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药。在我们的节目中曾经介绍过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民族医药,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位专门研究苗族医药的名家。
【解说】每个星期天的早上,邱德文都会去早市帮助家里买一些菜回来,但是今天他篮子里面装的却不是菜,而是一种在城里很难见到的草药-----雨打回生草。
看到雨打回生草,就会把邱德文的思绪带回到遥远的过去。1966年,大学毕业的邱德文来到贵州省罗甸县基层医院工作,一天,当地的一位赤脚医生把他叫到家里,给他看了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草药——雨打回生草。
【贵阳中医学院教授 邱德文】我一看这个药很随便呀,我说也不是很特殊呀,他说你不信你拿回去,然后你放到水里边,它只要一见水马上就活起来了,开始我不相信,我带回来我就试,这个药放在阳台上看已经完全枯萎了,完全已经死掉了,叶子已经黑了,成灰了,然后就放在这个水里边,很快慢慢就活起来了。
【解说】就是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的草药让邱德文领会了“黔地无闲草”这句话的意义。从此民间草药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大学时,邱德文读的是医疗系,但在罗甸县工作八年之后,研究苗药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追求。
【贵阳中医学院教授 邱德文】原来我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不认识药啊,当时你看到的都是饮片,饮片一拿来都差不多,可是饮片什么药弄来的都看不清楚,这次一下去,很多药都清楚了,因为我在那个地方几年时间跟赤脚医生一道一起采药,一起认药,一起种药,差不多见了上千种药,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一个财富。
【解说】贵州省是苗族的聚居地,苗族人口占了全省人口的50% ,而苗药则是苗族人民繁衍生息的重要保证,邱德文被神奇的苗药深深吸引了。邱德文在罗甸的时候,发现有两例心绞痛的病人在发病时吃了一种植物叫大果木浆子,效果很好,他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对大果木浆子进行系统的研究呢?
【贵阳中医学院教授 邱德文】大果木浆子的效果它起效比较慢一点,但延长的时间很长,当时对冠心病还没有很好的办法,七十年代末期的时候,七九年八零年左右,所以能不能作为冠心病的药物把它弄出来,所以我感兴趣了,所以我回罗甸以后,在当地跟老百姓买了几十斤回来了,回来我们就开始研究。
【解说】邱德文从1973年开始着手苗药的研究,由于苗族没有文字,所以任何草药都没有记载。邱德文在研究大果木浆子的时候需要从头做起。在他开始研究之前,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研究使他一干就是二十几年。
【贵阳中医学院教授 邱德文】一开始我们想大果木浆子很简单的,想拿来就把它的成分搞出来,然后把它做成中药,结果弄到一半的时候,国家中医药局跟我们来搞课题了,一看不行,因为它本身还不是一个药材,而且本身什么药也不清楚,所以我们有返过头重新去搞,又另外立题搞本草学研究,又把它品种、资源 、生态、 从工艺品种生药这方面把它搞清楚,结果到了92年,才完成了中药材新品种的研究。
【解说】现在,邱德文研究的大果木浆子已经成批生产了,这对推动贵州的民族医药工业起到了重要作用,邱德文常讲,贵州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他能够在苗药的研究上取得一些成绩,离不开滋养他的这片土地,所以一直以来,邱德文有一个很大的愿望。
【贵阳中医学院教授 邱德文】因为从大果木浆子的研究来看,一个苗药能够振兴一个企业,能够创造上亿的产值,现在我初步定下来搞十个苗药,我十个苗药联系十个企业,这十个企业创造出十亿或者几十亿的产值,这对贵州是一个很的的贡献啊。
【解说】大果木浆子的研究成功,使邱德文对开发其他苗药树立了信心。目前,邱德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他最看重的一部著作上,那就是《中华本草 苗药卷》的编写,由于苗族没有文字,所以这本书在记录苗药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邱德文】苗药在民族医药里占一席之地的话,第一个就是一定要进入《中华本草》,因为中华本草是国家承认的,是当代的《本草纲目》,所以我们研究苗药的总体思想,第一块就是把中华本草编好,给苗药的研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人物档案】 邱德文 1942年出生。贵阳中医学院教授
对中药复方和苗药有较深研究。
【主持人】在中国的许多民族地区都有像邱德文大夫一样为民族医药的发展而默默奉献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也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重视,最近在新疆就召开了国际维吾尔医药学术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