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清晨的大学校园,总是被安祥和静谧包围着。可是每年进入7月以后,一批批离开生活了几年的大学校园及师长学友的毕业生总是打破这种宁静。
走出校园的人们伤感的或许是与学友的亲情、或许是对校园生活的留恋。不管怎样,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走向陌生的新生活,总是得义无返顾的走出去。
对于大学生而言,不论你毕业于北大,还是清华,在中国高等教育实行统招统分的年代,你都无权决定你毕业后将要工作、生活的地域。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初,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开始实行“双向选择”,这期间,留给大学毕业生最大的感触莫过于可以自由选择大学毕业后自己将要生活和工作的地域。地区间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自由的选择,都在反映着这个时代跳动的脉搏。复旦大学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夏科家老师对复旦毕业生的流向感触颇多。
上海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夏科家:从地域流向上来讲,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面,可能有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非常集中在上海,我们觉得这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从九八年之后上海放宽了外地大学生进沪的一些限制;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认为更加重要的就是说这几年本身,上海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它的人才需求也非常大。从客观上来讲,也提供了更大的容纳能力。
解说:经济发展的变化,就业机会的增多使得东部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愿意留在东部地区。同样,西部地区的大学生也经历了高校毕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过程。
西北大学校长孙勇: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学生的流向也能看出一个规律。我记得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学生的流向是往广东流的比较多,接着是往江浙一带流动的比较多,然后是往山东流动的比较多。过去在行政命令之下,也就是计划经济时期,强行的不让出省,或者出省要交委培费,采用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措施,最后我觉得是规模扩大。
解说:就象淅淅漓漓的小雨,纷繁而又惆怅,每到毕业时节,毕业生更愿意求得短暂的安静。毕业生们每到毕业时节,也总是在考虑今后的路往哪里走。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可如今,尽管校园跳蚤市场不能把所有的累赘都解除,即将离校的学子们对于择业却变得精彩起来。
西北大学学生:一半一半吧。因为还有从军的志愿不一样,有到大西北当兵的,有到南方深圳广州的,有到苏州杭州的,西安的很多。
解说:如果还用过去的概念来衡量大学生们的选择,恐怕已经远远不行了,如今人们选择的不仅仅是薪酬、待遇,他们要选择的恐怕更多。
西北大学学生:地域,我以后想到深圳、北京或上海那样的地方去,有点不太想呆在西安,我不是觉得西安不好,因为我觉得西安与南方和北京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在人们的文化观念,那种地方人们的文化观念比较活跃一点儿,我在那种地方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解说:随着国家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的逐步放开,学生们就业的流向也在随之丰富起来,西北大学尽管地处西部,同样呈现出这个特点。
西北大学学生处处长令狐培选:1998年教育部彻底取消了行业限制和地区限制以后,西北大学的学生走遍全国。比如说今年我们的毕业生就业领域是三十一个省区,本科生就业的省份和在外省就业的人数达到了53%,而且以后肯定还会增加。
解说:从领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起,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2002届学生们就意识到离开这个安静的环境的日子不远了,从此后,走向哪里,是他们一生中的最重要的选择。
石河子大学学生:同学都很想到口里去,因为那种环境起点可能就高一些,相对你也不会光考虑自己的生计和其它一些东西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发展和其它的发展都有所提高。
解说:尽管地处西北的学生们对外面的世界心存幻想,而一代代在西部建设的人们,仍然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留在西部。
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周生贵:过去学生往往盯着大城市,盯着机关,盯着事业单位,我们在毕业生教育过程中就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要到基层去到生产一线去、 到企业去。实际上基层和企业需要大量人才,内地招来的学生有40%的学生留在了新疆,留在了兵团。
解说:从硕士毕业到成为硕士生导师,郑勇,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新疆,没有离开过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这个在边陲一隅的小城,在竭力为培养人才做着努力,也不可避免的受人才流向的影响,在发生着“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授郑勇:培养硕士研究生,我们主要是采取送到内地。比方说上海武汉成都西安,这些城市的大医院培养研究生,但是回来的相当少。可能我们从那时候到现在留失有四五十个,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博士生毕业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回来的。
解说:高学历人才似乎不受地域的限制,任何地区都需要,这恐怕是西部地区在竭力培养人才,但又无法使用人才的格局。或许,人们许久没有提起的精神就成为高学历人才的另一个支柱。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授郑勇:内地的很多医院也希望我们到他们那儿工作,但是我一想到我是从兵团出来的兵团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尤其是我的父母亲五二年就进新疆了,当然他们也希望我回新疆以后,能更好地为当地的老百姓服务。
解说: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也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以及施展才干提供了机会,选择西部似乎也就选择了容易超过别人的成功。
石河子大学学生:当然现在西部大开发有个好处就是国家对西部的投资也多了,这就意味着单位各方面的待遇都提高了,这样它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就大一些。
解说: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流向实际上也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在西部地区的人们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人才相对缺乏的地方更有利于脱颖而出,只要人们改变吸引人才的方式。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王伟:要想吸引住毕业生,使他能够在这儿安心工作,两条途径缺一不可少。以前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或者是感情现在我觉得应该调整到用事业来留人,这个事业应该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给他创造一个物质的条件,物质的平台使他能够做更多的工作;第二个才是用一种感情,用一种奉献精神,或者是在这儿能够做更多的事情。这种事业上的给他一个宽泛的范围去留住他,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解说:尽管离离开学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西北大学2002届政治经济学博士毕业生吕剑龙仍然愿意静静的坐在空无一人的阶梯教室里读一会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色彩浓重的学科,然而吕剑龙的毕业工作单位是一家企业。
