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省区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使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少数民族省区的历史变迁表明,忠实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基础设施面貌一新
宁夏盐池县三道沟村离乡政府所在地虽然只有5里路,但前两年没通公路,中间隔着三道深沟,各族群众往来步行需1个小时。现在,盐池县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不少农户买了摩托车。骑上摩托,过去1个小时的路程用不了10分钟。
世居西部边远闭塞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近几年来都目睹了这种交通状况的变化。
去年,新疆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78公里,使全疆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7万多公里。如今,新疆已形成了由高速公路、县乡公路、沙漠公路以及边境口岸公路织成的庞大交通网;“钢铁巨龙”穿越广袤的戈壁荒漠,不断向绿洲重镇延伸,北疆铁路、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复线,搭起了新疆铁路运输网络的基本骨架。目前,新疆航空早已告别“飞机螺旋桨、航线不出疆”的历史,开通了69条国内及国际航线,航线总里程15万公里。
不仅是交通,2万公里的通信电缆贯穿天山南北,一个多方向、大容量、高速率的数字干线传输网的形成,使新疆与世界的联系瞬间即可实现。
今天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已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电视、广播信号穿越千山万水,给边远地区带去了现代文明的各种信息。
世代生活在乌蒙山深处的贵州省水城县营盘乡的乡亲们,如今终于看见了长龙般的火车。自从水柏(六盘水至柏果)铁路穿山破岭修建到这里并在去年底全线铺通试营运后,这个山乡有80多个村民组也配套通了公路。
贵州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新建铁路大多通过资源富集而边远的连片贫困地带。铁路修到苗家寨,村村寨寨喜欢颜,不少地方由闭塞山区变成了交通要冲。
脱贫解困奔小康
19岁就参加游击队的老干部李少庆,经历了百色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全过程。这位今年已经72岁的老人,用山歌表达了对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感受:“‘七一’讲话记心中,香蕉芒果满田垌,共唱山歌学‘讲话’,中国奔向现代化。”
如今,广西已从粮食短缺地区,变成了特色农产品大省,是我国最大的水果、甘蔗产地,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
记者近日在广西边境线上看到,自治区政府近几年来实施的兴边富民工程,使边境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长达1000多公里的边境公路已经贯通,一排排边民新居已经落成,夜晚的边寨山村亮起了电灯……
宁夏西海固自古“苦瘠甲天下”,十年九旱,“水比油贵”。自治区为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近年间在扶贫开发中先后实施了“生命工程”、“母亲水窖”等项目。西海固地区目前已有23万多眼水窖,仅去年秋天就蓄积窖水614万立方米。有关部门测算,这批蓄水能够保证全地区人畜用水,并能用于冬春的灌溉。
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宁夏形成了各级干部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热潮。青铜峡市先后清理整顿向农民收费项目117项、停止收费22项,为农民减负30%。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乡积极帮助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先后与西安养生集团合作,落实菟丝子3000亩,每亩增收1500元;与大连外贸联系,向日本出口大根萝卜,每亩增收1200元。
据介绍,去年宁夏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44元,较上年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扭转了近年来低速徘徊的局面,达到1823元,较上年增长5.7%。
走进西藏自治区贡布江达县农民贡觉次仁的家,看到客厅里摆着大屏幕彩电、VCD机、音响等,毫不逊色于城镇家庭。贡觉次仁的生活,是藏族群众生活普遍提高的一个缩影。
去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41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现金收入比例提高到40%左右。全区五成农牧民已由温饱迈向小康。
重点工程建设结出硕果
在实践“三个代表”思想过程中,西部少数民族省区围绕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启动了一项项重点建设工程,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3年来,国家在青海安排了4项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青海省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相继安排了8项重点项目、65项一般项目。
国家重点工程涩宁兰天然气长输管道已于去年10月正式建成投运;世界瞩目的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面开工,工程进展顺利;新增100万吨生产能力的青海钾肥工程全面启动。在国家项目带动下,甘青高速公路西宁至平安段建成通车,结束了青藏高原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贵州省具备电力建设“水火互济”的独特优势,成为“西电东送”的主力省。目前,贵州已有洪家渡水电站、黔北电厂、纳雍电厂、安顺电厂二期工程、贵州至广东直流输电工程、贵州至广东交流输变电工程等9个电源点和电网项目陆续开工兴建。此外,一批新的电站建设项目正在紧张筹备。“十五”期间,贵州将新增装机容量800万千瓦,其中装机400万千瓦的电量将送往广东。
西部大开发唤醒了沉睡的资源,电力建设成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建设的龙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亚洲第二大水电站,待2011年全部建成投入营运,预计当年将拉动广西经济增长8%以上。
