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主持人     我们的团队     问卷调查         



《乡土中国之回家》


  如果说城里城外就像被一扇门阻隔着,那么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扇门被打开了。城外的人们纷纷涌进城里,感受着一种不同与以往的生活,寻找着自己梦想的机会。这就是发轫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转移。

  在深圳、在上海、在北京,在灯火通明的车间里,在不同的流水线上,在成都、在重庆,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朝天门的码头上,这些来自乡村的人们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付出着汗水和青春,也在接受着城市给他们带来的熏陶。

  重庆开县、刘伯承铜像、赵家镇清桥村沈银忠故事、农村妇女、儿童、老人等镜头。 这是远离重庆市开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因为是刘伯承元帅的出生地而被人称做”帅乡”。

  沈银忠一家在这里已经生活很久了。10年前,三个儿子远赴河北打工,这个家里在平时就剩下老母亲和小孙子,还有年过六旬的沈银忠老两口,四代人能够团聚也只能等到春节了。

  在农村像沈银忠这样的家庭很多。很多地方,已经不只是剩余劳动力外出,而是能外出的都外出。一些地方只剩下妇女儿童、老人以及土地了。走出去的人带走了期盼、梦想,而他们身后留下的是一份对家乡的牵挂。所以很多人最后还是选择带着他们在城市的收获回到家乡。

  武俊平,开县美和制衣厂老板,一个在广东打工10年的打工仔。和很多农村青年一样,武俊平带着一身的土气,与妻子一道远走广东东莞,从一个制衣厂的小工开始了自己的生存,以及后来的创业路。

  我们的记者问道:“最早90年离开家乡时带了多少钱?”

  武俊平:“那个时间好像是50多元钱吧。夫妇两人一起不到60元钱。”

  记者:“你离开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钱吗?”

  武俊平:“离开家乡是有几个原因的,一个是家乡那个时候,发展不是太好,也没什么机遇,还有自己当时走也没有现在这个心胸,还有就是欠债。”

  家乡的落后,做小工的艰辛,在东莞创业的艰难,这一切挥不去武俊平对家乡的眷恋。也正是这种眷恋,时刻都在提醒着武俊平,应该往哪里走。

  武俊平:“当时出去的时间,说实话没有这种想法,为什么 当时心里是真想,一定要做出个人样,做不出人样就不回开县去。做出个人样再回去,当时是这种心态,后来人家问我你现在为什么想回去,说句真话 我也想毕竟我是开县人,我是开县人的儿子,开县也需要我们这种人回来 建设,不谈其它回不回报吧,要做到心安理得吧!”

  从东莞红红火火的发展,到回到家乡建制衣厂,又建起另一个新厂区,武俊平经历了对返乡创业犹犹豫豫的过程。这期间,武俊平面对开县政府远赴打工地看望打工仔,以及他们带来的家乡人的期盼,武俊平坚定了回家的信念。

  武俊平:“没想到我们不远千山万水,跑出去打工也是为了自己生活,更没想到我们的父母官,还千里迢迢地赶来看我们,所以很多稍稍具备条件的有实力的,目前都有这种躁动,都说一、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二、把很多东西 技术带回去把技术、管理、文化带回来;三、就是实实在在做,实实在在给家乡带来回报。”

  “我最初的想法就是,要是我们自己不回来的话,你说外资也好 谁也好,谁愿意来呀,首先有一条回来当时的想法,回来就把它做好,做给人家看,要做到人家感觉有信心,觉得你这个地方可以发展,要是在这种条件下。开县才会不断地发展下去。” 武俊平说道。

  从一个普通农民到东莞的老板,从农村走进城市,又从城市走向农村,从建起一个小小的制衣厂,到收购县里濒临倒闭的企业,资助贫困学生\鳏寡孤独老人,这就是武俊平打工经历的人生轨迹。

  陈小林,这个经营着自己企业的女性,有着电视剧《外来妹》中打工妹陈小艺式的经历,两次打工对她来说是两样的感受。

  陈小林:“一个目的是我自尊心很强,想自己挣钱,圆这个大学梦,第二个目的就是圆老板梦吧,一分钱老板也是老板,当时是这样想的。”

  陈小林打工的的经历造就了今天的返乡创业,你说她是蓝领、白领,还是土领?她带给周围四乡八邻的恐怕也不仅仅是新鲜。

  陈小林:“搞这个旅游开发,也是带动我们这一方的家乡父老的经济吧,比如说农作物土豆,蔬菜还有猪肉,我们一年要用几十头上百头猪,就在附近买,能够起到带动一方经济效益的作用。”

  外出打工给陈小林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打工的收获需要体会的还有更多。

  她还说:“是经济上的一种收效,另外,一种就是管理上的,以及技术上的一种学习提高,不应该是为打工而打工。”

  陈小林没有忘记她生活过的城市,甚至经常提起它,陈小林说如果没有这段经历,这段磨练,也许也就没有今天的两个梦。

  李朝华能够成为这个村党支部书记得益于他在外打工的经历。他还清晰的记得出去打工时村里的景象,这对他的影响很大。

  李朝华:“一是没有公路 二是没有电话,三没有摩托车,砂场没有丝毫回报,没有石场也没有预制场。”

  象李朝华这样,很多人出外打工的目的是为了逃开家乡贫困的生活,出外打工给他们带来的除了金钱,还有外面世界的精彩,李华鼓励村民外出,是希望外出的人们能够和他一样有变化。

  李朝华:“我当书记以后动员他们,外出搞劳务输出,家里的事由我承担,老的小的在家里,有什么三病两痛 有什么急事,由我全权处理 叫他们放心,走的时候我要给他饯行,差了路费我给他们路费,搞项目差资金,不管认识不认识,我给他们贷款 想尽办法,力争帮他们把事情搞成。”

  李朝华与村里人一同建起了新的项目,成为村里经济发展的新起点。

  启用打工仔能人担当村里的重任,对于农村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他们的就业,也不仅仅是让他们有了一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为这些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打工仔返乡创业,它的意义并不在于投资本身,他们带回了比投资更有价值的观念和技术,这或许是农村更需要的。

  李朝华:“我在外面打工十年,学到了施工技能,我们的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好多事情没有开发出来,端着金饭碗在讨饭吃。因为我们属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不便制约我们致富的一个障碍,所以我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路修通,修通后村民的楼房才有所改进。我们村目前80%的人对房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

  回归,是一次新的进军,当一个打工仔踌躇满志的带着资金、技术、信息,从遥远的城市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他们是一个群体,是打工阶层中脱颖而出的创业者。昨天,他们从农村走进城市,是为了谋求生存;今天,他们从城市返回农村,是为了谋求发展。他们的创业过程,标志着“打工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编导:程崇良)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