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看病求医时,往往会因为那些有名的大医院大都集中在市中心区而感到不便。因此,怎么才能让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市民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这个问题已成为市政府要着力推动的一项工作。上海市政府2002年8月28日召开的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会议提出,上海将以区域为范围,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努力为市民提供公平、可及和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在会上强调,上海要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服务半径,充分体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还要通过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手段的有机结合,使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各显其效。
根据正在制定的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上海将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布局:其中包括适度调整三级医院布局,如将仁济医院东迁浦东新区、曙光医院迁建浦东张江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分期迁往松江新城、儿科医院搬至闵行区、同时,还要改建市精神卫生中心、新建上海康复医疗中心等;,《规划》还要求重点加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使之逐步成为各个区域的卫生中心;为数不少的二级乙等医院和部分企业医院也将通过关、停、并、转,成为社区卫生中心和老年护理、康复医院;此外,全市的急救网点也将增加到40个,服务半径将从目前的11公里缩小到7公里,平均反应时间由 10分钟缩短到6-8分钟。《规划》还提出,要在今后八年内,逐步增加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在淘汰低学历医生的同时,逐步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使病床床位和护士的比例、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更趋合理。政府部门相信,通过上述《规划》内容的实施,上海将基本做到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平衡、甚至供略大于需,最终成为亚洲一流的医疗中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