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名家档案】姜兆俊,1935年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学会理事。擅治乳腺、周围血管以及溃疡感染等疾病。
【解说】姜兆俊出生于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外科专家。他走上学医的道路是受他的伯父姜绍成的影响。五十多年前,在潍坊,人们只要一提到中医外科首先想到的就是姜绍成。年轻时姜绍成得过一场病,这场病改变了姜绍成的一生,也影响了姜兆俊的一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姜兆俊】那时候,他手上长了一个疔疮,在当地找到昌乐一个姓马的大夫给他治疗,这个马大夫给他治疗,当时治疗很长时间,情况是好好坏坏,总是不能彻底好,原因就是这个马大夫为了收取病人的钱,病人要是好了,就不用买他的药了,所以长期不好,最后导致五个手指把第一节都烂掉了,烂掉以后到后来我爷爷那辈就找那个大夫,把他请到家,对他说"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但我孩子快结婚了,花钱我不心疼,那个意思你得把我孩子给我治好,"所以这个时候大夫就开好药了,开了好药以后大概吃了不到十服药,疮口就长起来了。
【主持人】医生的无道加上自身的残疾,使姜兆俊的伯父姜绍成放弃了实业救国的志向,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多年以后,在山东潍坊就多了一位姜姓的外科名医。"不为钱财,济世救人"这是当初姜绍成学医时立下的誓言。而当跟随伯父长大的姜兆俊也选择了学医的道路时,伯父首先传给他的也是这八个字,从此这八个字就伴随了姜兆俊的一生。
【解说】在伯父的指导下,姜兆俊开始苦读《外科正宗》、《外科论治全生集》等医学典籍,其中对于《医学金鉴》,他更是倒背如流。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姜兆俊】我曾经背过这本书,背过三遍,这本书最后这一本还是伯父给我买的一本,这本还带着,前边有两本已经背烂了,所以伯父那时候为什么让我很好的学习《医宗金鉴》呢,他讲他受了原来古代一个医生叫李东垣的一个大夫,他在这本书上写着:熟读《金鉴》,定出名医。你就是把这本书熟读了,读好了,将来你就能成为一个好大夫。
【解说】《金鉴》虽已熟读,跟伯父临证的病例也在增多,但姜兆俊却越发感到知识的不足,他渐渐萌生了求学的念头。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姜兆俊】当时就是这样,你比如写文章,人家写篇文章,很快就写出来了,我就写不出来,写得很困难,为什么呢,知识太少,要求很高,你写这篇文章得有份量,但我思想上写,行动上也想干,但是你知识不够,知识面太窄;再一个碰到各个科的疾病不了解,我跟伯父学医,我只知道外科的病,内科的病不知道,别的小儿科的病不知道,那妇产科的更不知道,碰到别的病我就连问都不问,不懂啊。
【解说】1958 姜兆俊考上了山东中医学院,四年后毕业留校,专门从事中医外科的教学和临床工作,从此,他开始了对中医外科的潜心研究。
【主持人】毕业之初,在中医外科领域,姜兆俊接触最多的是化脓性疾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中医外科已经是以非化脓性疾病为主了,这其中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于是姜兆俊开始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对这类疾病的治疗上。
【解说】以前,全国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主要有舒肝解瘀、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调理冲任这么几种方法,但是有些具有肾阳虚特征的病人使用这些方法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姜兆俊提出了"温阳散结"的设想。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姜兆俊】我就看到有些病人,体质是有畏寒的,畏寒知冷,这个乳房都嫌凉,疼得厉害,怕冷,手脚冬天凉得很厉害,愿意穿暖一点儿,按这种类型,中医这样分是肾阳虚,所以我就想到古人用"阳和汤"治疗阴症,为什么叫"阳和汤"呢?它就是治疗这个阴症,是属寒的,属阴的一个硬块,它用"阳和汤" 治疗呢,那就等于阳光一照,寒硬悉解,马上就解散了,那个硬的结块就消除了,所以我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用,又加了一些治疗乳腺的消肿散结的药物,所以这样的效果比单纯的用"阳和汤"加强。
