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就业现象透视     共同关注         



广东毕业生增幅30%,需求仅略有增加


  一个严峻的形势摆在面前

  11月份开始,随着在华师大及赛马场分别举行的2003年研究生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举行和接下来的更多各种专场招聘会的陆续登场,广东省内高校2003届毕业生“求职大战”正式拉开战幕。因为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大量涌入社会的第一年,全国各地媒体对明年的毕业生形势十分关注,“形势严峻”等词语也频频见诸报端。究竟明年我省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具体如何?记者日前分别对广东省、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大高校进行了采访。

  广东毕业生增幅30%,需求仅略有增加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王创先生向记者介绍,总体来看,明年我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确更加严峻:从供给方面看,2002年广东省内高校毕业生为9万多人,而2003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近12万人,增幅近30%,还有广东省生源到外省高校就读的毕业生近2万人,另外由于广东历来是全国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一个集中地,预计到明年3月份前后,全国各地到广东来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数约有近20万人;而从用人单位的需求上看,需求量只有小幅增加,跟不上毕业生大量增加的幅度。

  据广州市高校毕业生指导中心负责人王世华先生向记者分析,经过调查,明年广州的政府机关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大约仅几百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需求与今年持平,对毕业生需求主要集中在民营、私营企业,大约增加职位3000个左右,市属单位需求总量将在1.6万人左右,加上省直单位需求及其它一些“隐性”就业(即不办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障的不规范就业),充其量也不过2万多个职位,而明年广州生源毕业生就达了1.6万人。广州是全国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地之一,明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无疑将会是相当大的。

  各大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明显感觉到了明年就业形势的严峻,暨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谢恬对记者说,今年暨大毕业生增加30%,经过自今年年初开始的多方努力,目前来到校园招聘单位的数量还是不太如人意,这是历年来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最难的一年,甚至在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名列广东高校前茅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感到了压力,该校就业指导部门魏传文老师对记者说,到目前已有外交部等中央部委和一些外企陆续来广外招聘,整体上看,明年用人单位需求与今年持平,而明年广外毕业生增加了80%,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还普遍存在偏高倾向,这对充分就业会带来不利影响。

  结构性矛盾突出,专科生就业难度更大

  而据毕业生指导部门的介绍,造成形势严峻不仅仅在于扩招后毕业生绝对数量的增加,毕业生结构性的矛盾、就业体制的未完全理顺、学生期望值普遍偏高等原因也使明年大学生充分就业带来更大的困难。

  据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王创介绍,学历层次的结构分布极不均匀,在明年我省高校近20万的毕业生中,研究生及以上的仅6000多人,总体上属供不应求;本科生有4万多人,总体上供需平衡;而专科生达到7万多人,供过于求的现状较为严重。而从各专业需求信息来看,学科专业供需不平衡,总体上理工科比文科更易就业,应用型专业比纯理论专业更受欢迎,IT类、外语外贸类等(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相当抢手,而一些“冷门”专业则就业相对较难,以广州今年已结束的毕业生就业为例,计算机、英语、财会等12个专业毕业生占需求的63%,而建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就业相当困难。另外,学校的名气、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口碑,也使不同学校毕业生的受欢迎程度差别相当大。

  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未完全理顺,也给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一定困难。广州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王世华指出,大学生就业安置牵涉到毕业生派遣、所在城市接收指标、劳动合同签订、落实户口等多方面手续,这些手续又分别由教育、人事、劳动、公安等多个部门管理,目前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往往造成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型民营私营企业)想要毕业生,但相关手续办理需花较长时间或者办不下来,造成就业渠道不畅顺。他呼吁,省、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一个毕业生“就业协调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尽量排除就业手续上的障碍,更好地迎接明年毕业生的就业高峰。

  期望过高是就业难关键所在

  而记者采访过程中,各就业指导部门不约而同地指出,造成目前就业形势严峻除了上述客观因素,最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毕业生的主观因素: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心态没有调整到位,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暨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谢恬告诉记者,有不少学生面对就业的时候抱有不彻实际的“三过”:过“大”,即一定要留在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过“高”,一出来就要有高薪水、高职位,不愿从基层做起;过“近”,非广州、深圳不去,非离自己家近的单位不去。这样经过毕业生带着这“三过”有色眼镜一筛选,大家都集中在一些发达地区抢饭碗,无疑加大就业压力。记者日前到各高校与毕业生交流的时候,也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抱有一定要找一个“像样单位”的想法,而所谓的“像样”是跨国著名企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等单位,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多不愿去。王世华先生指出,大多数毕业生挤破头想去的“像样单位”恰恰是不招人或者招人极少,而求才若渴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地处珠三角的企业又很难招到人,这使供求双方又难以对接;另外,有一些条件较好的毕业生当与一些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后多喜欢东挑西拣、一等再等,手头有好几个单位还不肯签而要找更好的,这不仅使自己可能花多眼乱最终错失机会,同时也剥夺了其他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严家森)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