雪域高原已建起大小电站400多座,年发电量达7.3亿千瓦时,全区7个地市和多数县已经解决生产、生活用电问题。西藏近年来还积极开发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目前全区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000多千瓦,建成了7个规模较大的县级太阳能电站。
经济结构日益优化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领导干部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以提高思想认识为重点,对照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省市找差距,思想观念产生了新的飞跃。如今,内蒙古人“思想活了、办法多了、步子快了”。
近两年来,呼和浩特市抓住地处土默川平原水草丰美的地理优势,着力打造绿色乳品工业,目前已扶植起伊利、蒙牛、奈伦等一批龙头企业,并带动了奶牛养殖户、饲料种植户的发展。通辽市通过引资合作,全市形成了一批肉、乳、粮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了农牧业产品的转化,同时这个市将制药、制糖、牧机、化工等10多家企业成功转让给国内知名企业,盘活了大量存量资产。
尤为可喜的是,内蒙古已经涌现出“鄂尔多斯羊绒衫”、“仕奇西服”、“伊利”乳制品等一批名牌产品,形成了“创一个名牌,兴一片产业,带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新疆近两年来大力发展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绿色食品产业。今年初,“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10年后将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北方最大甜菜糖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啤酒花、番茄酱生产基地已基本建成。
在西部大开发的促动下,青海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以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盐湖化工为代表的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壮大;中藏药、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开始起步,生产规模快速扩大;高原旅游业也开始兴起,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农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并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宁夏自治区关闭淘汰了纺织、制糖等一批劣势企业,有色金属、生物制药、石油天然气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以钽铌铍、金属镁合金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以钽电容器、小巨人机床为代表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以苦参素注射液、枸杞王胶囊等为代表的特色医药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去年,西藏种植业取得连续第十四个丰收年。全区基本实现粮食自给目标后,各地稳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适当调减低品质小麦种植面积,加大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调高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比例,豆类、瓜果、中药材、花卉等开始实现规模种植。
让西部山川更秀美
由于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加快生态保护和建设已成为新疆各族群众的共识。一个总投资达110亿元的“新疆两大沙漠边缘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已经启动,并将在2010年完成。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继续进行的同时,新疆在今后10年中将重点实施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艾比湖区域生态保护整治工程、乌鲁木齐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等几项重大工程。
青海省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东部干旱山区的小流域治理、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治理、柴达木地区的荒漠化治理和“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现已开始全面启动。
退耕还林还草使宁夏的贫困群众受益非浅。全区前两年已退耕70多万亩,今年将达到80万亩,每亩地国家无偿下拨100公斤粮、50元钱。过去是农民开荒种粮,破坏生态;现在是农民增收,保护生态。
内引外联添活力
云南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矿业、旅游方面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现在,东盟国家已成为云南开展经贸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伙伴,同时东盟国家在云南的投资也不断增加。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近年来云南省分别在面向越南、老挝、缅甸的河口、磨憨、瑞丽三个口岸设立了边境贸易区。
地处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新疆,现已形成了陆桥沿线和边境沿线“两线开放”的格局。利用地缘优势加快外引内联步伐,使新疆开始从传统的内陆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目前,全疆已有16个口岸对外开放,同时还开放了一批城市,一批依托优势资源的新型外向型企业在天山南北纷纷崛起,产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内蒙古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全区的招商引资形势十分喜人。2001年全区从国内外引进资金到位184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锡林郭勒草原过去虽有畜牧业优势,但长期形不成有规模的深加工企业,近年来他们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品、牛羊胚胎移植和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吸引了自治区外的3.3亿元资金。
|