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培育了各种各样的市场。在这些市场中,劳动人才市场是人们关注度最高的的热点之一。全国每年有一千万新生劳动力、六百万国企分流人员和一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求就业,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大量工作流动、更迭的现象,这种种因素都将使全国的劳动人才市场在一段时间内面临供大于求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劳动力市场的工资问题显然是用工单位与择业人员间谈论的敏感话题。
田甜,21岁,今年中专毕业,文秘专业。她正在寻找文秘方面的工作,理想的月薪是一千到一千五元。
王琨,30岁,机械制造专业,大学本科,后进修会计专业,她正在寻找与会计相关的工作,理想的月薪是二千元以上。那么她们对自己挣多少钱的自我认定来源于什么呢?
那么,用人单位的工资标准又是如何制定的呢?
无论是用工单位还是正在择业的个人,他们制定工资的标准除了考虑自身的条件外,还有一个无形的东西让他们作为参照,那就是市场上的劳动力价格。近两年,劳动力的市场价格渐渐浮出水面,每年的六月份左右,全国有近百个城市会向社会公布该地区的工资指导价位。劳动力市场不仅应该有场有市,而且还要有市有价。工资指导价位的出台是劳动力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是通过市场调查和企业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制订的。其不同职位的价差,由供求关系等因素所决定。每个城市工资指导价位的发布情况,基本反映了当地劳动力市场主要职业和工种的工资水平。
在劳动人才市场寻找文秘工作的田小姐要求的月薪是1500元,如果参照北京地区最新发布的文秘岗位工资指导价格,她的理想工资比市场价格略有偏高。而王小姐以原来学的机械制造专业寻找到的工作,并不能令她满意。她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了会计专业。从市场需求来看,后者的择业空间更大一些,而且两个行业间的工资差价也可以从工资指导价位中体现出来。
工资指导价位是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市场的参考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与工资指导价位偏离太多的行为都意味着违背了市场的规律。在工资指导价位中,各行业的差异比较大,企业董事长和民航服务员的年薪在管理类和商业服务类人员中分居榜首,而知识和技术含量低的行业或工种,相对来说工资价位也偏低。
冯淑玲和戴凤华原来同在一家食品厂工作,下岗后,冯淑玲先来到一家公司作保洁工作,后来又将戴凤华介绍过来。她们现在拿到的工资正处在这个工种工资指导价格的范围内。因为知道了哪个行业挣多少钱,这使她们找起工作来减少了很多的盲从,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她们对这份工作和收入很满意。
在人才市场,我们看到和工资指导价位比起来,不少用工单位和择业的个人在工资要求方面都与市场价格有着或多或少的偏离。而背离市场价格的一厢情愿必然会带来用工与择业的不畅通。当然,政府向社会公布工资指导价位只具有指导服务性,不具有指令性。
目前,指导价位已经成为了企业制订工资标准、外商投资调查的一个重要依据。它的公布为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商谈某一职位工资水平时提供了参考,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效率,对推进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工资指导价位的出台不单对市场有着可行的指导意义,而且也让人们的观念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那就是供需双方都不能一厢情愿,而是要倾听市场的声音,让市场说话。(编导 杨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