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正在演变为新的投资赢利热点
04月25日 10:53

    知识产权正在演变为新的投资赢利热点。对于西方大型企业,知识产权已经成长为新利润增长点据国家专利局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国外巨型企业都具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往往达到上百人甚至300人以上,这样的部门专门处理各类专利事宜,同样为公司创造实际利润。

    美国专利商标局每年都会公布企业专利注册排名榜,截止到去年IBM 已经连续8年荣登榜首。以前,IBM只是将自己众多的专利看作公司技术领先世界的体现,后来,IBM逐渐把它视作商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功地将之转变为公司的新利润源泉。IBM副总裁杰里·罗森塔尔对媒体说过:“专利转让的收入是 IBM公司增长最快的利润来源之一。在IBM年度总利润的81亿美元中,专利转让就占了17亿美元。”

    不只是IBM,各个领域的跨国巨头们都开始意识到,一些大公司暂时用不着的好主意可能正是其他人所缺乏的。正是基于这一点,知识产权的市场营销空间开始放大。荷兰飞利浦公司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专利的转让工作,从最初的录音磁带和CD的业界“标准”,到目前转让的各种知识产权,2001年飞利浦公司的专利转让收入增长45%,共申请注册了近2100项专利。英国电信是在不到一年前才开始出售专利的。作为电信技术研究的龙头企业,英国电信申请的专利有13000项。开始转让专利之后6 个月内,公司就创造了1400万美元的专利收入。

    这项业务的前景十分可观,因为企业对知识资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首先它们意识到这是一种控制成本的办法,然后把它看作是利润的一个源泉,最后企业将专利策略有机地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去,成为能“高瞻远瞩”、引领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

    许多中国企业的经理总是发出这样的感叹。企业投入巨资开发出的新产品刚一面市,仿制的产品就接踵而来,致使“原创” 企业损失惨重,而那些专靠“挖他人墙脚”的不法厂商,却能够纵横市场,大发横财,从而使那些市场原创者相继倒下。记者了解到,在成都和绵阳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但约有60%的企业没有一件专利申请,有75 %的企业没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有80%的企业没有一名经过培训的专利工作人员,很多年销售收入逾亿元的企业只是靠几件非核心专利支撑。一些企业认为,申请专利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老总们的考虑是,产品即使有了仿冒者,企业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官司,可以说怕打官司或怕麻烦而不愿意打官司的现象在国内普遍存在,更有企业对侵权现象听之任之,甚至看着自己辛苦开创的市场被人蚕食、占领也无动于衷。一家企业经理面对记者的电话提问,回答更让人吃了一惊:“申请专利保护,它究竟能保护我到什么程度呢?你跟‘仿冒’者整日纠缠在一起,怎么打都会付出代价。专利到底有什么用?!”可以看出,不少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顾虑。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有的企业认为申请专利耗时、耗力、耗资,从申请、审查到授权历时几年,加之我国目前执法力度不够,有了专利也难于保护,因而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的热情不高。有的企业则认为自身技术水平和国外有很大差距,在成千上万的“专利棋盘”中有一两项专利也没有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知识产权有利的方面在于:能够促进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知识产权问题;有利于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管理保护;迅速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而大大加强核心技术竞争能力;有利于更大规模地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同时王景川指出,“其弊端则在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市场全面开放,国内知识产权保护面临国外更大压力,大量外国知识产权申请和注册将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构成更激烈的竞争,许多跨国公司纷纷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以争得国际市场份额和市场优势,挤压竞争对手。而我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的各个方面尚未做好准备,尚有非常大的差距。”的确,这是更高层次的市场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契机。

    运用知识产权,做成中国企业新的市场奶酪如何通过专利挣钱?其实,专利的经营理念很简单,概括说就是“发现专利,利用专利,保护专利”。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防范无意识地侵犯国际专利,同时进一步保护自己的专利不受侵犯,特别是对于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学会利用专利更为重要。事实上,一项专利就是一个市场,甚至可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怎样申请专利,什么时间、在哪个国家申请都是一项很专业的运作。申请时间过早就是白花钱,因为每年都需要专门一笔费用用于维护专利;申请晚了,被其他公司抢先申请到专利,损失更大。而这其中正是专利即将形成产业的赢利点所在。


    
    

责编:周阳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返回头条新闻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