二轮重组工作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这个更高层次指的是什么?

  吉晓辉:这个更高层次指两方面:一个是要进一步提高上海上市公司重组后的业绩,第二是要更进一步改善和建立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主持人:在证券市场,投资者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就是:“上海本地股”,那么,您作为主管金融工作的副秘书长,如何评价“上海本地股”?

  吉晓辉:上海的本地股质量平均好于全国平均的上市公司,上海的上市公司质量是很好的,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部分公司的资产质量问题、大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关联交易的问题,这些在今后的重组过程中要想办法解决掉。

  主持人:今天我们演播室请来的嘉宾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先生。您好,方先生,欢迎你来到演播室。1997年以后,上海考虑到上市公司质量出现下滑这个情况,提出了一个政府主导型的重组,那么,五年来看,这个重组也是取得非常多的成绩,这个重组模式您怎样评价?

  方星海:上海采取的政府主导的模式,主要的内容就是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上海这样的模式,应该说,很符合上海的情况,也是很成功的。因为上海的上市公司,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比较多,所以,在重组过程中,一定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强有力的指导,这样,才能够使重组迅速能够完成。

  主持人:现在我们也发现一种趋向,比如说在上周,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了关于向外资出售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一个规定,那么,在周末的时候,QFII也就是合格机构投资者暂行办法已经出来了,12月1日就开始实施,那么在这个相关办法出来之后,大家对外资进入一些企业的力度、速度可能都会快起来,那么您觉得上海市在政府主导的重组模式下,他会不会让更多的外资来进入,进行这种重组?

  方星海:我觉得应该是会的。上海市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外资进入上市公司这样的一个重要性,证监会有关这方面的法规都已经出台了,刚才你已经提到了。我想上海在继续推动政府主导型重组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引入外资和民营企业作为重组方来重组上市公司,这个跟政府主导也不矛盾,因为被重组的公司基本上现在还是政府控股的局面。

  主持人:我们最担心的可能是原来是政府主导型的,在他完全推动下进行的重组,现在引入的可能不是政府的资产或者是资源,那么两者之间会不会发生冲突?

  方星海:你说得很对。这对政府主导的模式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也对政府主导的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组方如果是外资和民营企业的话,他们就要求政府一种更市场化的行为。所以,这也给上海政府主导模式提出要更注重市场化的这种方式,进行重组的这么一个要求。

  主持人:非常感谢方先生来到我们的演播室,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已经正式挂牌成立,重组办主任范永进告诉记者,重组办将并入金融办,上海市的重组工作将在更大的空间内开展。 感谢大家收看本期节目,主持人姚振山在北京祝大家晚安,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