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信息产业尤其是电信业的发展令人瞩目,电信业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愈加密切。但是,电信行业垄断、电信改革、竞争和资费等等问题又让人们议论纷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两会”期间,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就这些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畅谈了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理解。
记者:近两年,许多百姓对电信方面的意见较大,主要集中的一点是反映电信价格较高,您对此怎么看呢?
吴基传:电信价格既然是价格就最终应该由市场决定,以正确反映供求关系。形成一些人对电信价格意见很大的原因,我看有几点:
首先,股民和消费者是两个人。由于移动和联通的股票在香港和纽约等地上市,使得国内消费者与股民分离。而在其它国家股民和消费者是统一的,许多人既是股民又是消费者,就可以得到平衡--一方面股民希望价格上涨为自己的股票带来更好的收益,而另一方面自己又是消费者,不希望价格太高,因此在这样的矛盾中就可以形成一种理性的认识。而国内消费者购买不到移动和联通的股票,因此就希望电信价格不断下降。
其次,我承认2001年部分城市的市话是涨了,但是国务院批准的电信资费调整是一种结构性的调整,既然是结构性的调整就可能存在有升有降的问题。尤其是市话资费国家规定允许省市在规定的高、中、低三档中选择。这样也就会出现部分城市选择高档的问题。本地电话网投入大、成本高,在取消交叉补贴和低价格等条件下会出现亏损。承担市话最多的中国电信2001年的收入仅增长约5%,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但是本地电话涉及面广,目前有固定电话1.7亿户,约有1亿是私人用户,而1部电话往往是一家人用,因此就可能会涉及2、3亿人,上涨一点就会使许多人有意见。
按照国际惯例,电话普及率达到10%左右,人均GDP就应达到1500美元,我国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24%,而人均GDP才800美元。这一组数字说明我国百姓钱还不多,支付电话费觉得较贵,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相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电信竞争的引入等,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记者:2001年年末,国务院批准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中国电信被一分为二。请问您对近年来的电信体制改革有怎样的评价?
吴基传:2001年电信改革力度是比较大的。从1998年移动从电信分离、联通重组开始,我国电信改革逐步加快。2001年中国电信分成南北两大公司,以形成比较竞争的格局。竞争将会促进电信的发展。我们看到由于移动市场上已经有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公司,2001年在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两家的竞争就“争”出了 6000万用户。现在将北方十省电信公司地面网加网通和吉通组成中国网通集团,其余21个省电信公司保持中国电信的品牌,并允许两家公司相互在对方开展本地业务,我相信可以相互竞争,促进发展。
由此,电信运营的大格局已经确定。未来长期的改革设想是,这四大家发展全业务的竞争,当然还有铁通利用富余通信能力提供的通信业务和中国卫星的卫星通信业务。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原来也是从政企合一、邮电合一逐步实现邮电分离、政企分离、逐步引入竞争的。他们大约用了7、8年时间,而我国仅用了3年时间。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管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我认为,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主要靠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电信业的发展和改革创造了一个好的基础;二是国务院对打破电信垄断有明确的要求;三是广大职工顾全大局的理解和支持。
经过精心组织,我相信电信改革将会是顺利的,会取得成功的。
记者:外国有些舆论担心:中国曾经清理过联通的“中中外”问题。今后在中国电信业引入外资问题上会有政策风险。您对此怎么看?
吴基传:联通的“中中外”本来就是非规范行为,不是公开的,是暗箱操作,违背了当时的政策和法律规定,所以国家一定要对其进行清理。而现在新出台的各项决策都会依据电信条例及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办理,并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规定,还将会受到各方面的监督,外界对此不必有丝毫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