【解说】"整体观"是姜兆俊治疗外科疾病的最大特色,外科疾病许多都是局部的疾患,但在诊治过程中,姜兆俊都要从整体入手,辨证施治。几年前他治疗的一个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直到今天还给他的学生们留有深刻的印象,
【山东中医药大学 讲师 叶林】这个病人有高热、恶寒、两腮肿痛,睾丸肿痛这些症状,一般情况下就认为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来治疗了,但姜老师认为,这个病变在肝经,从中医就要以舒肝为主,那么在上是以肝经的气滞血瘀,痰凝为主,在下以湿热血瘀为主,那么这个病人还出现恶寒的情况,还有表症的存在,同时还有腹胀、便干的情况,里实的情况,所以姜老师在治疗的时候就用了大柴胡汤的方子,结合部分龙胆泻肝汤的药物,用了一些龙胆草,清理肝胆湿热,那么这个病人他开了药物以后,病人吃了一剂,吃了一服药以后,发热就解除了,三服药以后,两腮的肿痛就消失了,那么睾丸肿痛也消失了大半。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姜兆俊】现在,我们一种是大青膏,这种膏药咱从中医院建院以后就有,大概四、五十年的历史,这个膏药,这个膏药有什么好处呢?它主要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另外一种就是除了红肿痛疼的,这个毒虫的疗伤,就是虫咬性皮炎,这个挺好,因为虫咬性皮炎,蝎子蛰着了,蜂子蛰着了,贴这个效果也很好,效果也是不错的。
【主持人】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里流传着许多有关姜兆俊巧用外用药的故事,其中最让同行们钦佩的还是他用猪油、猪骨制药治病的例子。曾经有一个老年病人,她的小腿部位大面积溃烂,长时间不好,各种中药外用药都快用遍了,溃烂不仅没好,还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到了西医院后,医生准备给她植皮,但在植皮前要先将溃烂的地方治好,可涂上西药的消炎药后还是过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患者找到了姜兆俊。姜兆俊分析完她的病情后,认为药物的过敏很可能是外用药中香油、蜂蜜的成份引起的,于是他突发奇想,决定用猪油、猪骨制成药试试。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姜兆俊】伯父那时候给病人治病,对那些家庭困难的病人,农村里有些吃不上饭的一些很困难的来看病,他都有些简便的办法给人治好了,买块大油来,就是猪油,挂在这个墙上,割一块来,给病人的疮口贴上,这病人的疮口慢慢的就长起来了,我从这里体会到,猪的猪脂看起来有生肌作用;20年前我看到英国有一个翻译材料,猪骨头有再生作用,所以我也是更下定决心用猪骨头来洗,这样搞了一个方子,开始给她熏洗,把这个骨头,用长骨熬出猪骨头汤来,加在中药里,再加上水一块熬药。熬出药来以后对病人的疮面淋浴,就是滴着洗,洗了以后再贴上这个用猪油熬的药膏,这样一天好过一天,内服药什么也不用,这样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疮口就全部愈合了。
【解说】早年伯父传给姜兆俊的医训,他在40年的行医生涯中一刻也不曾忘怀,每当遇有患者,他总是认真诊治,许多疑难病症在他手中被神奇治愈。现在虽然身在济南工作,但他坚持每年至少回乡一次,为乡亲们义务看病。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姜兆俊】做医生古代说济世活人啊,医生就是看病,就是救人的,不能说从医是想发财的,没有这个想法。每年回家,忙得不可开交,最多一天得看60个病人,我自己回去办点儿事,走个亲戚走不了,病人早早来等着,早上没起来就敲门,但是这样感到心里很舒畅,给大家解除一些痛苦。
【解说】为了使中医药的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已经68岁的姜兆俊除了坚持出诊外,所有时间都用在对自己几十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上,他要让这门古老的医学更好的广大患者服务。
编导:余石 摄像:杨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