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是指适时适度地扩大财政举债规模和财政支出,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通过改革克服制约有效需求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1998年2月,针对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之势,江泽民主席提出,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付,未雨绸缪,做好事态进一步发展的准备,以防措手不及。1998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提出了确保1998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并指出“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国内的需求。这个需求就是加强铁路、公路、农田水利、市政、环保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之后,中国政府召开会议,决定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方向,及时提出了采取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1998年4月21日,《经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扩大内需 确保增长》。1998年7月,中国政府转发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建议》,正式决定实施旨在扩大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财政部的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决定增发1000亿元国债,同时,配套增加1000亿元银行贷款,全部用于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至此,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式启动。随后在1998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1.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5%。199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5%-7.8%,随着新增600亿元国债投资项目的逐步落实,投资需求增幅将进一步提高。
2.国内市场销售稳步回升。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8%,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199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比上年增长6.8%,去掉价格因素,实际约增长10%。
3.外贸出口止跌回升。1999年全国外贸出口总额为19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
4.工业生产和企业效益明显好转。1999年全国完成工业增加值34850亿元,比上年增长8.8%。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826亿元,同比增长61.5%。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式,而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因此,朱镕基总理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必要的力度,同时采取其他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