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湖南省常德市掩映在闹市中的一条小街道——光明巷。巷口的这栋3层楼上,光明巷社区自办的小学生午间小食堂的几位大师傅正忙碌着,为即将放学的孩子们准备午餐。而另外几位则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们放学。这个小食堂是常德市在街道、社区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后,陆续开发出的就业实体中的一个,而实体中的工作人员则是下岗失业工人。这些昔日里失去工作的人们重新找到岗位,源于常德市正在实施的劳动保障工作向基层社区延伸工程。
紫桥居委会是常德市的一个普通的社区,有人说居委会麻雀虽小,五脏具全,可居委会挂上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牌子,为下岗失业职工服务也算得上是新鲜事。杨立群在居委会已经工作了几年,可真正在社区管起劳动保障工作还是头一次。
杨立群(常德市武陵区紫桥社区主任): 劳动保障过去可以讲是一块空白 自从企业两个置换以后,单位人变成社区人以后,这些下岗失业人员 全部进入社区以后,我们就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开设了一站式服务窗口。
伴随常德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是大批职工由“单位人”成为“社会人”,这些数量庞大的下岗失业职工走进了社区,他们如何就业,成为摆在常德市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
陈文浩(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因为作为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应该是去服务,很多的职能都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转换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应该把就业的职能作为我们政府的第一职能,现在衡量政府工作的得失与成败很重要的因素: 一看就业, 二看税收, 所以把就业都摆在了税收之前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 因为作为我们政府来讲,是人民的政府要保证一方的安居乐业平安充分就业等等,我觉得政府很重要的职能是从管理企业到管理就业。
随着大量的下岗失业劳动力从单位管理中回流到社会,劳动保障工作自上而下沉降到基层街道、社区,这给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陈文浩:因为作为市场的要求企业应该是变成市场的主体,所以企业就不能再去办社会,我们现在搞国有企业的改革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剥离一些社会职能,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平台去接收他们,包括一些社会的职能、服务的职能等等。这是客观要求的,另外就我们常德来讲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样改革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人就变成了下岗人员,或者有些职能已经进行剥离,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地方去接收他们。
过去人头攒动的常德市就业服务管理处是下岗失业职工最集中的地方,如今这里安静了许多。这是因为人们在社区内就可以享受到和市就业机构一样的服务。
罗宏全(湖南省常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市场经济以后我们是服务性质的,真正为我们的职工去着想、去服务,那么我们想出来了,把社区建设作为我们这个时期,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落脚点,这是我们社区平台建设提出的初衷。
在政府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要逆水而上,建立新的机构,无疑是需要充足的理由和条件的。
陈文浩:我们明确提出了一个再就业优先工程,所以在我们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就业就是优先就是政府的第一要务,就是政府的第一职能。毫无疑问,我们整个网络平台建设和阵地建设, 包括队伍建设、包括经费保证就应该非同寻常,就应该是要采取特殊的办法来进行保证,所以这一点,我们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到现在为止可以这么说:常德对整个网络平台建设
包括社区平台建设都基本上统一了思想。大家是这么说的,如果没有社区这个平台,如果没有劳动社会保障做保证,我们常德市的改革不会有今天。
解说:社区建立劳动保障机构要面对的第一个压力就是来自机构编制。
李秉言(常德市武陵区编制办公室主任):我们行政这一块 原来我们是400多名编制,这次通过机构改革,压缩到333名编制。要精减99名编制,行政这块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今年4月份,经过常委和机构领导小组的研究,同意增设劳动保障服务站。增设以后我们现在是 5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都配备了2名劳动保障服务站的专干,专门从事再就业工作和劳动保障服务工作。
编制之外,社区开展劳动保障工作的经费也同样是至关重要。
谭绍武(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财政局局长):对区社会劳动服务中心的经费问题,我们同样也是采取财政预算,实现财政拨款按照每年3万元的标准,由财政直接拨付。虽然我区的财政相当紧张,但对于社会劳动保障经费
我们是比照国家行政机关人员工资的管理方法实行管理,优先发放在资源调度相当紧张的情况下 我们采取优先调度劳动保障资金
随着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编制、经费的落实,机构的成立,街道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管理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呢?
杜修锋(常德市武陵区城西街道办事处主任):我们工作面肯定就大多了,以前说实在的,我们工业管理站能够把问题解决的了就解决现在我们社区,有了这个专门的机构以后,就成了我们街道一项重要工作了,并且是我们日常必须常抓的一项工作。
劳动保障工作向社区、街道延伸,充分利用了社区、街道对本辖区内再就业状况熟悉的优势,使得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后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
刘杰生(就业指导员):首先是把我们整个社区的基本情况摸清楚,有多少下岗的,有多少待业的,机制转换之后,实施了什么情况。把这个情况弄清楚,然后对号入座,整个社区需要搞什么工作?有搞家政服务的,清洗的,搞卫生的,打扫街道的……反正应有尽有这是我们摸的底一个一个的 人家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推荐什么,直到人家满意说不错,我们就感到满意了。
常德市市、县、街道、社区四级都建立起就业服务机构,使得常德的劳动保障工作形成了网络,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
赵湘平(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现在把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平台建立起来,整个社区就业工作的程度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到社区以后有人管、有人帮,有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人员帮他,遇到了困难有人扶,当他的家庭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们整个城市工作的落脚点还要回到社区去,离开了社区离开了街道我们的城市就业工作和劳动保障工作就像少了一条腿。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立,对再就业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我们把公共就业服务变成直接的,对于社区群体的一种服务需求通过社区平台所以社区上面对着比较宏观的信息,政府的指导,下面对着社区的老百姓,千家万户。它是一个最好的衔接所以我觉得处于公共就业服务的创立时期,从社区开始可能起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程崇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