西北大学博士 吕剑龙:这个专业如果再往后推十到十五年, 应该说这种专业更多的选择的就业单位,应该是政府(机构)科研机关,但是十五年之后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专业选择多元化,我认为这是国家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它主要体现在对人才的开放发展空间更大,我们国家一直在强调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其实更深的一个层次就是合理配置资源。
解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各个机构对人才的竞争也在加剧。大学毕业生在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限制发生巨大的变化后。对究竟去政府机关,还是去企业,选择的范围在逐步扩大。吕剑龙对这个变化感触很深。
西北大学博士 吕剑龙:作为我个人来说也是严格遵守资源配置效率,这个原则来进行选择,因为我一直是在西北长大的,对西北的情况比较了解,另外就是这些年来从事科研工作一直以西北地区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另外从大的方面来说国家和陕西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对高学历层次的人才,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考虑到这几点就决定选择到企业去。
解说:从过去的被选择,到今天的主动选择,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自我规划,究竟是选择机关,还是选择企业,是选择国企,还是选择外企,这还让大学生们颇费一番思量。
大学毕业生:我希望(选择)对自己将来的发展空间比较好的有比较合适的发展空间,具体的类型我想到外资企业。
解说:这是复旦大学在2002级学生即将毕业的前夕,一家外资企业进校,需要招聘几十名各类工作人员的一次面试。一次招聘吸引了多余需要人数的十倍,这是招聘者也没有想到的。招聘面试尽管很苛刻,但是应聘者仍然络绎不绝,人们对去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似乎倾注了太多的兴趣。
复旦大学毕业生:我是搞电子方面的,所以让我选择的话,我除了选择外企的通讯(企业)以外,就是选择像国企的电信部门对我的吸引力比较大其它的部门,一个就是在这些公司里面能够学到的东西相对较少一些公司的文化有些差异,我比较喜欢公司能够有一种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
招聘单位代表:我们招的人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我们百分之九十的员工都是大学毕业生,另外一个我们是做自主产权的软件开发,我们是从美国微软产品组请来的管理人员,他们可以一下子学到更好的做事情的方式。
解说:如今,身在校园的莘莘学子,已不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才招聘市场发生的变化,国有企业招聘人才的变化,也对这些学子们产生着影响。
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夏科家:很多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改革重新焕发了生机它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机会,很多同学也发现国有企业,它的待遇其实也在逐步地大幅度提高,另外一方面国有企业提供的空间,可能比其它形式的企业更大一些,他们的认同感可能更强一些所以我们感觉到国有企业去的同学越来越多。
解说:有人说经济形式的变化,影响着企业形式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论是何种经济形式,对人才的需求都是相同的。然而,高校的医学毕业生多少年来,除了去国家办的医院,似乎没有其他的选择余地。可如今,随着中国开放深入,各地的民营医院也蓬勃发展起来。这对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又多了一个选择。
石河子大学毕业生:我们今年很多同学就签到民营医院,很多同学都签那儿了,能让我们在我们的专业上有所发展的话,我们会考虑去那儿的,不是完完全全考虑经济保障那些东西,你的条件,给我们多少物质待遇,对我们自己的成长发展有前途的话我们会先考虑的。
解说:如今的人才市场竞争可谓是纷繁多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似乎是一年一个变化。然而,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由于交替的缓慢,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过去,充满书生意气的学子们对在机关工作似乎不屑,可如今也发生着变化。
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夏科家:今年有个变化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包括我们的政府(机构),在招收大学生的力度方面也在加强,我们感觉一方面随着前几年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完成,可能很多政府(机构)开始希望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一些新鲜血液,达到一个内部人才换血的过程而且我们认为伴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受到冲击最大的可能不仅仅是企业,也许政府(机构)受到的冲击,可能会更大一些,我们觉得意味着政府(机构)将来要采取一些全新的规则也就面临着可能,我们需要有一些比较年轻的能够比较快地接受这些新的运作规则的人加入到政府(机构)或者说我们的公共事业单位里面去。
解说:人才市场的竞争似乎是当今社会昌盛不衰的话题,他给大学生就业市场也带来变化也呈现出多样的态势。
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夏科家:一个方面有很多外资企业,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到中国来投资,另外一方面我们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国际竞争中间,这些单位吸引人才的力度越来越大;另外一方面比如我们一些传统的受政策保护比较多的一些行业比如说我们的金融、保险、电信等等。为了迎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可能产生的一些竞争,它们也都加大了吸引 储存人才的力度,所以说我们觉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给我们就业市场很多新的变化。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 翁铁慧: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我觉得可能跟我们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有关系的,因为我们是这样考虑的,首先你要有扎实的基础然后又要知识面非常广,因为说实话现在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要有国际事业和全球的眼光所以要有很宽厚的知识面同时我觉得这些人才能力强和会创新有创新的意识和精神能够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发展作出贡献我觉得非常重要。
(编导 程崇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