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徐雪明都会准时来到社区门卫的值班岗位上,认真、热情地为社区群众服务。在找到这个新岗位之前,徐雪明也经历过四处寻找工作的难言和尴尬。
徐雪明(社区门卫值班员 原下岗职工):我在家里苦苦蹲了一年,40多岁的人又没技术,基本上没有适应我们的工作了,(当时)我过一天算一天。
在杭州,有很多人像徐雪明一样,面对大龄下岗的尴尬,为了更好地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原来帮扶援助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机制,更好地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王斯舜(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我们怎么样把以前的年终关怀,变成终年关怀,这从去年就开始思考。这部分人又是我们劳动部门管理服务的重点,由此带出我们搞一个帮困救扶的工作机制,要建立一个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体制,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困难问题。
盛继芳(杭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春风常驻是我们基层,我们社区居委会在这方面总结了很好的经验: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助一个,帮助一个解决一个,这是群众概括的。什么意思呢?我们这个社区在我们这个城市当中,发现了困难的群众,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我们基层的社区就要及时发现他们,发现以后要帮助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为止,这也可以说是工作的责任制。
春风常驻这一帮扶机制建立后,首先从最基层的社区开始抓起,从为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开始。
徐雪明:我也试试看,到社区报了一个名。过了一个星期,就到我们家来访问我,慰问我,说给你安排一个工作,叫你值班,我说好的。
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就像生活之舟开始一次新的航行,徐雪明的心情是说不出的喜悦和激动。
徐雪明:很感谢共产党,很感谢这个社会和政府,还有社区的领导对我的关心。他们用援助之手帮助我们家庭,
一种机制的建立,需要去具体化、制度化,需要不断的去完善。杭州市的一些城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很多经验,
贾春祥(杭州市下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我们建立了一支帮扶的队伍,我们全区65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室;第二我们建立了帮扶的资金,全区到目前为止已经募集到的资金达476万元,为困难群众的帮扶奠定了资金援助的基础;与此同时,从各区到全市都形成了一个“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网络系统,使下岗失业人员不出社区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还建立了受理中心,开通了24小时的求助电话,全方位的为下岗职工服务。
实施帮扶机制的关键在社区,而它的终端就是每一个小小的社区劳动保障社。
徐启明(社区劳动保障社工作人员):我们这个是劳动保障社,自从建立以后,我们为下岗工人安置工作主要是他们来登记,登记以后我们给他们找岗位,怎么找呢?就是周边的单位,我们上门去联系,把政府的优惠条件告诉他们,让他们把岗位腾出来,我们跟他们签合同,把人送过去,跟他们一起开会,让他们树立第二次再就业的信心。
社区劳动保障社说起来并不大,但是许多下岗职工就是从这里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杨金海的工作从头到尾就是由徐启明亲自联系的。
杨金海(消控值班员 原下岗职工):像我这个年龄不算大也不算小,50还不到,到社会上找工作比较吃力。你找工作时,如果没有技术特长,找工作比较难一点,年龄也偏大。到社区以后,我们找自己娘家,回来以后社区就是娘家。
杨金海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虽说消防监控的工作谈不上有多累,但是责任重大。在认真工作之余,他一定要回到社区,说是为“娘家”尽尽义务。
杨金海:社区为我们服务,我们要想办法为社区服务。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的沟通、互相理解、你帮我、我帮你,这个社会就能发展,就能安定团结。
的确,社会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沟通、理解、关爱和帮助。春风常驻吹起的就是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风。
三口之家的俞祥林,曾经有着普通人的幸福生活。然而,妻子患了重病、女儿要动手术、自己偏偏又下了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俞祥林不知所措。
俞祥林(下岗职工):街道知道我们这个情况就挺关心的。那时候正好结对子,野风集团看到我们这个情况,每个月给我们500元,街道每个月也给我们500元。这样的情况下,就动了第一次手术,第三次手术也是这样的。
余国生(野风集团 董事长):他们生活上很有困难,所以我们给他们捐助了一点,这是我们企业的责任。我自己也是这样想,春风在家,温暖到家,温暖四方,家庭之家。
社会的关爱使俞祥林一家度过了难关,笑容重新回到他们脸上。
俞祥林:现在有这么多热心人帮助,也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对我来说挺有信心的。
春风常驻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结对子活动,通过结对子活动,使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据统计,仅仅在下城区的一个区里,辖区各单位与困难的家庭就结成了1800多对的帮扶对子。
王斯舜(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局长):这个活动,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和全社会的各个部门,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问题。虽然事情是由我们劳动部门切入的,但实际的效果已经变成全社会的效果。
一把年纪的余根川,曾经也是个下岗职工,如今自己创办了一家为婚庆服务的“花嫁喜铺”。一聊起创办喜铺,老余总是说,是政府为下岗职工开办的培训,给了他就业的本钱,也给了他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余根川(“花嫁喜铺”创业者):这些理论上的事情,企业管理、财务知识、税收知识这些都是平常很难学习的。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以后创业涉及到这方面的事情,自己心理有底了。
盛继芳(杭州市人民政府 常务副市长):我们要加强对这些失业人员的培训,给他们一技之长,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这工作我们也在做,还要继续做好。
宋建铭(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站站长):失业人员通过我们救助、帮助,都不是根本,只能治标。他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自己的特点,到社会上跟他们竞争,根本是竞争不过来的,我们给他们一门技术,这才是关键的。
如今,每一位下岗职工都意识到,学有专长对于求职找工作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又纷纷的走进了课堂。
宋建铭(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站站长):我们街道采取这样的做法,把失业人员组织起来,他们愿意学习的能够掌握一门技能的我们就组织开办一个培训班,然后当他掌握这个技能以后我们再推荐出去,掌握一门好的技术,能够到社会上和他人竞争,应该说是可以就业上岗的。
靠着学来的经营之道,老余把“花嫁喜铺”办的红红火火,每一个走进喜铺的人,都会感到有一股喜气扑面而来。
老余说,他要用三年的时间,把喜铺发展成为一个有100多名员工的连锁店,尽量多招下岗职工,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有了工作就有了生活的支柱。
漫步西子湖畔,在湖光山色和不息的车流中,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个笑脸,西子湖畔的春风带给他们社会的关爱,带给他们新生活的希望,而他们回报给这个社会的是他们的乐观坚强和勤奋,愿春风永驻,愿生活更美。
(编导:郝红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