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三峡大坝上游围堰破堰进水,三峡大坝正面迎水。2003年6月,三峡水库将正式蓄水。蓄水前,如果不彻底治理库区污染,三峡库区可能会变成“垃圾塘”。三峡工程水库二期库底清理工作只有一年时间,这项艰巨任务进入倒计时。人民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
三峡清库倒计时
人民日报记者 杜若原
5月1日,三峡大坝正面迎水,三峡水库将于明年6月开始蓄水。与此同时,三峡库区艰巨的清库工作也正在加紧进行。
3月24日,一阵震天的爆破声,久久回荡在三峡。西陵峡口左岸归州的一座千年古镇,顷刻间夷为平地。如今每天都有的大小爆破,正如三峡清库战役急促的号角和鼓点。
三峡库区会成为“垃圾塘”吗?
有人预言,如果不彻底治理库区污染,三峡库区会变成“臭水坑”、“垃圾塘”,甚至可能形成一个巨大的“生态炸弹”!
上千年来,三峡沿江居民的生活垃圾基本上处于沿长江及支流两岸堆放的状态。近10年来,重庆、湖北沿江各县才逐渐设立了垃圾堆放场地,但因经费不足,沿江城镇拥有垃圾堆放场的还不多。每至汛期,江水将两岸垃圾冲入江中,严重影响了长江的水质。过去,污染长江的以生活垃圾为主;现在,垃圾堆积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工业垃圾和其它污染源。
重庆市环卫部门曾对库区生活垃圾做过抽样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垃圾的有机质含量在2%至12%之间,铅、砷等重金属含量约在0.05%至0.7%之间,若在三峡成库前不清理,则长江将要接纳相当于约20万吨的化学耗氧量和数千吨重金属等污染物。垃圾堆放场产生的渗液对水质的影响将达100年以上。
据专家介绍,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最终将形成一个600多公里长、水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巨型湖泊型水库。2001年6月,长江水利委员会制定了《长江三峡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规定》,将三峡库区库底清理分为一般清理和特殊清理:一般清理项目包括卫生防疫、固体废弃物、建筑物和林地清理;特殊清理指选定的航道、港口、取水口、养殖场、捕捞场、游泳场等所在地的清理。
与时间赛跑的浩大工程
去年7月中旬,在国务院召开的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确定了三峡二期工程移民实施倒计时责任制,要求库区各地务必保证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顺利蓄水。任务紧迫,时以分计。
库区淹没的55万亩土地和115个城镇中,需要清理的项目十分繁杂,包括:1500多家工矿企业,287万吨垃圾,1500多万吨固体废物,30多万平方米的公共厕所,4万多座坟墓,4000多处医院、兽医站、屠宰场等场所,29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物,100多座桥梁,13万多亩林地。库区从湖北宜昌三斗坪上溯至重庆江津,淹没面积达632平方公里,涉及20个县(市)区、100多万人口,工程之大之难可想而知。
位于库首的湖北秭归县,年初即排出了移民、清库各项工作的日期表:今年3月底前,全县完成后靠移民划地;6月底以前,135米水位线以下所有农村、城镇人口搬迁结束;在6月至11月间,全县库区要完成固体废弃物的清理,并逐一进行污染源的消毒处理;11月至12月,则要对库区遗留物进行全面清理;从明年1月至3月,库区要分级进行自查验收,明年4月迎接国家的最终检查验收。
秭归县政府与各乡镇和县直单位签订了清库责任状,完不成任务的负责人须引咎辞职。在秭归库区,目前摆在第一位的是防疫消毒。卫生部门已对450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购买了大量生石灰、漂白粉,用于垃圾场、厕所、医院、坟墓等处的消毒。
在重庆市所辖广大的库区腹地,清库工作不仅时间和经费紧张,而且还要完成一些“特殊”任务。譬如,这里是我国传染病、地方病高发区,必须彻底清理这些污染源。再如,重庆库区的城镇鼠患严重,一旦水库蓄水,老鼠被淹上山后更为密集,容易引发鼠疫。灭鼠成为重庆库区清库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门组织了灭鼠专业培训。
一切为了库区环保
其实,清理现有污染物只是三峡清库工程的一个方面。对三峡库区而言,防治污染、保护库区生态是一项根本任务。虽然三峡水库库容巨大,长江的自净能力也很强,但专家们还是从长江一条小小支流的变化,清醒地看到了三峡水库的远忧。
黄柏河是宜昌以上长江左岸的一条小支流,注入葛洲坝库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葛洲坝工程建成后,由于库区江水流速减缓,黄柏河河口以上7公里河道成为一带“静水”。80年代中期以前,黄柏河水清澈见底;80年代中期以后,河水逐步由清变绿,90年代后又逐步由绿变黑、变臭。几年来,当地政府下大力治理污染,关停了多家污染企业,但因为河口段是“静水”,仍无法根治污染。
高峡出平湖,固然是一幅动人的风景,但是奔涌的三峡水变成一湖“静水”后,如何解决库区上游沿岸的污染,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此,一系列治理污染的工程措施启动。2001年12月28日,投资1.1亿元的三峡库区最大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在重庆万州区动工建设。在重庆市南岸区、万州、涪陵、丰都、奉节等10个县区,以及李渡、白涛等23个重点移民小区,将分别建规模为4680吨/日、294吨/日的垃圾处理场,总投资达40亿元。同时,一批污水处理厂也将在长江两岸建成,湖北巴东县的污水处理厂已破土动工。同时,大规模的库区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工作都已铺开。
在水资源日益珍贵的今天,三峡水库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库区环保任重道远。
点评:未雨绸缪为环保
王斌来
三峡库区清库,形象地说就是蓄水前给库区“洗个澡”,清除即将淹没的污染物。这个决策颇具前瞻性,充分显示了三峡工程论证和建设过程中的大局观和超前意识。
先污染、再治理,交了不少“学费”,花了高昂的代价,可后患依然存在,这样的教训已有不少。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建设既会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也必然会对相关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怎样才能使这一宏伟工程既造福子孙后代,又保护生态环境?举世瞩目,举国关注。
在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三峡水库水域下,在库区被淹没的55万亩土地和115个城镇中,倘若污染源林立,三峡库区会变成“臭水坑”、“垃圾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峡清库确是未雨绸缪之举,可以消除三峡工程的一大污染隐患。
把三峡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生态经济区,把一个干净漂亮的三峡工程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为了这一目标,环保的投资一分也不能省。国务院出台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明确规定,今后10年将投资392亿元对三峡水质进行综合治理。10年近400亿元防治三峡水污染,力度不可谓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留给三峡二期工程清库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任务却超常繁重:清库涉及库区淹没面积达632平方公里、20个县(市)区、100多万人口。排出日期表、落实责任制、精心做好前期准备……各地各部门的一项项措施紧锣密鼓,令人欣喜。蓝天下的三峡水库呈现一池净湖,这一天已为时不远。 (《人民日报》2002年05月20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